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師只有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設計有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巧用精準的主問題、妙用精彩的過渡語才能讓語文課堂閃耀靈動的光彩。
關鍵詞:教學內容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主問題 過渡語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1.045
葉瀾教授認為一節(jié)好課沒有絕對標準,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表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有意義,即扎實;有效率,即充實;生成性,即豐實;常態(tài)性,即平實;有待完善,即真實。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何讓自己的教學設計有效?如何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閃耀靈動的光彩呢?
一、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
語文教師與其他教師相比,在教學設計時多了一項工作,那就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是一節(jié)好課的最低標準,只有選擇了適宜的教學內容,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么教師該如何選擇教學內容?選擇教學內容的主要依據(jù)有哪些呢?
第一,依據(jù) “語文特性”確定教學內容。語文是言語教育課程,語文教學內容應該側重言語形式,即以課文為例,學習言語表達的方式。第二,依據(jù)“文本體式”確定教學內容。
不同文體和不同風格的作品,教學內容的側重點也不同,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突出文體特征和作品風格。第三,依據(jù)“單元導讀”確定教學內容。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每一個單元都有“單元導讀”,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人文主題”是單元的內容類型,每個單元一個主題,形成一條貫穿全套教材的外在線索?!罢Z文要素”是指語言素養(yǎng)的基本要素,包含語文基本知識、語文能力、學習策略、學習習慣等。“語文要素”明確地指明了本單元要培養(yǎng)和訓練的語文能力,這個單元的幾篇課文都圍繞培養(yǎng)該能力而選擇。第四,依據(jù)“預習提示”確定教學內容。統(tǒng)編教材講讀課文前有預習提示欄,它往往指向選文關鍵處,或概述課文主要內容,或指明課文的主要寫作特點,或提出思考的問題,從課文的層面提示了“教什么”。第五,依據(jù)“課后練習”確定教學內容?!罢n后練習”包含“思考探究”和“積累拓展”兩部分,“思考探究”重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落實單元目標,這是教師選擇教學內容的依據(jù);“積累拓展”一方面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知識,另一方面拓展課外閱讀,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這是教師布置課外作業(yè)的依據(jù)。
例:如何確定《驛路梨花》教學目標
依據(jù)一:單元導讀
《驛路梨花》是七下第四單元的一篇小說,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中華美德,通過學習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凈化學生心靈,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學習略讀的方法,同時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依據(jù)二:文本體式
《驛路梨花》這篇小說以“‘我和老余的見聞”為主線,圍繞“小茅屋的主人是誰”展開,通過記敘與之相關的幾件小事,描繪雷鋒精神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生根開花、不斷傳遞的動人情景,歌頌人民群眾助人為樂的精神。據(jù)此,要根據(jù)小說這種文體特征,讓學生掌握小說描寫人物、情節(jié)和環(huán)境的特點。
依據(jù)三:預習提示
《驛路梨花》預習提示有兩條,其中跟確定教學內容有關的是第二條:“略讀課文,注意這個故事寫到了哪些人物,看看他們分別做了些什么事。之后再細讀課文,想一想‘梨花有什么象征意思”,據(jù)此提示,要讓學生概括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和文章的主旨。
依據(jù)四:課后練習
一、下面的人物分別與小茅屋有過什么故事?誰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我”和老余瑤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
解放軍戰(zhàn)士梨花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jù)重點人物概括內容,粗知文章大意。
二、本文構思巧妙,層層設置懸念和誤會,使故事情節(jié)一波三折。結合課文內容分析這種寫法,說說其表達效果。
設計意圖:學習文章設置懸念和誤會的巧妙構思。
三、“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所指不盡相同,請找出來,解釋各自的含義,并說說這幾次出現(xiàn)對全篇結構的作用。再想一想,用“驛路梨花”做標題有什么妙處?
