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華
寒假里,我在朋友的推薦下讀了《正面管教》這本書,收獲頗豐。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人簡·尼爾森,翻譯玉冰,主要講了正面管教是一種什么樣的教育方法和如何運用這種方法使孩子獲得相應的能力。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yǎng)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yè)成績。
《正面管教》這本書最觸動我的地方,是它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為什么“必須這么做”的深層底蘊,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后的信息,該怎樣采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我自己的經歷告訴我:理解得越深刻,就會做得越自然,越徹底。
讀完書中的第一章,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善而堅定”。大人與孩子之間三種主要的互動方式:嚴厲,嬌縱,正面管教。也就意味著有這樣三種管教關系:過度控制型,放縱無限制型,有權威但和善與堅定并行型。
嚴厲型管教的問題在于,不良行為雖然一遭到懲罰就會立即停止,但不久就會再次出現,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出現。懲罰造成的后果就是“憤恨、報復、反叛、退縮”。經常被懲罰的孩子要么變得叛逆,乖戾;要么因恐懼而順從,性格自卑,個性唯唯諾諾,日常我們所見到的現象可以說屢見不鮮。
嬌縱型管教下的孩子總覺得這個世界欠他們的,他們用全部的精力和智力去操縱、煩擾大人滿足他們的每一個愿望,哪怕是不合理的,而家長往往還習慣被操縱,可是孩子長成毫無約束力的時候,家長也悔之晚矣。這樣的家庭教育越來越普遍,這樣管教出來的孩子進了學校,步入社會,還以為周圍的老師、同學、路人可以像爹娘一樣嬌縱他們嘛?
正面管教的首要目標,是要讓大人和孩子都能在生活和他們的關系中體驗到更多的歡樂、和諧、合作、分擔責任、相互尊重和愛。作為教師和孩子的父母,要找回家里和教室里的愛和與孩子相處的歡樂,我們必須要認清楚我們的行為是否得當。
下面三個提醒,向我們表明了在我們和孩子的關系中如何避免偏離能體驗到愛與歡樂和滿足的軌道。第一,我們做什么永遠不如怎么做更重要,我們行為背后的感覺和態(tài)度會決定我們怎么去做,言語背后的感覺,通常能最明顯的從我們說話的語氣中表現出來。當我們帶著一種負面的情緒,以責備和批評的態(tài)度來解決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不會找到那種在愛和尊重的氣氛中才能找到的有效解決方案。同樣我們這種情緒帶給我們的只能是別人的防衛(wèi)和反擊,而不可能是和諧。從負面的想法和感覺出發(fā)采取行動,肯定會偏離愛和歡樂的積極結果的軌道,那通過消除負面態(tài)度,我們就會讓自己自然的良好感覺和常識浮現出來。第二,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錯誤是學習的大好時機,不論對大人,還是對孩子。我們通過觀察幼兒學走路的現象就能對這一現象有更深刻的理解:寶寶每次摔倒時,從來不會浪費時間,感覺自己的無能,他們只是爬起來繼續(xù)走,如果他們摔疼了,可能會在繼續(xù)走之前哭幾分鐘,但他們不會給自己的體驗加上責備、批評或其他自拆墻角的想法。我們能夠幫助孩子們通過重新發(fā)現錯誤給我,對我們的價值保持這種體驗生活的簡單方式。第三,有時候我們必須反復學習同一件事情。有些父母曾經說過“你還要我再說多少遍?”,這些父母如果不理解其答案很可能是“一遍一遍又一遍”,他們就會造成自己的失望和沮喪。
通往歡樂與愛的道路不僅包括要承認我們會犯錯誤,還要承認我們會有一遍又一遍的學習的機會,這是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愛和歡樂的態(tài)度是最重要的,而且這有助于發(fā)現每一件事情積極的方面。正面管教不以任何責難、羞辱或痛苦作為激勵手段,目的在于獲得積極的長期效果,以及立竿見影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感。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合為一體,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孩子的各項人生能力。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擔責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合作,遠比專橫的控制更為有效。
在孩子再次出現不良行為之前,會有一段平緩期,他們會在這個時期試探父母或大人的管教方法,如果能抓住這個關鍵時期對孩子進行正面管教,讓孩子自然地意識到他們的不良行為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這會激勵他們在保持自尊的情況下改變自己的行為。在這個關鍵時期,大人所做的就是“暫時離開”,以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也給孩子豎立一個榜樣。
也可以說,在處理一個問題之前,先讓自己冷靜下來,直到能夠用理性的大腦來思考時再解決問題才有意義。我記得李玫瑾教授就講過她怎樣解決第三代打自己的臉的事情,而我和女兒的沖突往往都是針尖對麥芒,火燒火燎,以至于到了收拾不了的地步。對此,非常遺憾。
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所必需的“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對個人能力的感知力;對自己在重要關系中的價值的感知力;對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響的感知力;內省能力強;人際溝通能力強;整體把握能力強;判斷能力強。
有效管教的四個標準——是否和善與堅定并行?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是否長期有效?是否能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品格?
看到這里,是否覺得自己做的遠遠不夠呢?沒有那么強的能力,唯有讀書,在生活實踐中成長,活到老,學到老。做一個和善的,心平氣和的,尊重孩子的媽媽,做一個“堅定”有堅守思想的生活榜樣,希望和女兒的交流越來越通暢,希望自己的學習能夠真正實踐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
加油,自己;加油,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