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紹康
摘要:讓學生接近自然,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喜愛科學。因此,為了培養(yǎng)學生崇尚科學、敬畏自然的心理,教師就需要為學生開展高效的初中科學課堂,讓學生在科學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獲取自然科學的奧秘,還可以增加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此外,教師通過合適的方法能夠具體地將科學中的知識表現出來,明確教學過程中的教學主體,運用主體性教育提升自己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科學;主體性教育;教學路徑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7-0020
初中科學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能夠敬畏自然,而眾多教學方法雖然都能夠運用于初中科學課堂中,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失去興趣。興趣才是學生學習了解自然的最好驅動力,因此教師需要考慮如何運用主體性教育策略融入趣味性教學內容,才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初中科學知識。首先,主體性教學策略是讓教師以學生為主體,那么教師運用翻轉課堂,就能夠有效地實現這一目標;其次,為了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完成科學實驗,從而讓學生感受課堂的趣味性;最后,教師在思考學生的課后作業(yè)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作業(yè)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這樣就可以構建從課堂到課后的全面化教學體系。
一、翻轉課堂的實踐
翻轉課堂就是讓教師與學生的角色互換,某一個或者多個學生到講臺上為其余學生講述課堂中的相關內容,教師在講臺下聆聽。對于學生出錯的部分,教師應通過糾正學生錯誤的方法幫助所有學生理解科學的相關知識。主體性教學方法目的與翻轉課堂的教學目的相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可以通過課下提前與需要上臺講課的學生溝通,先將學生講課中不恰當的內容一一指出,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講述的內容與課本內容相輔相成。同時,對于講臺上講課的學生來說,他們作為課堂的主體,不僅體現了主體性教學策略的開展,還能夠讓講臺下聆聽的學生專注于科學課堂,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對于臺下聆聽的學生而言,講臺上的講師是自己的同學,那么聆聽的學生的注意力很大概率比教師講課時的注意力更加集中,這樣就實現了翻轉課堂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突出科學的相關知識,還可以讓學生在教學時引入課堂視頻等內容。
例如,在學習光的傳播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翻轉課堂的方式,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因為如果教師直接告訴學生需要講光的知識,那么授課的學生很有可能就會不知所措,所以,教師可以為授課學生縮小講授范圍,為講授的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講解。比如,“彩虹形成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將彩虹的色彩體現于教學中?”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學習光的色散幫助其他學生講解這部分的科學知識。
二、科學實驗的設計
在科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更加具體地了解某一知識點時,就需要運用科學實驗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會科學的探索過程,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憧憬科學課本中的內容,讓學生真正愿意學習科學知識。同時,實驗的過程就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程,學生通過獨立地完成實驗,能夠實現教師的主體性教學體系的構建。除此之外,教師在讓學生完成實驗時,要充分考慮實驗的安全因素,有些實驗如果不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完成,那么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實驗的視頻即可,比如如果涉及活潑金屬的實驗,那么操作不慎很有可能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教師針對這種類型的實驗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來完成。對于一些比較簡單的實驗,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準備實驗道具,讓學生充分體會科學實驗的魅力。
例如,在上述文章中,對于光的色散部分,教師就可以運用兩節(jié)課的課時為學生講解,一節(jié)課的課時讓學生講解知識點。而第二節(jié)課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帶領至實驗室中,讓學生通過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完成光的色散的探索。同時,標準實驗中是使用三棱鏡完成的,教師在科學實驗中可以為學生準備多種道具,讓學生自行探究哪一種實驗道具最適合該實驗,這樣不僅實現了科學實驗探索精神的應用,還可以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
三、課后作業(yè)的應用
學生如果只是在課堂上完成教學內容,那么學生對科學教學過程中的知識點很有可能會遺忘。這樣,教師以上兩種教學方式就完全起不到作用了。因此,教師首先需要合理地運用課后作業(yè),給學生布置可以完成的內容,讓學生鞏固課堂上的知識,這樣就能夠充分地實現課后作業(yè)的作用。其次,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任務量布置作業(yè)。如果學生需要完成的作業(yè)比較多,那么教師就可以不布置作業(yè),讓學生課后再次閱讀課本即可。再次,科學的作業(yè)還可以是某些實驗,讓學生在家庭中與家長一起完成某些比較簡單的實驗,這樣不僅能夠簡化科學作業(yè),還能夠讓作業(yè)以學生為主體,突出作業(yè)的實用性,讓學生有效地鞏固課堂上所學內容。
例如,在學習了光的色散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將太陽光的本質顏色運用不同的實驗方法表現出來。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還可以實現教師的科學主體化教學體系。
四、結語
初中科學課堂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實現主體教學方法突出構建。本文通過介紹翻轉課堂的實踐、科學實驗的設計、課后作業(yè)的應用三個方面為教師構建了主體性教學的方法與策略,從而實現教師以生為本的教學目的,提高教師科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麗君,周衛(wèi)敏.初中科學“摩擦力”實驗教學方式之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000(006):P.85-86.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樂清市康德寄宿學校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