《鴻門宴》是高中語文課程中的名篇,是司馬遷《史記》中的經(jīng)典,更是家喻戶曉的絕唱。長期以來,《鴻門宴》中的人物性格一直是教育者研究的對象。從文學角度來說,《鴻門宴》這部經(jīng)典,所呈現(xiàn)出的內(nèi)容,代表著各個人物之間的性格碰撞。項羽的勇敢無畏、豪放果斷;劉邦的機智冷靜、狡猾多變;張良、范增的足智多謀、赤膽忠心;樊噲、項伯的俠肝義膽、忠誠護主。性格決定命運的信條下,每一個人物因性格差異,走向不同的結(jié)果。作者對《鴻門宴》的構(gòu)思,用了極其簡潔的語言,勾勒出每一個人物不同的性格,各個人物性格,體現(xiàn)在文章一言一句中。本文以鴻門宴為例,于細微之處探析各個人物性格,更加深入解讀每一個人物不同形象特色。
一、項羽性格分析
以《鴻門宴》為參考本,項羽的性格可以提煉為三個字:“傲、直、仁”。其中“傲、直、仁”在文中概括為三處:
第一,項羽得知劉邦稱王,怒火之下攻打劉邦。原著中這樣寫道:“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其意概括為:項羽接到曹無傷的密報,得知劉邦在關(guān)中想稱王,任命子嬰做國相,珍寶均被劉邦占為己有。于是,項羽大怒,要在次日犒勞士兵,除掉劉邦。從這里可以看出,項羽的價值取向是“天下之大,惟我獨尊”,深層次講,項羽認為自己擊敗了秦朝主力軍,各路諸侯認自己為“霸主”,劉邦比項羽先入關(guān)中,并且從曹無傷處得知劉邦將財物占為己有、欲稱王。此舉觸犯到項羽尊嚴,更擊中項羽那顆“惟我獨尊”的高傲之心,于是整頓全軍,于次日進攻劉邦。
第二,宴席座位顯性情,范增暗示無應(yīng)答。原著中寫道:“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yīng)?!贝颂幖毠?jié)體現(xiàn)出項羽內(nèi)心高傲,不將劉邦放在眼里。其次,范增早在酒宴未開始之前,就對項羽說:“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然而酒宴進行中,項羽將除掉劉邦計劃拋之腦后,范增多次舉起玉玨暗示項羽除掉劉邦,項羽卻沉默無表態(tài),此處明顯看出項羽內(nèi)心“傲慢自負”,未能發(fā)覺劉邦對自己構(gòu)成的威脅,此外,也表現(xiàn)了項羽的重情重義一面性格[1]。劉邦入酒席稱:“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倍椡踉唬骸按伺婀笏抉R曹無傷言之?!表椨鹨痪湓?,將己方刺探曹無傷出賣,體現(xiàn)出項羽“憨直”性格。
第三,樊噲救主沖帳營,一番言語撩人心。原著中寫道:
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樊噲側(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眲t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官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yīng),曰:“坐?!狈畤垙牧甲?/p>
此處可知,樊噲沖到宴席之上,夸贊項羽比懷王地位還高,此番言語正擊項羽那顆“高傲之心”,一番言語頓時令項羽沾沾自喜、沉默無言,最后項羽表沉默并賜樊噲坐[2]。文中最后環(huán)節(jié),劉邦借如廁為原由,趁機溜走,最后由張良善后,項羽問其原因,張良稱:“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表椨鹛谷唤邮芏Y物,而范增將其擊碎,此處可知項羽尚未發(fā)覺劉邦逃走后的后果,此舉乃典型“憨直”之態(tài),同時也是仁義表現(xiàn)。
二、劉邦性格分析
劉邦的性格與項羽性格差異明顯,以《鴻門宴》為例,若項羽性格概括為:“高傲、爽直、仁義”,那么劉邦性格則總結(jié)為:“機智、果斷、狠毒”。劉邦的機智、果斷、狠毒在文中概括為兩處:
第一,得知項羽來攻,機智應(yīng)變赴宴。原著中寫道:
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绷荚唬骸傲洗笸跏孔渥阋援旐椡鹾酰俊迸婀?,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迸婀唬骸熬秊槲液羧?,吾得兄事之?!睆埩汲觯棽?。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p>
此處可知,劉邦得知項羽來攻打,劉邦當即禮賢下士,召項伯入賬房,并以長兄相待,體現(xiàn)出劉邦為應(yīng)對突發(fā)情況的“機智與大度”的性格特征[3]。而張良問劉邦能否抵抗項羽四十萬大軍,劉邦坦然表示不能,此處體現(xiàn)出劉邦“誠實坦然,自知之明”,劉邦當即應(yīng)諾項伯準赴酒宴,也表現(xiàn)出劉邦的“冷靜處變,勇敢無畏”。
第二,劉邦酒席應(yīng)變,借口趁機逃脫。原著中寫道:
