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開灤第一中學 石雪豐
幸福感是指人類基于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chǎn)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在生活中,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感受到幸福的途徑也不同。
目前,中小學校普遍存在班主任崗位安排人員困難的問題。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中小學對班主任需求數(shù)占學校教師總數(shù)的20%,而愿意從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師不足3%。通過問卷調(diào)查信息匯總,原因有四個方面:首先,班主任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牽扯精力多;其次,班主任的工作瑣碎,時間和空間上都讓人有拿得起卻放不下的感受,容易產(chǎn)生精神和心理上的雙重負擔;再次,班主任任務重、責任大,學生安全、習慣培養(yǎng)、活動策劃、成績提升、學困生轉(zhuǎn)化等都需要班主任付出行動;最后,現(xiàn)在的學生追求個性,加大了班級管理的難度,更易令教師產(chǎn)生畏難情緒。
不想當班主任的教師也都有各自的理由。要著力解決這一突出問題,需要對教師進行精神和方法上的雙重引領(lǐng),幫助教師主動尋找和追求有延保期、有質(zhì)有量的幸福感,并從中收獲職業(yè)生涯中自身能力提高的成就感、學生成長中帶來的快樂感、桃李滿天下的自豪感。
1.幸福感存在于班主任的工作過程和工作成果中。班主任工作帶給自己的心理感受應該是“快樂著別人的快樂,幸福著別人的幸?!薄J聦嵣?,高強度的工作恰恰使班主任放大了痛感,忽略了很多瞬間的幸福感。班主任每天都和朝氣蓬勃、純真無邪的孩子們在一起摸爬滾打,可以時時捕捉每一個美好瞬間,快樂著學生的快樂,幸福著學生的幸福。如此,班主任能體會到純真的幸福感。
學生不開心時,班主任可以悉心和他們溝通,竭盡所能地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當學生心情好轉(zhuǎn)并露出笑容的那一刻,班主任能體會到成功的幸福感。當學生學習狀態(tài)不佳、成績不理想時,班主任及時找出問題所在,幫學生確定努力方向。當學生重新帶著自信和動力再出發(fā)時,班主任會收獲滿滿的幸福感。
2.幸福感存在于超長的保質(zhì)期中。班主任工作瑣碎,常被學生稱為“班媽”。這個“稱號”說明了班主任的存在價值和其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更說明了班主任職責的長久性。班主任的職責不僅僅體現(xiàn)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也體現(xiàn)在學生畢業(yè)后漫長的人生中。也正是這種長久性,賦予了班主任幸福感超長的保質(zhì)期。
在校期間,班主任與學生朝夕相處,對于班主任給予的“陽光”和付出,學生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愿意盡最大努力落實好老師分配的每一項任務。由此,班主任每一天都可以收獲幸福感。學生畢業(yè)后,班主任的幸福感依然存在:學生取得成績時愿意主動告知班主任,寒暑假也不忘返校探望班主任,工作崗位上的苦與樂也愿意隨時與班主任分享……每當看到昔日調(diào)皮頑劣的孩子成長為穩(wěn)重大方、懂得感恩的青年時,班主任的內(nèi)心都會感到無比幸福和滿足。
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49.6%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負面心理、情緒。對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出努力,哪怕是十分細微的關(guān)注,都可能改變學生的一生。班主任一旦有了這種意識,就會主動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學會傾聽。
學會傾聽可以使班主任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從而理解學生;可以懂得學生所作所為的目的,從而解開誤會。例如,我班因?qū)W生轉(zhuǎn)學,教室里多出兩個空座。為了公平公正,我主動征詢學生的意愿。有兩名學生舉手示意要調(diào)換座位。我讓學生自己選擇適合的座位。那名高個子男生挑選了一個中間靠前的座位,而把靠后的座位留給了另一名瘦小的女生。
我看在眼里,心生不悅,于是,課下找到那名男生,從一個合適的角度開啟聊天模式。男生興致勃勃地談論著身邊的苦和樂,說著說著就談到這個新座位帶給他的深深的責任感。他說:“新同桌來自單親家庭,經(jīng)濟條件不太好,英語始終不入門,我可以幫他提高英語成績,生活上我也可以在他不知不覺中幫助他。”這一番話,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多么善良的孩子?。∪绻也蝗A聽孩子的心聲,可能永遠都會誤會這名男生。
身為教師,如果不能正確評價學生的言行,將會對學生造成極大的傷害。著名教育學者李希貴說過一句話:“和學生平等地坐下交流并傾聽,才知道他們并不是小孩子?!睂W會傾聽能增進班主任對學生的理解,能夠讓班主任收獲感動和欣喜,更能夠收獲珍貴的幸福感。
以愛動其心,以言導其行。班主任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不是板著面孔,不是嚴厲訓斥。嚴格,同樣可以溫柔地表達,可以用尊重、民主、平等、信任的方式表達。班主任應學會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同時也應引導學生學會管理和控制情緒。只有這樣,師生雙方才能夠在心平氣和的狀態(tài)下工作和學習,才能夠高效率地完成各項任務。
比如,對于學生遲到這個問題,與其疾言厲色地質(zhì)問“怎么遲到了?”,不如換種角度和語氣說:“急匆匆地趕路多危險啊,以后一定要多留點時間,安全第一啊!”同樣是提醒,后者的效果顯然要好得多。此外,班主任說話的語氣、語調(diào)不同,心情也會不一樣。質(zhì)問的語氣會增加溝通的障礙,使班主任進入越說越生氣的惡性循環(huán)。因此,遇到問題時,班主任一定要先沉淀情緒,過濾掉不良情緒后再進行溝通,用平和的語調(diào)去說,而不是用質(zhì)問的語氣去問,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的每一次主題班會、每一次和學生溝通,都應以感動學生的心靈為目標,積極引導每一名學生向上向善,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成人并走向成功。生命之魂是德性與智性的統(tǒng)一,班主任應在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同時,向?qū)W生撒播理想和美好情操的種子,助力學生明確人生奮斗的方向、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讓學生懂得做人的底線,既樹立追求的目標,又具備生存的本領(lǐng)。每一位班主任都應堅信:感動的瞬間是教育最精彩的瞬間,而激勵人向上向善的瞬間真的能改變?nèi)说囊簧軇?chuàng)造歷史,凝聚永恒。
總之,如果班主任能夠多一些耐心與愛心,多一點賞識與責任,用獨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引導他們向上向善,快樂地接受教育,身心健康地成長,就會收獲一份滿滿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