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有效的學習方法不僅可以更好幫助學生感受文化魅力,也能通過語言文字的運用強化知識應用能力,進而有序完成對知識的學習。小學生由于年齡很小,所以較強的探究興趣與表演欲望,往往可以更好的投入進課文所展現(xiàn)的中心思想中,既能更好加深理解,又能在朗讀中提高學習效果。教師應重視帶領(lǐng)學生在表演性朗讀中,不斷感受作者表達意境,才能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同時,使語文課堂更加符合不同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關(guān)鍵詞:表演性朗讀;小學語文課堂;運用策略
引言
很多教師習慣直接進行重點知識的講解,很少帶領(lǐng)學生以朗讀的方式,進行對課文內(nèi)容的探析,使過于形式化的教學方法,不僅難以幫助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同時也并沒有尋找到了解作者情感的途徑,嚴重影響學習效果。而表演性朗讀強調(diào)學生將自身情感與課文角色進行融入,通過語調(diào)的變化探析人物情感,又能通過思維的延展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使語文課堂在學生積極的朗讀與熱情的表演中,既可以更好開展,也能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十分值得被其他教師進行重視和應用。
1表演性朗讀的內(nèi)涵
表演性朗讀,是指教師帶領(lǐng)學生進行對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時,能夠引導其通過肢體語言的運用,更加深入的將課文內(nèi)容進行再現(xiàn),使人物形象在學生聲音、動作以及表情的加持下更好體現(xiàn)。相較于普通的課文朗讀,表演性朗讀自身的直觀性,既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的揣摩不同角色的人物形象與性格特點,也能使其他同學更加直觀感受到課文內(nèi)容在眼前浮現(xiàn)。雖然表演性朗讀的探究性與人文性,與話劇表演內(nèi)容有所差異,但同樣的直觀性和表演性,可以更好營造有趣的語文課堂,使教育效果快速提升。
另外,表演性朗讀并不是學生通過簡單的揮手與做做一般動作,就算是完成表演任務。而是需要使語調(diào)、肢體以及表情能夠與課文角色相匹配,既展現(xiàn)出作者所積極塑造的真實情境,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將課文人物的動態(tài)形象表演出來。這種有趣的學習方法,改變直接閱讀課文的枯燥性,可以很好加強學生對課文的情感。而有趣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也與小學生認知規(guī)律相符,在充分展現(xiàn)語文課堂豐富性與人文性價值的同時,在表演性朗讀的支持下順利進行。
2小學語文教學結(jié)合表演性朗讀的具體途徑
2.1創(chuàng)新表演渠道,拓寬朗讀平臺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主要是教師帶領(lǐng)學生通讀課文后,就進行對文章中心思想的尋找。希望可以在保證教學進度的過程中,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重點知識的記憶以及內(nèi)容的分析。雖然這種教學方法,以鍛煉學生分析能力與知識整合能力為主,但枯燥的學習模式很難吸引小學生學習興趣。為了更好發(fā)揮表演性朗讀的價值,教師可以積極創(chuàng)新表演渠道,給予學生足夠的展示平臺進行朗讀,既有效鍛煉其語言組織能力,也在強化思維意識的同時,更深入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分析,并在表演和大聲朗讀中與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思想產(chǎn)生共鳴,發(fā)揮語文教育的實際價值。
例如,在進行《將相和》的授課工作時,本節(jié)課需要學生通過對課文的認真分析,能夠?qū)μA相如和廉頗二人性格特點進行了解,對文章不同段落中心內(nèi)容的梳理,可以更加清晰的將課文事件的前因后果梳理清楚。教師需要將班級學生通過抽簽的形式進行分組,請學生能夠在認真的分析中,使每個小組成員自覺分配到符合自己的表演角色,根據(jù)教師所安排的不同課文段落進行排練,更好在演繹的過程中還原課文的真實場景。教師可以將班級內(nèi)部的座位進行調(diào)整,在教室的中心空出一大片區(qū)域,留給小組進行表演性朗讀。通過對學生肢體動作、臺詞功底以及表現(xiàn)形式的綜合評判,選出表演成果最優(yōu)的小組頒發(fā)相應的獎勵。在這種以合作為主體的朗讀性表演課堂中,既能夠帶給學生更加新奇的學習體驗,也在掌握不同人物特點的同時,更深入了解課文中心思想,使學生學習效果得到保證。
2.2開展朗讀訓練活動,強化表演效果
很多學生由于缺少與作者表達情感的共鳴,所以進行課文朗讀時,很容易出現(xiàn)語言平鋪直敘,并缺少情感融入的情況。這樣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觀眾的欣賞感受,也使學生很難代入課文情境,無法更好展現(xiàn)出表演性朗讀的教育價值。教師可以重視朗讀訓練活動的開展,鼓勵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將充沛的情感與朗讀活動相融合。這樣既可以很好達到強化表演效果目的,也能使表演情境更加真實。
例如,進行《猴王出世》的授課工作時,本節(jié)課需要學生在認真閱讀課文后,體會古代白話文的寫作手法,通過對猴王生活特點的分析,能夠自然地對其行為動作進行演繹。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語氣、情感以及音色的改變,使朗讀效果快速提升,并通過自身情感的融入,將猴王出世時的“食”、“飲”、“采”、“覓”動作表現(xiàn)出來,使其他學生可以更加直觀感受到初入世間的猴王生活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很好使學生在肢體動作與情感的融入中,使表演效果增強,經(jīng)過訓練活動的參與也可以更好強化語言功底,在充沛情感的加持下,感受到猴王的思想情感與生活習性,真正展現(xiàn)出課文的中心思想,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使語文課堂在表演性朗讀授課模式的幫助下取得更好授課效果。
結(jié)語
與灌輸式教學不同的表演性朗讀教學,可以真正達到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目的,很好保證其學習熱情的高漲,并在參與表演朗讀活動時更好進入學習狀態(tài)。教師應使用表演性朗讀方法講解知識時,盡量挑選情感充沛且更容易使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中的文章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可以在朗讀中挖掘文字魅力,并通過情感的融合解決學習任務,真正達到鍛煉人文素養(yǎng)的目的。通過表演性朗讀語文教育工作的開展,能夠使枯燥的學習環(huán)境更加活躍,并保證教育效果的真正上升。
參考文獻
[1] 柳天明.小學語文課堂表演性朗讀的運用策略剖析[J]. 學周刊. 2020(19)
[2] 張建軍.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 科技資訊. 2020(08)
[3] 付麗.試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指導的實效性[J]. 新課程(上). 2019(09)
[4] 付榮清.小學語文課堂表演性朗讀的運用策略[J].? 課外語文. 2019(04)
作者簡介:李夢平,1977.06,女,白族,云南墨江,本科,高級教師,小學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