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提高初三英語復習課效率,我們采取了以“話題為主線,任務為主導”的復習模式,它融匯了話題功能、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能夠幫助學生通過“用語言做事情”來學習和使用英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體現(xiàn)了英語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也提高了初三學生的英語復習效果。
【關鍵詞】話題復習;目的;實踐;成果
【作者簡介】康艾欣,山東省濟南匯才學校。
“話題復習”模式在我校已有效開展六年。六年來,“話題復習”模式不僅為老師增添了一種新的復習授課方式,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了英語復習效果。
一、“話題復習”模式提出的背景和依據(jù)
初三英語復習內容包含“Go for it”初中英語五冊教材,共58個單元,復習內容多且雜,加之我校生源一般,傳統(tǒng)的灌輸式復習導致復習低效化,孤立式復習導致復習碎片化,而題海式復習又導致復習功利化。
針對這種現(xiàn)狀下隱藏的復習枯燥低效問題,英語組老師們開始探索一種新的復習思路。2013年初,在周老師的帶領下,經(jīng)過多次教研、探討,“話題復習”理念誕生了。依據(jù)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和我校初三學情,經(jīng)過幾個月的調查和研究,我們進一步明確了以“話題為主線,任務為主導”的“話題復習”模式在我校實施的可行性。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fā)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yǎng)。而我們嘗試的“話題復習”就是要整合教材單元內容,找到單元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單元間共同的主題,按主題把五冊教材的內容分類通過一系列聽、說、讀、寫活動來豐富拓展這個主題。“話題復習”融匯了話題功能、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體現(xiàn)英語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二、24個話題領域
從2014年初,“話題復習”模式開始進入了實質性準備階段。在周老師的帶領下,經(jīng)過老師們幾個月的反復推敲探討,“Go for it”初中英語五冊教材58個單元按內在聯(lián)系被我們分成24個話題領域(如表1)。
三、“話題復習”學案的構成及側重點
根據(jù)24個話題領域和英語教材內容,英語組老師們利用半年多時間收集資料、梳理知識、反復修改,終于在2015年寒假完成了“話題復習”學案的編訂任務。打印成冊的“話題復習”學案包括四部分(如圖所示)。通過“話題復習”,夯實基礎,提升能力,訓練策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合作意識,最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四、“話題復習”模式的課堂實踐
我們以24個話題為主線,采取“橫”“縱”“綜”的復習模式,每一話題復習時間約3到4個課時。每個話題都有相關的口頭作文和書面表達專項訓練。每一節(jié)課都圍繞話題展開一系列教學任務和活動,師生有計劃、有目的地通過課前、課中、課后的雙邊活動來實現(xiàn)每個“話題復習”學案的任務。下面以話題1“Personal background”復習為例,呈現(xiàn)“話題復習”的課堂實踐過程。
第一課時:基礎知識梳理學案的利用
課前:師生任務
學生的任務:1.自主復習并完成話題所含單元中的“useful words, expressions,sentences and passages ”。
2.及格邊緣生課前呈現(xiàn)基礎知識梳理的答案,全體核對。 3.然后小組長課前檢查任務完成情況并記錄。
老師的任務:1.搜集話題材料,做好框架儲備。
2.整合話題,糅合話題內單元目標語言為一個完整的對話。 (可以安排給學生小組完成)
課中:師生任務
學生的任務:1. 小組展示話題目標語言的運用(學生根據(jù)呈現(xiàn)的話題對話框架,自主創(chuàng)編)。
2. Useful words部分展示(小組合作,歸納總結,交流分享,相互補充)。