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
此處從細微分析,劉邦在向項羽道歉同時,側(cè)面刺探項羽得知自己消息原由。項羽坦然說道:““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體現(xiàn)出劉邦的“機智、多謀、狡猾”。原著最后環(huán)節(jié),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劉邦自知此次酒宴項羽和范增有意除掉他,當即巧借如廁為由,趁機溜走,體現(xiàn)出劉邦的謹慎、果斷[4]。原著中描述到:
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p>
此處體現(xiàn)劉邦能在危難之際,以禮相贈,并計劃好回營時間,讓張良善于斷后。從細微之處可知劉邦的機智多謀。文章最后環(huán)節(jié),劉邦回到軍中,當即斬殺曹無傷,既體現(xiàn)出他的“狠毒”之心,也一定程度表現(xiàn)了他的果斷。
史記中《鴻門宴》這部作品,圍繞著一場酒宴展開事件敘述,在文中除了體現(xiàn)出項羽、劉邦兩大主帥多樣性格,也描繪出了項伯、項莊、張良、范增、樊噲五個良臣勇將鮮明形象。其中項伯的性格可概括為“仁慈、愚蠢”;張良、范增的性格可概括為“機敏、多謀”;項莊、樊噲的性格可概括為“忠義、勇敢”。這些良臣勇將性格特征分別體現(xiàn)于文中各處。
三、項伯、項莊、張良性格分析
項伯為義救劉邦,項莊舞劍指沛公,張良機智護主公。原著中描述道:“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根據(jù)史書記載,張良曾在項伯危難之時相助,于是兩人成為關(guān)系甚好的朋友。綜合分析可知,項伯為了張良之間的“義情”將項羽攻打劉邦的計劃告知張良,體現(xiàn)出了項伯的“仁義”,站在項羽方面來講,也表現(xiàn)出了他的“愚蠢”。與項伯相反的是,張良迅速將項伯帶來的軍情告知劉邦,體現(xiàn)出了張良的“忠誠、機敏”。文中,范增多次示意項羽除掉劉邦未果,項莊于酒宴舞劍多次欲殺劉邦,而項伯多次出面干涉,從細微之處看出項莊的勇敢、善良、單純。酒宴之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張良當即喊來樊噲救援,體現(xiàn)出張良的“機敏、果斷”。文末張良幫助劉邦逃跑,自己善后,張良將劉邦白壁、玉斗贈予項羽,并巧釋原由,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張良的足智多謀。
四、范增、樊噲性格分析
范增為主獻計策,樊噲救主顯忠義。原著中范增對項羽說:“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鴻門宴這篇文章的開頭,就向讀者交代了范增深謀遠慮、忠心為主的鮮明人物形象,體現(xiàn)出了范增的“機智、多謀”的性格特征[5]。酒宴發(fā)展到高潮期,范增多次暗示項羽于酒宴之上除掉劉邦,項羽無應(yīng)答,以至于最后將項莊喊出使其舞劍除沛公,從這些情節(jié)細微之處也可看出范增的深謀遠慮、忠誠不二。酒宴之上,樊噲手持刀劍盾牌,撞門而入,并呵斥項羽:“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官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此處樊噲的勇敢無畏、能言善辯盡顯無余。文末,范增對項羽說:“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從此處可知,樊噲不僅勇敢、無畏、忠誠,更有著粗中有細、機敏睿智的一面。
《鴻門宴》作為我國千百年來被人們贊不絕口的經(jīng)典,一直以來都是重點研究的對象?;仡櫝h爭霸,與其說命運決定成敗,倒不如說性格決定項羽、劉邦以及諸多角色的最終走向?!而欓T宴》這部經(jīng)典著作,文中各個人物性格大不相同,尤其是項羽和劉邦性格更形成鮮明對比。通過于細微之處探《鴻門宴》各個人物性格特征,有助于我們更好讀懂這部經(jīng)典著作,更有利于我們深入了解我國歷史。
參考文獻:
[1]趙迎春.成也“英雄”,敗也“英雄”——由《鴻門宴》看項羽的性格悲劇[J].人文之友,2020(5):31.
[2]高和昌.《鴻門宴》:反復對比突顯人物形象[J].新課程導學,2020(5):56.
[3]張勇,陳歡.《鴻門宴》中劉邦的心計[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000(007):P.41-43.
[4]李敏.性格決定命運 細節(jié)決定成敗——淺議《鴻門宴》中項羽與劉邦人物形象[J].讀寫算,2019(18):154-155.
[5]趙迎春.小人物大作用——小議《鴻門宴》中的樊噲形象[J].語文課內(nèi)外,2020(15):7.
金鳳花,吉林省延邊州教育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