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亞娟
寫作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鍛煉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發(fā)散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通常會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眾所周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寫作教學中,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從語文教材中積累寫作素材
隨著新課改的大力實施,教師的教學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不是一味地灌輸課本基礎知識。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寫作教學中,教師反復強調積累素材的重要性,并且教給學生諸多積累素材的方法。其中,語文教材已成為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這主要是由于新課程標準改變了語文教材的內容,教材內容更為系統(tǒng)、全面,并且每一章節(jié)所涉及的知識都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而作為單元最后部分的習作,更是結合了本章節(jié)的文章內容,所以學生完全可以根據(jù)教材的指引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這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還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濟南的秋天》時,教師發(fā)現(xiàn)本單元內容或多或少都是寫景,與生活密切相關。而單元最后的習作則要求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寫作,所以根據(jù)教材內容,教師就可以在開展教學時引導學生積累素材。
《濟南的秋天》描寫了濟南秋天的獨特之美,文中有很多優(yōu)美的詞語,運用了許多寫作手法,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熟讀文章,同時在讀文章的過程中,將優(yōu)美的詞語記錄下來。如文章第四自然段主要描寫了雪景,此段有很多優(yōu)美的語句,并且作者運用了很多寫作手法,此時教師就要針對寫作手法展開教學,這樣學生在后期寫作中也可以加以運用,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目的。
此外,從教材中積累寫作素材,教師還應該讓學生感知文章的意境,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必須讓學生充分理解文章,這就需要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展開教學。
例如,《濟南的秋天》主要寫了濟南秋天的景色,所以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濟南秋天的大好風光,這樣就可以使學生通過影像資料更加直觀地了解文章內容,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秋天景色時,還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影像說一說自己的體會,從而達到積累寫作素材的教學目的。
二、從課外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
初中語文教學與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巨大差異,所以僅僅憑借從教材中積累寫作素材是遠遠不夠的。初中作文題目類型多變,學生必須積累海量的素材,方能達到提升寫作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應鼓勵學生多從課外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素材積累,還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并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例如,在開展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單元內容為學生提供與之相應的課外閱讀資料。如,在教學《鄧稼先》時,教師先向學生講解文章的內容,在講解時也要提醒學生關注文章的寫作手法和優(yōu)美語句等。其次,在講解完成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鄧稼先的視頻資料,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通過播放視頻資料,還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最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多閱讀一些名人傳記,讓學生在閱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提升精神品質。
通過課外閱讀,學生增加了詞匯量,掌握了多種的寫作手法,但僅僅只是積累不練習運用仍無法提升寫作水平,因此教師必須鼓勵學生多寫多練,并要求學生大膽運用積累的寫作素材。
三、從自然環(huán)境中積累寫作素材
大自然是神秘壯美的,山川河流、鳥語花香是對人類的饋贈,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之留名,這不僅是在贊美自然之美,更是向自然表達了人類的謙卑之情。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自然環(huán)境中尋找寫作素材。
首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大自然中尋找美,同時,在發(fā)現(xiàn)自然之美時,一定要用語言記錄其美在何處。其次,教師應盡量打破課堂教學的限制,在適當?shù)臅r間組織學生融入自然,提升學生對自然美的認識。最后,為了讓學生體會到大自然的魅力,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小任務,讓學生仔細觀察自然中的景物或者動物,并且要求學生記錄觀察的細節(jié),從而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為后期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教師給學生布置課后任務,讓學生通過某件事物展現(xiàn)大自然的魅力,可以是一個詞語、一個句子、一個語段等。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觀察早、中、晚的太陽,并寫出不同時刻觀察到的細節(jié)。當太陽剛剛升起時,學生會觀察到此時的太陽并不那么耀眼,并且太陽的色彩極其絢麗,如果當時太陽周圍還有朝霞就更能突出太陽的壯麗美感。而通過觀察,學生就可以描寫太陽升起時的景色,“像火一樣的太陽”“紅彤彤的朝霞”等。而觀察中午的太陽時,學生又寫“如火球一般的太陽懸掛在天空,好像要把世間一切燃燒殆盡”等。通過讓學生觀察自然界中的事物,寫下自己的感想,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積累諸多優(yōu)美的詞語,掌握豐富的寫作手法,從而提升寫作水平。
四、從日常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
靈感來源于生活,生活可以增加人的閱歷和經(jīng)驗,所以在開展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善于觀察生活,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所以,想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必須提高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其次,生活對人類而言就是一本百科全書,蘊含無窮無盡的知識,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寫人要抓住特點”時,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母親在實際生活中的樣子,要求學生從母親的動作、表情和心理等方面著手寫作。此外,在觀察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記錄母親再生活中的瞬間,如有學生寫道:“每當放學回到家,母親總會問我餓不餓,我在這不經(jīng)意的關心中,總能體會到來自母親的愛?!痹诿鑼戇@一情景時,學生還可以增加更多的修飾詞語,如多描寫一些母親的動作和表情,從而更加突出母親那無微不至的關懷。
綜上所述,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積累寫作素材十分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實際尋找寫作素材,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體會大自然的魅力。此外,在積累寫作素材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教材,教材內容是專家精挑細選的,所以教材本身就是很好的寫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