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土
前段時間,在抖音上看到一段感人的視頻,拍攝者講述了陪伴他們家31年的毛驢于晚上10點死了。次日凌晨4:30,其父就起床在野外挖了個深坑,然后將驢抬去埋了。驢身下鋪稻草,身上蓋被子。她深情地說:“順應(yīng)自然規(guī)律老去,死后還能被埋葬的驢,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幾個。大部分的驢,活著干活,死了被吃肉。而我家驢的離去,對于我們來說,就像是親人逝去一樣難過。一鏟一鏟的黃土,埋葬掉的是爸爸與毛驢大半輩子的過往。我為有這樣富有人性的爸爸感到驕傲!”
我也深深地被感動了。此種情感,非親歷者不能體會。因為我也曾親手埋葬過喜愛的大黑狗與大咪及老虎(小咪的昵稱)。
小時候家里養(yǎng)了只大黑狗。當時,糧食不夠吃,人吃飽肚子尚有困難,更遑論狗了。俗語道“狗改不了吃屎”,今日城市中養(yǎng)狗者殊難體會,因為他們的寵物狗吃狗糧,我看過一段采訪,有人甚至給狗狗喝昂貴的進口礦泉水。而當年農(nóng)村的狗吃屎是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我那時經(jīng)常將手中的饃掰給狗吃。放學后出了東門,我一聲口哨,大黑狗箭一般從門洞里竄出,朝我奔來,扒到我身上。后來大黑狗被人下藥給毒死了,我痛哭不已,和爺爺一起把它埋葬在院子東南的花椒樹下面。自此之后,不再養(yǎng)狗。
2007年夏,妻子在小區(qū)散步時撿回一只生病的棄貓(大咪),回家后帶它去寵物醫(yī)院看病。不久就又撿回一只剛剛滿月被人遺棄的金黃色小公貓(號稱“小咪”,又稱“老虎”),回家與大咪做伴。大咪不久與世長辭,我親手將其埋葬。小咪后來長成了一只大貓,于8年之后遭遇了失蹤兩個月,尋回,生病,故去。自此之后,不再養(yǎng)貓。我再也無法忍受此種生離與死別。
由自己的養(yǎng)狗與貓的經(jīng)歷,我完全能夠理解視頻拍攝者的情感。無論是大黑、大咪、小咪,還是那頭老毛驢,它們何止是寵物或家中干活的牲畜,天長日久,它們儼然已成為家中之一員矣。這些是不養(yǎng)的人所難以理解的。
電視新聞中也曾報道過虐貓事件。這些人的行為,與那些節(jié)衣縮食收養(yǎng)流浪貓狗的愛心人士形成了鮮明對比。誰說人與人的心靈能夠相通呢?
此類人心相通或不相通的例子頗多,即以今年新冠疫情復發(fā)以來的情況為例。在北方某些城市,居民被要求集中到酒店隔離14天,臨走時要求帶上家中的寵物貓、狗而不被允許。無奈之下,只好放足貓糧、狗糧與清水,希望隔離歸來時,它們?nèi)匀唤≡?。正因如此,就凸顯了上海防疫管理的人性化舉措——
一居民上車前去隔離時,被允許帶上了自己的寵物狗狗。要知道這些寵物狗,年少者視為玩拌,中年者視為責任,老年者視為子女,它們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又豈可一棄了之!
這本是再正常不過的舉措,卻得到那么多人的點贊,可見我們在通往人心相通的目標上,還有許多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