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松
摘? ?要: 蘇童的中篇小說《妻妾成群》,展示妻妾成群的封建家庭中女性明爭暗斗、互相爭寵的故事,探討女性悲劇的成因:一方面是封建社會中男權(quán)文化的壓迫和禁錮,另一方面是女性的不能自覺。這內(nèi)外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封建牢籠壓制下女性的悲劇命運,啟發(fā)人們進一步思考和探討女性的出路。
關(guān)鍵詞: 《妻妾成群》? ?女性? ?悲劇命運
《妻妾成群》是先鋒派作家蘇童的成名作,作品一經(jīng)問世就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曾被改編成多部電影,受到很多讀者的喜愛。張藝謀所拍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改編自這部作品。蘇童以獨特細(xì)膩的筆法為讀者勾勒了一幅幅妻妾之間鉤心斗角、弱肉強食的封建生態(tài)景象,通過她們的明爭暗斗和悲情演繹,探討了舊時代女性的命運走向,批判了封建禮教“人吃人”的本質(zhì)。
一、悲劇表現(xiàn)
《妻妾成群》敘述的是傳統(tǒng)女性被封建男權(quán)制度扼殺的故事。小說一開始就為女性們命運的走向作了隱喻:后花園廢棄的水井,上一代女眷們對命運抗?fàn)幨〉淖罱K歸宿。在這個陰霾的籠罩下,陳家大院里的女性們你來我往、針鋒相對,上演了一出出可悲可泣的鬧?。好飞罕煌端?、雁兒遭迫害致死、頌蓮瘋癲殘存、毓如躲在佛的虛空里乞求解脫、卓云以“大家閨秀”的技巧“絕處逢生”……事實上,重新梳理作品的女性形象和悲劇的展演過程,可以發(fā)現(xiàn),作品悲劇的發(fā)展主要聚焦在兩類女性群體的互相爭斗、互相傷害和掙扎反抗上。正如斯艾蒂所說:“不能只把男性看作唯一的壓迫者,婦女也可以被看作壓迫者的同盟,并有可能成為最主要的壓迫者。”①(157)
(一)不甘于受奴役的女性形象
頌蓮,作品著墨最多的人物,嫁進陳府的時候她還是一名大學(xué)生。陳佐千被頌蓮的大學(xué)生氣質(zhì)所吸引,娶她進來當(dāng)了四太太。她是陳家唯一一個受過新式教育的女性,她敢愛敢恨,敢于拒絕陳佐千的非分要求,也敢于當(dāng)面揭露太太們的虛偽腐朽,但正是因為這種追求個性自由的思想與傳統(tǒng)順從禮教的格格不入導(dǎo)致了她最后的發(fā)瘋。梅珊的偷情致死,讓她親眼看到了個性自由招致的懲罰,于是她選擇了自我控制,接受道德禮教約束,但是強大的心底欲望找不到適當(dāng)?shù)姆绞郊偨?,在梅珊被投下廢井的極大刺激之下,她以發(fā)瘋的方式完成對自己的保護,實際上是一種自由靈魂無處安放的絕望。
梅珊,陳府的三姨太,一個勇于抗?fàn)幍男蜗?,受害于女性之間的爭斗,卓云揭穿了她的私情,最終被陳家投井致死。梅珊是陳府的一個亮點,她有強烈的生命意識,敢于和權(quán)威抗?fàn)?,雖然她也為男人而活,但是對個性自由的渴望已經(jīng)超越了封建倫理道德的束縛與限制。這種覺醒的精神在當(dāng)時尤為可貴,她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對封建男權(quán)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訴。
雁兒,陳府四太太頌蓮的奴婢,一個不甘于人下又找不到出路的女性形象。嫉妒頌蓮并心生怨恨,但又找不到途徑報復(fù),只能在其背后以畫小人的方式發(fā)泄,但正因為這點,最后落得吞紙身亡的下場。她是封建禮教牢籠里一個卑微的存在,逃不過被主宰的命運,增強了作品的藝術(shù)感染力。
(二)自覺順應(yīng)時代的女性形象
毓如,陳府的大太太,她是一個被封建社會同化的女人,一輩子謹(jǐn)小慎微地活在男權(quán)社會下。她能在陳府里活下去,除了因為是陳佐千明媒正娶的妻子之外,還因為生了一個兒子,續(xù)了陳家的香火,合格地完成了封建家庭的責(zé)任。她始終堅守舊家庭的婦道,已經(jīng)徹底變成了一個維護封建等級制度的衛(wèi)道士,是男權(quán)社會的附庸品。
卓云,陳府的二太太,一個善耍手段、工于心計的女人。她在陳府的幾位太太當(dāng)中不算美貌,也沒有生男孩,沒有爭寵的本錢,她明白要想在這個家中存活下去就一定要牢牢拴住陳佐千,排除其他太太。為了能有尊嚴(yán)地活著,她選擇了打擊他人、排除異己的方式。作品里講到她先后通過下墮胎藥、抓奸的方式除掉了梅珊,暫時保存了自己。但是她要面對的是接下來可能還有的五太太、六太太,她一生只能生活在算計與被算計當(dāng)中,等待命運的裁決,可恨又可悲。
實際上,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她們的爭斗不管結(jié)局如何,最終都是受害者,只是以不同的方式接受著封建禮教的摧殘而已。作者以不同的方式塑造女性的不同形象特點,但她們的歸宿和命運是一樣的。總的來說,這是一部探討舊時代女性在一個絕對封閉的空間內(nèi)瘋狂、畸形的生存狀態(tài);訴說一群無辜的女性如何被封建制度吞噬,以及如何苦苦地、垂死無望地掙扎的作品。
