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榮
今早我從床上起來還好好的,準(zhǔn)備刷牙時,突然一陣惡心涌上心頭,干嘔了好一陣才緩過來。雖然早上沒什么可以吐的。但是,每天早上一刷牙就這樣,實在讓人太難受了。— —朋友圈里來自小輝的感嘆
我已經(jīng)懷孕2個月了,孕吐的情況還是非常嚴(yán)重。剛開始時是不能看見飯菜,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展到家里都不能有飯菜味了。為了照顧我,家人們只好背著我在外面吃??晌乙惨燥埌。看味际菑娙讨?,吃完再吐。這種吃了吐、吐了吃的日子何時是個頭???— —手機里來自坤坤的留言
自從懷孕以來,我的胃就沒有“放過”我。人家都說經(jīng)歷了早期的孕吐就沒事了,可我到了孕中期還在吐,孕后期胃又總是脹氣,也很難受。唉,別人懷孕都長胖了,我這都快“卸貨”了,也沒有長幾斤肉。過幾天,媽媽要來看我,我真擔(dān)心她看見我之后會大呼小叫?!破罩v座上來自美婷的提問
在我身邊,有不少正處在孕期的孕媽媽,我經(jīng)常看到她們在“吐槽”自己的孕吐反應(yīng)。在我的診室里,在我的科普講座上,“孕吐”也成為孕媽媽們常常提及的“熱詞”。既然孕吐是孕期難以避免的現(xiàn)象,讓我們一起認識它,想辦法盡量緩解吧!
孕期為什么會想吐?
在孕早期,由于孕媽媽體內(nèi)的HCG逐漸升高,會導(dǎo)致孕媽媽出現(xiàn)惡心、嘔吐、胃部不適等早孕反應(yīng)。孕中期時,由于孕激素持續(xù)增加,使胃腸道蠕動減慢,再加上子宮逐漸增大,壓迫到身體的其他組織器官和神經(jīng),也容易造成腸胃不適。此外,女性在懷孕的時候,抵抗力相對會變得比較薄弱,所以當(dāng)食物有刺激性或者吃飯的姿勢不對時,也很容易造成胃腸道消化不良。
孕媽媽可以怎么做?
既然難以避免,孕媽媽首先要正視孕吐這件事,不要一提起來就煩心。其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一些行為來幫助自己緩解孕吐的癥狀,這些方法操作起來十分方便,孕媽媽隨時隨地可以行動起來:
起床的動作要慢和緩
也許,你在孕前是一位身手十分矯健的女性,但是進入孕期之后,你需要注意起床的方式了。尤其早晨是孕吐的高發(fā)期,早上醒來之后,你一定不要馬上起床,可以先吃幾塊餅干,再躺十幾分鐘,然后再慢慢起來。防止因為體位的突然改變導(dǎo)致惡心和嘔吐。
準(zhǔn)備一塊手帕,滴上自己聞起來舒服的液體
孕媽媽常對一些氣味敏感,容易出現(xiàn)孕吐的情況。如果要去公共場所,避不開空氣中各種奇怪的味道,可以在出門前在手帕上滴上幾滴自己喜歡的液體,比如說檸檬汁、蘋果汁等。如果孕媽媽喜歡聞橘子皮的味道,也可以在口袋里準(zhǔn)備幾塊清香的橘子皮。
轉(zhuǎn)移注意力,讓心情更放松
精神因素和孕吐有著非常密切的關(guān)系。既然不能避免孕吐,孕媽媽更要學(xué)會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家人們也不要老強調(diào)孕吐這件事。和孕媽媽一起看看電影,聊聊天,聽聽音樂,隨著注意力的轉(zhuǎn)移,孕媽媽的心情也會變好。
孕媽媽可以怎么吃?
少吃多餐是原則
孕媽媽的進食原則是,什么時候想吃,就什么時候吃一點,不要強迫自己多吃,也不要長時間不吃。在兩餐之間,可以吃一點水果或者酸奶,緩解一下胃酸帶來的不適感覺。
蘇打餅干備起來
蘇打餅干可以有效緩解孕媽媽的胃部不適,在家中或者外出的時候,建議孕媽媽隨身攜帶一小包,既能滿足飽腹感,又能幫助孕媽媽緩解孕吐,所以蘇打餅干又被稱為孕媽媽的好朋友。
貼心食譜大 放送
烏梅紅棗湯
材料:烏梅30克,紅棗150克,銀耳30克
配料:冰糖適量
做法:
1 將烏梅和紅棗清洗干凈后,浸泡30分鐘;銀耳泡發(fā)后,擇
洗干凈備用。
2 將鍋置于火上,加清水煮開后放入紅棗、烏梅、銀耳、冰糖,小火燉30分鐘即可。
功效:富含大量的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胡蘿卜素等??缮蛑箍剩宸伍_胃健脾,適合容易孕吐的孕媽媽食用。
冰糖蓮子羹
材料:干蓮子300克,冰糖少許,事先熬好的米粥
配料:蜂蜜少許。
做法:
1 用溫水浸泡干蓮子1小時左右,然后去除蓮衣,用溫水洗凈,切去兩頭,抽去蓮心。
2 將去除蓮心的蓮子放入鍋中,加水,用大火蒸熟取出。
3 將蓮子和冰糖搗碎,放入米粥中,充分攪拌均勻,再熬煮
10分鐘。出鍋前,加入少許蜂蜜。
功效:蓮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無機鹽和礦物質(zhì),有鎮(zhèn)靜、強心、抗衰老等作用,可改善消化不良,緩解妊娠惡心。
檸檬小米粥
材料:小米400克,檸檬1個,紅棗10枚
配料:冰糖少許
做法:
1 檸檬洗干凈,切成小丁,紅棗去核,洗干凈。
2 將小米淘洗干凈,放入鍋里,加適量清水燒開,用小火熬至米粒開花,加上紅棗、檸檬丁,再煮至熟爛。
3 最后加上冰糖,調(diào)勻即可。
功效:富含蛋白質(zhì)、淀粉、脂肪、B族維生素及鈣、磷、鐵等,
可改善脾胃虛熱,反胃嘔吐,害喜惡心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