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禮平
【摘要】隨著我國教學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小學音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同時還能夠提供很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除此之外,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教學;教學模式
引言:
小學音樂是小學教學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音樂知識,同時還需要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人文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情感,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保證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本文以實際教學為背景,闡述在小學音樂模式探索,供大家參考借鑒。
一、以多媒體為載體,激發(fā)學生的欣賞興趣
隨著我國教學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已經(jīng)成為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小學音樂是素質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音樂課堂上,僅僅是播放一些音樂曲目,讓學生進行欣賞,或者是教授學生演唱一些歌曲,并且,在教學方法上,還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新教改為指導思想,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學習當中來。例如,在學習蘇少版四年級下冊音樂《森林與小鳥》這節(jié)內(nèi)容時,教師就可以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通過視頻和音頻的方式來讓學生進行觀看和聆聽音樂,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音樂中所展現(xiàn)的情境和氛圍,讓大學生在感受音樂魅力的同時,接受保護環(huán)境、愛護動物的正確思想,進而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陶冶學生的情操,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二、注重教師音樂能力與教學水平的提高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不僅要求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也要求人才具備較高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對于小學音樂教師而言,承擔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任,這對于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有著較高的要求,另外,還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道德素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勝任教師的工作。比如,在學習蘇少版四年級下冊音樂《西風的話 四季歌》這節(jié)內(nèi)容時,教師在進行備課的過程中,不僅要熟練地掌握這首歌的演唱技巧,同時還需要對這首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了解,除此之外,學生還需要對這首歌曲中的一些音樂知識進行詳細地介紹。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這首歌曲的過程中,同時也能夠提高一定的人文素養(yǎng),對于理解歌曲有著更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教改的背景下,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積極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進行遠程學習,不斷地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能力,以此來保證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營造學習氛圍,奏響情感樂章
(一)增強音樂教育氛圍,讓音樂與其他科目貫通
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中,小學音樂課的地位沒有得到充足的重視,作為一門藝術特長課程,常常被數(shù)學、語文課程等占用,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隨著新教改的不斷深入,人們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小學音樂課程的地位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對于音樂教育而言,只有全面地提高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才能讓教師、家長以及學生認真地投入音樂課堂學習當中來。另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積極地與其他學科建立聯(lián)系,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知識的魅力。比如,在學習蘇少版四年級下冊音樂《憶江南》這首歌曲時,教師不僅要從音樂的角度引導學生進行欣賞,還需要從古詩詞的角度引導學生進行體會,讓學生感受詩詞中的意境,體會到音樂的魅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實現(xiàn)音樂教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融會貫通,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
(二)自主表演,張揚個性
從本質上來講,音樂作為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小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很難控制好自己的情感,這也是為什么小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會表現(xiàn)出比較害羞的原因,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樹立自信心,引導學生釋放自己的思想感情,展示真實的自我。比如,在學習蘇少版四年級下冊音樂《野蜂飛舞 迎來春色換人間》這首歌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從集體合唱轉變?yōu)樾〗M合唱,最后讓學生進行獨唱,讓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仔細體會歌曲中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能夠盡情地展現(xiàn)自我,張揚自己的個性,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作為小學音樂教師,要提高對音樂的重視程度,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轉變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昂.小學音樂教學模式探析[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11):240.
[2] 張莉婭.小學音樂教學模式探析[J].讀寫算(教研版),2013,(18):19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