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仲麗
(河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1191)
不孕癥在我國的發(fā)生率超過7%[1]。隨著醫(yī)學和科技的進步,不孕癥的治療和相應的輔助生殖技術均有所提高,但不斷增加的生活壓力、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不規(guī)律作息等也阻礙了不孕癥發(fā)病率的降低。輸卵管性不孕的發(fā)病率超過了25%[2],是女方因素導致不孕的一種,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輸卵管急慢性炎癥導致排卵受阻或精卵結合障礙的不孕。治療上,西醫(yī)常采用微波理療、口服消炎抗菌藥物、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宮腔內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或腹腔鏡輸卵管手術[3]等方法來消除輸卵管炎癥,保證輸卵管通暢;中醫(yī)常采用中藥湯劑保留灌腸、中藥湯劑或自制丸藥口服、驗方外敷等。單純西醫(yī)藥治療雖然也可達到治愈的目的,但有文獻報道,長期口服西藥的副作用較多,對于重癥輸卵管性不孕行手術治療的治愈率也不高[4]。該病給患者自身及其家庭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甚至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家庭幸福。2013年2月—2015年12月,筆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方法,于輸卵管通液術后采用溫針灸聯(lián)合活血解毒湯治療輸卵管性不孕70例,觀察該法治療輸卵管性不孕的臨床療效,以期為臨床治療該病提供更佳方案?,F(xiàn)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河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就診的輸卵管性不孕女性患者140例,按1∶1的比例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70例,年齡平均(32.28±3.78)歲;體質量平均(52.30±4.26) kg;病程1~4年,平均(2.53±0.59)年;輸卵管阻塞情況為雙側不通18例,雙側不暢21例,一側不通、另一側不暢31例。對照組70例,年齡平均(31.59±3.65)歲;體質量平均(51.59±4.06) kg;病程1~4年,平均(2.47±0.52)年;輸卵管阻塞情況為雙側不通19例,雙側不暢23例,一側不通、另一側不暢2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婦產(chǎn)科學》[5]和《中醫(yī)婦科學》[6]相關診斷標準。
①符合診斷標準;②年齡在22~45歲;③無生殖系統(tǒng)功能異?;蛏称骰危虎芘渑忌彻δ軣o異常;⑤自愿參加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不符合診斷標準和納入病例標準者;②非輸卵管因素引起的不孕患者;③有子宮病變、腫瘤等疾病者;④對試驗涉及藥物過敏者。
兩組患者均于經(jīng)期后1周左右,取截石位,于局部麻醉下行輸卵管通液術;術后連續(xù)3 d口服頭孢呋辛酯片(由上?,F(xiàn)代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產(chǎn)品批號C730039,每片250 mg),每次0.25 g,每日2次,以避免感染。
對照組加用活血解毒湯,藥物組成:五靈脂10 g,當歸15 g,川芎15 g,桃仁10 g,赤芍20 g,烏藥15 g,紅花10 g,枳殼10 g,延胡索20 g,甘草6 g,茯苓20 g,桂枝15 g。每日1劑,水煎服。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于術后第5天加用溫針灸治療。主穴取血海、三陰交、足三里、太沖、關元、氣海、中脘、下脘,配穴根據(jù)患者情況選取。方法:定穴后,采用0.30 mm×40 mm或0.30 mm×25 mm的針灸針針刺,得氣后于針柄插入直徑 2 cm的艾炷并點燃,注意不要燙傷患者皮膚。每日1次。
兩組均于治療3個月后判定療效,治療期間囑患者避孕。
①臨床療效。②中醫(yī)癥狀和體征積分:按照中醫(yī)癥狀、體征評分標準[7],主癥分4個等級,按無、輕度、中度、重度記0分、2分、4分、6分。次癥也按這4個等級分別記0分、1分、2分、3分。③兩組患者治療后1年內的受孕情況。
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7]中輸卵管性不孕的療效判定標準。痊愈: 輸卵管造影檢查提示輸卵管通暢,治療后1年內妊娠,臨床癥狀、體征均消失,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95%。顯效:輸卵管造影檢查提示輸卵管通暢,治療后1年內臨床癥狀、體征基本好轉,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70%~<95%。有效:輸卵管造影檢查提示輸卵管通暢,治療后1年內未受孕,但臨床癥狀、體征有所緩解,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30%~<70%。無效:輸卵管造影檢查提示輸卵管情況未改善,治療后1年內未受孕,臨床癥狀、體征無改變或加重,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30%。
兩組對比,經(jīng)Ridit分析,u=2.06,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輸卵管性不孕患者療效對比 例
治療后,與同組治療前對比,兩組癥狀積分、體征積分均降低,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輸卵管性不孕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和體征積分對比 分,
見表3。兩組對比,經(jīng)χ2檢驗,χ2=9.38,P<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3 兩組治療后1年內受孕情況對比 例
輸卵管性不孕起初多由女性生殖器的急慢性炎癥遷延不愈引起,這與女性生殖器官的生理構造有關。該病屬于中醫(yī)學“不孕”范疇,《針灸甲乙經(jīng)》及《醫(yī)學衷中參西錄》均認為,瘀血內阻為其主要病機[8]。西醫(yī)治療在疏通輸卵管方面有多種方法,如輸卵管通液術、宮腔鏡修復手術、輸卵管導絲介入術等,雖然療效迅速,但由于手術會刺激局部組織,術后有可能再次發(fā)生粘連[9]。中醫(yī)藥治療該病無創(chuàng)傷,且副作用小,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
活血解毒湯是由膈下逐瘀湯與桂枝茯苓丸加減而來,具有活血消癥、化瘀生新、行氣止痛的功效。方中延胡索活血行氣,可治“一身上下諸痛”;五靈脂為治療瘀滯疼痛之要藥,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之效;當歸補血活血,調經(jīng)止痛;川芎為血中之氣藥,活血調經(jīng);枳殼理氣寬中,行滯消脹;桃仁、紅花、赤芍活血祛瘀;烏藥理氣止痛溫陽;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桂枝溫通經(jīng)脈,調和營衛(wèi);配以甘草調和諸藥?,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五靈脂主要成分之一的穗花杉雙黃酮具有抗炎、抗氧化、降糖、擴血管等藥理作用[10-11];當歸、川芎組成的藥對可有效改善血瘀大鼠的凝血功能異常狀況[12];桃仁-紅花藥對可改善血流動力學狀況,其中紅花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調節(jié)免疫力、抗腫瘤的作用,桃仁具有通便、抗炎、止咳的作用[13];烏藥中的揮發(fā)油、生物堿等有效成分具有調節(jié)胃腸蠕動、抗炎、抗腫瘤、鎮(zhèn)痛等作用[14]。
針刺選穴足三里具有調補中焦脾胃、扶正祛邪、調節(jié)機體免疫力、防病保健等作用[15];關元、氣海、中脘、下脘4穴針刺之可調護中焦脾胃,調氣補虛,與血海合用可以調理氣血,其中氣海、關元艾灸還能促進產(chǎn)后子宮復舊[16],減輕中風后尿失禁[17];三陰交為足三陰經(jīng)的交會穴,太沖為肝經(jīng)原穴,針刺此兩穴有疏肝健脾之效,可暢達情志。溫針灸的治療方法是在針達病所的基礎上施以灸法,使溫熱之力由針入里以達到治療目的,療效顯著[18]。
本研究觀察輸卵管通液術后采用溫針灸聯(lián)合活血解毒湯治療輸卵管性不孕的臨床療效,結果表明,該法可明顯改善患者術后的臨床癥狀,提高輸卵管通暢程度,增加妊娠率,值得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