3. Useful expressions 展示(聽寫落實,短語造句或編成故事,做到 “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4. Useful passages展示(要求學生讀句子、說答案、講原因)
5. 限時5分鐘完成“基礎檢測學案”中典型題的小測。
老師的任務:解疑,補充,拓展,歸納,評價,學法指導 ? ?(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標理念)。
課后:師生任務
學生的任務:1. 錯題改正。2. 完成 “能力提升學案”和“檢測學案”中的剩余部分。3. 做好下一話題的預復習準備。
老師的任務:1.集體備課(以話題為主線,優(yōu)化復習環(huán)節(jié),增大課堂容量)。
2. 錯題回爐(教師匯總錯題,并呈現(xiàn)在PPT上,學生重做,相互批改,相互解惑)。
3. 作業(yè)布置(指定優(yōu)秀邊緣生做好“能力提升”篇章的講解準備)。
第二課時:基礎知識檢測學案及能力提升學案的利用
課前:師生任務
學生的任務:1. 復習錯題。2. 優(yōu)秀邊緣生做好“能力提升”篇章的講解準備。
老師的任務:1. PPT呈現(xiàn)錯題。2. 檢查優(yōu)秀邊緣生講解準備情況(提前給基礎較好的學生分配任務,讓他們課前做好講解準備)。
課中:師生任務
學生的任務:1.上節(jié)課錯題再現(xiàn),再做,再批,再鞏固。
2.學生講解“能力提升學案”中的語篇題。(老師適時給予點撥或幫助)。
3.核對“基礎檢測學案”剩余部分答案,小組討論解決爭議(老師適時點撥)。
老師的任務:1. 巡視并關注學生討論情況。 2. 搜集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3. 分配任務具體到組 。4. 講解個別疑難重點。5. 評價小組活動(評價手段多樣)。
課后:師生任務
學生的任務:1. 整理本節(jié)課錯題。2. 話題預復習準備,完成“基礎知識梳理”部分。
老師的任務:1. 收集本節(jié)課錯題,制作PPT 。2. 組內交流討論,解決困惑。3.話題資源整合,做好PPT。
第三課時:話題口頭作文訓練和書面寫作訓練
以每個話題為主線,我們有針對性地設置相關的口頭作文和書面寫作,借此鞏固學生對話題中目標語言的掌握,通過聽說讀寫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還是以“Personal background ”為例,以個人背景為主線,我們設計了四個口頭作文任務和一篇寫作書面表達。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口頭作文任務,課下準備,課上呈現(xiàn)(如表2所示)。
依據(jù)書面寫作訓練采取練前指導-限時寫作-教師指導學生批、改、積累美句-二次寫作-組內互批的流程開展教學。
五、 “話題復習”模式的成果
“話題復習”模式嘗試的第一年,曾經(jīng)基礎一般的43級學生在當年濟南市學考中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成績。我們匯總成績后,發(fā)現(xiàn)不及格人數(shù)由初三第一學期期末的121人縮減到106人,減少了15人。優(yōu)秀生由第一學期期末的132人提高到204人,增加了72人。89名學生的進步幅度在20分以上,進步幅度最大的學生從第一學期期末42分到學考時的114分,進步了72分。
在第一輪“話題復習”模式的探索和實踐中,英語組老師總結出一套較完整的“話題復習”模式上課流程。我還應邀提供了一節(jié)區(qū)級初三話題復習觀摩課并就“話題復習”的感悟、經(jīng)驗、教訓在濟南市學考分析會上作了匯報。
如今,這個模式已滲透到每個英語老師的初三復習課堂中,我們學校中考英語成績幾年來在區(qū)里穩(wěn)居第一,并在濟南市學考名列前茅。
六、結語
“話題復習”模式雖然已成為我校初三英語復習的有效方式,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會根據(jù)每屆學生不同的學情適當調整復習模式或復習學案的內容。
教學雖有規(guī)律可循,但是在具體教學中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固定不變的方法,在進行某一階段的教學時,我們不能拘泥于一種教學方法,應當綜合考慮各個因素,尤其是“人”的因素,尋找適合又可行的教學方法,這就是所謂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參考文獻:
[1]溫培培.基于主題語境的初中英語單元復習課教學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0(2):28-33.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