二、悲劇探因
《妻妾成群》中陳家大院的妻妾們,各自為了謀取更多的生存空間和地位,不約而同地依附陳佐千這棵枯藤,為了爭取那一點點可憐的生存空間互相殘殺。她們的悲劇一方面是由于身處的是令人窒息的封建堡壘,是一個不把女人看作人的時代,是一個男權(quán)主義的時代。另一方面是由于女性自身的人性弱點和性格弱點,以及個人的不能自覺導(dǎo)致的。正是這兩個內(nèi)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她們無可避免地走上了悲劇道路。
(一)封建男權(quán)文化的禁錮
通過細(xì)讀文本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妻妾們悲劇命運產(chǎn)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封建社會里的男權(quán)文化。作品當(dāng)中有一段話對女性的地位作了很好的注腳:“女人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女人到底算個什么東西,就像狗、像貓、像金魚、像老鼠,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雹冢?0)
在男尊女卑的社會制度下,男人在社會上處于絕對的統(tǒng)治地位,陳家大院里的女人們有的表現(xiàn)為自覺適應(yīng),有的表現(xiàn)為極力反抗,無論是何種方式,最終都難逃悲慘的結(jié)局,歸根到底,是因為體制從根本上并沒有發(fā)生改變。作品當(dāng)中表現(xiàn)最典型的是梅珊,為了追求真正的婚姻愛情,她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與醫(yī)生偷情,但是她被卓云派來的人跟蹤、抓奸、告發(fā),最終被陳家丟到了井里。梅珊對待悲慘命運進行了反抗與掙扎,但結(jié)果還是失敗了。
頌蓮作為新時代的女性代表,讀過書、上過學(xué),但在陳家這個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失去了自我,她是矛盾糾結(jié)的,掙扎又不得不屈服,她想反抗最終又妥協(xié),開始爭權(quán)奪利,開始了這場屬于女人的戰(zhàn)爭,她也反抗過,只不過她膽小、懦弱又盲目,最終以發(fā)瘋的方式完成了對男權(quán)文化壓制的控訴。
此外,還有卓云、毓如等冷血動物,她們雖然可以茍且地活著,但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人,完全成為封建男權(quán)文化主宰的情欲工具??梢钥闯?,在封建社會的文化影響下,女人反抗的無助與懦弱。
(二)個人自身的不能自覺
小說不僅從妻妾們所處的外在生存環(huán)境寫出了命運給她們帶來的悲劇性,還通過她們價值趨向上被扭曲了的靈魂、對男性依附的心態(tài)和妻妾之間的鉤心斗角寫出了弱肉強食的悲慘,表現(xiàn)出了對封建體制融合的不自覺,大大加劇了她們的痛苦和悲劇。
首先從作品中最主要的人物頌蓮探究,頌蓮的悲劇最直接的原因是她自己選擇的,是她自身復(fù)雜多變的性格造成的。頌蓮的父親生意失敗自殺后,繼母讓她在做工和嫁人兩條路中選擇,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嫁人,并且心甘情愿嫁入陳家大院給陳佐千做妾。即使頌蓮曾經(jīng)接受過新式教育,但是她把女性對男性的依附看成是理所當(dāng)然的,是幸福的源泉,是人生的最終歸宿。在進入陳府當(dāng)了四太太后,她又顯得與封建社會格格不入,經(jīng)常耍小性子。即使是陳佐千五十大壽,也敢于待在房子里不出來賀壽,從根本上挑戰(zhàn)了封建的權(quán)威。新式教育與舊式體制的沖突,個性自由與妻妾地位的矛盾,為其后面陳佐千的冷落而導(dǎo)致悲劇的發(fā)生埋下了伏筆。
其次是陳家的三姨太梅珊,她嫁入豪門后沒有遵守傳統(tǒng)的婦道,選擇了偷情。后來被人跟蹤和利用,東窗事發(fā),最終被投井身亡。此外,還有雁兒,不甘心當(dāng)一名丫鬟,妒忌怨恨頌蓮,最終落得吞紙身亡的下場。其他人,像卓云心狠手辣,虛偽奸詐,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通過給三姨太下墮胎藥、唆使雁兒對頌蓮扎小人詛咒、把梅珊捉奸在床等方式除掉眼中釘,一個人性盡失的女性形象顯露無遺。最后是毓如,她已經(jīng)在歲月的洗禮和腐化中,變成一個冷血無情的動物。謹(jǐn)小慎微又無奈地做好自己的角色以求活得體面。她們有的雖然能夠茍且地活著,但實際上靈魂已經(jīng)完全被封建禮教毒化,靈魂完全扭曲,成為男權(quán)社會的奴役工具。