設計意圖:理解關鍵詞語的不同含義和標題的精妙之處。
四、這篇小說所寫的樸實民風是否讓你感動?讀完后,你對“公德”這個概念有什么想法?聯(lián)系現(xiàn)實,和同學討論這個話題。
設計意圖:關注作品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熏陶。
綜合以上四個依據(jù),教師可以確定本課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通過略讀,掌握故事梗概;理清記敘的順序和結構的特點;品味關鍵詞句的意思,理解文章主旨。教學目標歸納為:
1.進一步學習略讀的閱讀方法,粗知故事梗概。(依據(jù):單元導讀和課后練習一)
2.理清文章的記敘順序,分析、理解文章構思的特點及表達效果。(依據(jù):課后練習二)
3.細讀課文,品味、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義及作用(依據(jù):課后練習三)
根據(jù)學情,可以把此目標細化,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1.理清故事情節(jié)。2.理解文章巧妙
構思。
教學難點:1.學習文章層層設疑的構思方法。2.理解“梨花”的多層含意及作用。
二、設計有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確定教學目標之后,教師要著重思考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教學準備,即上課要準備的教學材料;二是課時安排:這個教學設計安排幾個課時完成;三是教學環(huán)節(jié):整個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流程,導入、新授、總結、拓展延伸等;四是作業(yè):根據(jù)教學目標給學生的課堂和課后作業(yè);五是板書設計:根據(jù)教學的過程和重難點設計一個有機聯(lián)系的板書;六是教學反思:總結經(jīng)驗,反思不足,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這里著重介紹一下“教學內容和過程的設計”,即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緊扣教學目標,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命名要突出重點,簡練雅致。
例:《驛路梨花》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誦讀詩歌,導入新課
二、了解目標,檢測預習
三、略讀課文,了解情節(jié)(完成教學重點:理清故事情節(jié))
1.提示略讀口訣,齊讀
2.提出思考問題
本文圍繞“小茅屋的主人是誰”圍繞這個問題,寫了哪些人物?這些人物為小茅屋做了什么事?你認為誰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四、細讀課文,學習構思(完成教學重點:理解文章巧妙構思)
圍繞“小茅屋的主人是誰”,作者設置了兩次誤會,三次懸念?請你找出來。
五、精讀課文,感悟主旨 (完成教學難點:理解“梨花”的多層含意及作用)
1.“梨花”在文章中出現(xiàn)了幾次?有何含意和作用?標題“驛路梨花”,包含哪幾層含意?
2.你能為“驛路梨花處處開”寫出下聯(lián),為這篇文章點題嗎?
六、教師總結,升華感悟
此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扣教學目標,由易到難,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命名簡潔、對稱、雅致,不僅給學生提供學習方法的指導,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明確學習內容。
三、巧用精準的主問題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問”。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提問的質量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提問的機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容易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是問題問得太細、太碎,太淺,把課文講得支離破碎,雜亂無章,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是問題太大、太深、太模糊,學生找不到答題的切入口,無法回答,結果是啟而不發(fā),課堂沉悶,學生積極性不高,效率低。為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精確提問,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精心設計一到兩個主問題,串起整堂課的教學,使得課堂如行云流水般的流暢。主問題的設計必須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有針對性、啟發(fā)性、靈活性,做到精準提問,把握時機,化難為易,深題淺問。
如:七下第五單元《一棵小桃樹》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主問題為: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你能梳理小桃樹成長的五個過程嗎?請用簡潔的語言歸納。
此問題(活動)緊扣該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梳理課文,了解內容,整體感知,為下文體會作者情感作鋪墊。
二、品析語言,體會情感
這是一棵怎樣的小桃樹?請品讀文中描寫小桃樹的字、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
此問題(活動)緊扣單元目標:體會散文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景狀物,寄托作者的情感。
三、悟讀課文,深層理解
1.作者僅僅是在寫花嗎?
2.作者用什么手法來表達情感?
