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霞
摘要:政治是一門思想意識形態(tài)十分濃厚的社會學科。本文基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教學理論,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新方法,拓展平臺,科學評價,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為學生進行課堂合作探究及創(chuàng)新提供良好平臺,有效夯實學生學習基礎,提升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能力。
關鍵詞: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22-0046
新課標指引下的高中政治教學要求教師實施開放互助的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因此高中政治課教學要改變以往枯燥的教學模式,通過師生間互助和學生間互助,實現做中學,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能力,提高教學效能[1]。
一、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合作學習的欲望
實施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模式,必須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合作學習的動機和心理欲望。因此,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通過“角色模擬”“問題設疑”以及“社會熱點引趣”“營造聲像情境”等不同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2]。
例如,在教學魯科版高中教材“多彩的消費”這部分政治內容時,教師可事先為學生播放一段關于“富二代炫富”的網絡視頻,并讓學生圍繞網絡中熱傳的“炫富”話題展開開放式討論,引導學生在思考探究中樹立正確、健康的消費意識。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將學生分為不同的興趣小組,并各拿出200元班費讓學生自主購買相關物品,布置班級的各個角落,在購物消費過程中,每個小組的學生都要經過周密的策劃和計算,然后才能進行合理、經濟的消費,最后在課堂中讓學生評價和分析每個小組的策劃與決策、消費心理和思維,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學生通過合理的策劃,用最少的錢布置達到最佳的效果。通過在課堂實踐中讓學生還原生活中的消費情形,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合作欲望,促使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樹立積極的消費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要為學生打造“民主”“自由”和“開放”的學習空間,有效消除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隔閡,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最大限度解決學生在政治課學習中普遍存在的“習得性無助”問題。還比如,在學習“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有關哲學知識內容時,很多學生普遍面臨晦澀難懂的問題,因此教師可在課堂教學前為學生播放關于“蝴蝶效應”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深入了解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如何將翅膀扇動幾下,就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應,并引起全球氣候變化,由此來調動學生課堂合作探究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將枯燥乏味的政治課堂變?yōu)檩p松、活潑、愉悅的開放式課堂,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調動學生的自主性。
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實踐動手及思維能力
對于學生而言,合作探究學習不應只是形式,而學生也不只是知識的“被灌輸者”,相反,他們都是知識的主動探索者與獲取者。教師在探索合作教學中要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既要“傳道、授業(yè)、解惑”,又要扮演好學生的“總參謀”與“職業(yè)顧問”等角色,對學生有效地實施“游戲式”“任務驅動式”“啟發(fā)式”“角色扮演”等多種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發(fā)現問題、自主提出問題、自主分析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魯科版高中教材“公司的經營”這部分政治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事先通過網絡渠道,自主搜集和整理、了解有關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公司、股東、股票以及股份制企業(yè)等相關專業(yè)內容,待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對這些基本的知識內容有初步的了解之后,然后組織學生在課堂中模擬企業(yè)融資的現場,將學生分為不同的興趣小組,分別扮演和模擬股市中的股民、企業(yè)、證監(jiān)等不同社會角色,并通過虛擬股票和虛擬貨幣交易,對比哪個小組能夠在模擬股市過程中獲利,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上市公司的資本運作流程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將相關政治內容進一步引申到我國的整個資本市場中進行詳細的探索與研究,通過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的方法,真正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及思維能力。
三、拓寬教學合作平臺,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的機會
合作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延伸,在網絡和知識經濟并存的新時代,雖然很多知識都能夠通過便捷的網絡渠道來獲取,但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塑造卻要在探究互助中實現,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言,“不悱不發(fā),不憤不啟”,只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拓寬教學合作平臺,才能真正實現自主合作探究。所以,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拘泥于教材,而要讓學生有選擇性地依托教材,開展自主活動。
例如,在教學“效率與公平”這部分知識內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社區(qū)實際情況出發(fā),調查了解不同的社會不公平現象,通過學生深入社會中實地調查獲取資料,然后從內部社區(qū)生活差距入手,從點滴小事出發(fā),對不同的社會現實問題進行觀察分析,真正理解公平與效率的本質。在學生調研之后,教師可組織學生在班級內開展“公平重要還是效率重要”的辯論賽,讓學生圍繞這一話題各抒己見,將所學知識和生活中的感悟運用到課堂中,達到活學活用的效果,從而使學生在互動交流中主動獲取知識、夯實技能,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
四、結束語
長期以來,高中政治在學生的心目中都被視為一門“枯燥學科”,而且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理念下,學生過分重視對政治知識內容的記憶,真正忽視了對知識的探索,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此,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思想政治活動課堂教學模式應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運用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的方法,拓寬教學合作平臺,提高教學有效性[3]。
參考文獻:
[1]孫斌.基于云平臺的高中政治教學有效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3).
[2]顧旭元.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思想政治活動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6).
[3]郭秀霞.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的價值與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6(1).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州第二中學2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