作品中無論是妻還是妾,都在對男性的迷戀和依附中逐漸失去獨立的人格與自我,彼此間爭得你死我活、魚死網(wǎng)破,她們?yōu)樽约壕幵炝艘粋€完全依賴男性而喪失獨立人格的畸形世界,并陷入其中不可自拔,表現(xiàn)出對自己身份認(rèn)識的完全不能自覺。
蘇童的《妻妾成群》是一本探討女性悲劇根源的范本。陳家女人為了爭權(quán)奪利,采用各種手段,最后都沒有好的收尾。陳家大院女性們的悲劇命運讓人無比嘆息。這場殘酷的斗爭中,沒有誰是勝利者,大家都是輸家,都輸給了這個頑固的封建社會體制——男尊女卑的制度文化。
三、悲劇啟示
作品的創(chuàng)作目的不僅在于揭露,還在于建設(shè)。正如蘇童曾在訪談中說過,小說帶有儀式與祭奠的意味,為逝去的生活唱著悲美旋律的挽歌,但更在于啟發(fā)我們思考女性的地位應(yīng)該是怎樣的。
(一)個體因素的探究
無論是自覺還是不自覺地適應(yīng)時代,作品中女性的悲劇首先表現(xiàn)在依附的地位,女人想擺脫悲劇命運,就要投身勞動中,只有擁有獨立的經(jīng)濟和賺錢的本領(lǐng),才能獲得人格的解放與自由,才能找到尊嚴(yán)、活出自我。恩格斯曾說:“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勞動中?!币驗椤澳凶釉诨橐錾系慕y(tǒng)治是他的經(jīng)濟統(tǒng)治的簡單后果,它將自然地隨著后者的消失而消失”。
從作品的角度來講,絕對不能像頌蓮那樣,在做工與嫁人中,毫不猶豫地選擇嫁人,她天真地以為選個好人家就能過上好生活。沒有愛情和價值,女人的附庸將變得一文不值。拋棄了尊嚴(yán)和自由,女人的價值還有什么可言呢?
舒婷的《致橡樹》寫得好:“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女性只有樹立不攀附、不依賴,精神上獨立、生活上自主的態(tài)度,才能在愛情中收獲平等,在生活中收獲尊重,成為真正幸福的人。
(二)時代背景的解讀
《妻妾成群》里的女性悲劇,究其根本是封建社會造成的。陳家的女人們用盡各種手段討好陳佐千,盡管這些女人們覺醒了,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反抗,但均失敗了。即使如梅珊般抗?fàn)?,如頌蓮般瘋狂,也依然無法擺脫被奴役的命運。很多人認(rèn)為頌蓮等人的互相傾軋、互相殘殺是因為陳佐千的存在。實際上,陳佐千并非真正的罪魁禍?zhǔn)?,他只代表了男性社會里的一個階級而已,妻妾們要想真正從被壓迫、被奴役的境遇中走出來,需要做斗爭的方向和對象是整個男權(quán)社會。只有從根本上推翻封建男權(quán)這座大廈,消除封建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性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妻妾成群》中幾位女性的悲劇源于她們的明爭暗斗,表面來看這一切的推動力來源于他們想獲得更重要的地位和男人的寵愛。但是細(xì)挖深掘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這是她們唯一的出路,而這個出路是時代賦予的。要改變她們的悲慘命運,必須從源頭上解決。清除時代里的封建殘余是根本的任務(wù),但是在當(dāng)時來說這幾乎是不能完成的任務(wù)。因此,女性的悲劇成為必然,成為時代主宰的工具,這才是最可悲的地方。
四、結(jié)語
從《妻妾成群》的創(chuàng)作來看,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封建禁錮對女性的傷害。社會在發(fā)展,女性的地位不斷提高,時至今日男女地位尚存有不夠平等。這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在人們思想中留下的痕跡。女性得到重視和平等對待,仍須努力。
注釋:
①西慧玲.西方女性主義與中國女作家批評[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3.
②蘇童.妻妾成群[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參考文獻:
[1]劉珂彤.論蘇童《妻妾成群》的悲劇意識[J].今古文創(chuàng),2020(19):25-26.
[2]徐娜.從《妻妾成群》分析女性悲劇根源[J].北方文學(xué),2017(30):45.
[3]張曼莉.談《妻妾成群》中女性的悲劇[J].讀書文摘,2017(08):6.
[4]張春蘭.論蘇童小說中的女性悲劇[J].考試周刊,2012(63):28-30.
[5]王倩.生存困境的書寫——《妻妾成群》中的女性悲劇解讀[J].沈陽大學(xué)學(xué)報,2009,21(06):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