此問題緊扣該教學環(huán)節(jié),完成單元目標: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領會文章的主旨。
四、妙用精彩的過渡語
“課堂過渡語”是指前后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銜接的語言,在課堂上起到承上啟下、銜接組合的作用。有魅力的課堂過渡語,不僅能使各個知識點、知識面之間聯(lián)系自然緊密,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環(huán)環(huán)相扣,渾然一體。
過渡語的使用是老師的一項重要基本功,在教學中巧妙使用過渡語不僅體現(xiàn)了一節(jié)課的結構嚴謹,也能夠提高一節(jié)課的藝術性和有效性。教師要根據(jù)教學主要內容,巧妙設計過渡語,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習熱情。課堂教學過渡語的方式很多,如:承上啟下過渡、激趣性過渡、評價式過渡、懸念式過渡等。通過巧妙地運用課堂過渡語啟發(fā)學生思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情感、思維和精神在優(yōu)美的過渡語中得到浸潤、感染。
例:《賣油翁》過渡語
一、創(chuàng)設懸念,導入新課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宋代有一位官員陳堯咨擅長射箭十中八九,并因此而自夸,而有一位賣油的老人卻不以為然,這是為什么呢?他們之間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這個故事又給我們怎樣的人生啟示呢?今天我們一起穿越時空,走進宋代歐陽修的《賣油翁》。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意
過渡語: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打開文言文學習的一把金鑰匙。文言文朗讀首要要求是: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過渡語:通過朗讀課文,同學們對文章的故事內容有了大概了解,要想知道短短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塑造怎樣的人物形象,需要我們翻譯課文,進一步研讀課文,了解文意。
2.疏通文義
過渡語:剛剛我們翻譯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文章塑造兩個人物形象:一個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康肅公,一個是沒名沒地位的賣油翁,他們的性格會一樣嗎?兩個人說話的語氣會是相同嗎?請同學們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兩個人不同的語氣,讀出感情。
3.再讀課文,讀出感情
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感情。
三、研讀課文,走進文本
過渡語:通過朗讀課文、翻譯課文,我們感知了文意。短短一篇133字的短文講述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這個故事的情節(jié)如何?讓我們一起梳理一下。概括情節(jié)的內容通??梢杂谩叭宋?事件”的模式。老師可以在這一基礎上,加上“結果+心理”。請同學們以“人物+事件+結果+心理”句式概括課文內容。這篇短文有兩個人物,請用兩句話概括,構成對聯(lián)或對偶句的形式。
1.梳理情節(jié)
提示:人物+事件+結果+心理
康肅公 射箭(發(fā)矢) 十中八九(當世無雙) 以此自矜
賣油翁 酌油(瀝油) 錢眼不濕(銅錢不濕) 惟手熟爾
過渡語:同樣是身懷絕技,一個是“以此自矜”,一個是“惟手熟爾”,兩人的性格截然不同。歐陽修不愧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用語極其簡潔、生動。往往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就活靈活現(xiàn)地刻畫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用什么方法來刻畫人物呢?從中可以看出他們是個怎樣的人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人物形象(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康肅公、賣油翁這兩個人物形象)
過渡語:課文通過神態(tài)、語言、動作細節(jié)描寫,塑造了形象鮮明的兩個人物:一個驕傲自大、盛氣凌人、豁達爽快的陳康肅;一個不卑不亢、技藝高超、自信謙虛的賣油翁。兩個人物中哪個是刻畫重點?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四、悟讀課文,理解內涵
請用一個成語概括本文所講的道理
結束語:同學們,賣油翁的故事告訴我們,任何一門技藝要想從生到熟,從熟到巧都需要我們虛心學習,吸取他人的優(yōu)點和長處(板書:虛心);要專心致志,心無旁騖;(板書:專心);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恒心),當然還要有吃苦精神(苦心)。陳康肅的練箭、賣油翁的酌油、我們的學習都是如此。請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擁有這四顆心,那么,你的學習和生活必將更上一層樓!經(jīng)典美文,誦吟千古,讓我們在“品味語言之美,感受古人之趣”中結束今天愉快的學習吧,全班一起配樂誦讀課文。
精彩的過渡語既總結上一環(huán)節(jié)的內容,又開啟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整堂課如行云流水、渾然天成。
要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靈動的語文課堂,需要語文教師樹立大語文觀的意識,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設計有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巧設精準的主問題,妙用精彩的過渡語,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使語文教學更高效,更精彩!
參考文獻:
王榮生《語文教學內容重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
(張容秀,南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初中教研室主任,高級教師,南平市骨干教師,南平市學科帶頭人,南平市初中教學研究指導組語文學科組長,南平市第三批市屬教育系統(tǒng)高層次人才,享受市政府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