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斌,姚 波
(1.中煤科工生態(tài)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2.天地(唐山)礦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012;3.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邢東礦,河北 邢臺 054000)
煤炭一直是我國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2019年總產(chǎn)量約38.5億t。我國也是世界煤炭消費量最大的國家,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比約57%以上,依然處于主導地位。隨著礦井開采年限的延長,大多數(shù)礦區(qū)不得不面對日益突出的“三下”壓煤問題[1]。多年開采實踐表明,矸石充填開采是有效解決“三下”壓煤問題的理想技術途徑,是綠色開采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2-3],尤其在煤炭資源緊缺、經(jīng)濟發(fā)達、建筑物密集地區(qū),解決“三下”開采問題更應受到重視。矸石充填開采是隨著采煤工作面的推進,向采空區(qū)充入矸石、粉煤灰等充填材料以支撐上覆巖層的頂板管理方法[4-7]。
矸石是煤礦生產(chǎn)過程中形成的固體廢物,一般是將其直接排放于地表形成矸石山。排放的矸石產(chǎn)生的危害主要有:占用大面積土地,污染礦山環(huán)境,同時造成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噴爆危害、放射性污染等[8-10],嚴重危及礦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冀中能源邢東礦毗鄰邢臺市城區(qū),地表不允許建矸石山。為了有效解放“三下”壓煤和合理消化井下矸石,邢東礦進行了綜采工作面矸石充填開采實踐,將礦井生產(chǎn)的矸石填入采空區(qū),以矸石置換煤炭,實現(xiàn)矸石零排放。避免了矸石堆積占地和污染環(huán)境,同時有效控制地表變形,實現(xiàn)了礦山綠色開采。
冀中能源邢東礦位于河北省邢臺市東北約4 km處,南北長約4.1 km,東西寬約4.0 km,井田面積14.5 km2,礦井核定生產(chǎn)能力125萬t/a。邢東礦地表被第四系松散沉積物覆蓋,厚度約210~235 m,井田內(nèi)地勢平坦,地表標高為+50~66 m。井田范圍內(nèi)各類建(構)筑物分布密集,大小村莊有11個,建筑物壓煤問題突出,嚴重制約礦井正常生產(chǎn)。
邢東礦主采2#煤層,煤層埋深650~1 250 m。直接頂為灰色細粒砂巖,基本頂為粉砂巖,直接底為粉砂巖。邢東礦考慮建筑物壓煤特點,在1200采區(qū)的12212、12214工作面實施了綜采矸石充填開采實踐。煤層開采標高-841~-749 m,傾角11°,煤厚4.6 m。開采區(qū)域位于蔡家屯和北康莊之間。充填工作面位于一水平二采區(qū)1200集中運料巷以東,SF90斷層以南至井田邊界,工作面以西為1200集中運輸巷。
12212工作面開始回采于2012年11月,結束于2015年7月,工作面推進長度442 m,面寬55 m,累計出煤15.72萬t,累計充填矸石約10.5萬m3。12214工作面開始回采于2015年11月,結束于2019年4月,工作面推進長度480 m,面寬63.5 m,累計出煤20.6萬t,累計充填矸石約13.4萬m3。12212工作面一刀出煤248 t,充滿一刀需要230罐矸石,工作面最大推進量約26 m/月,充填矸石7 300罐,充填時支架搗實壓力為24 Mpa。邢東礦采深大、煤層厚,井下矸石量不大。首次采用綜采機械化矸石充填工藝時,以矸定產(chǎn),充填能力為0.5萬t/月。受充填材料限制,開采效率偏低。矸石充填相比超高水充填,具有充填成本低、矸石不升井、節(jié)約環(huán)保等優(yōu)勢。充填工作面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矸石充填工作面井上下對照圖
矸石充填開采是將掘進中產(chǎn)生的矸石和原煤中的夾矸,經(jīng)井下篩分和跳汰系統(tǒng)篩分后,由碎石機破碎后卸至矸石倉內(nèi),將破碎后具有一定級配的矸石經(jīng)設備輸送至充填工作面。為提高充填率,在輸送管路的出口處添加料漿(水泥、粉煤灰或超高水材料漿液),使其有效填充較大矸石粒徑間的空隙,同時對充填體起到膠結作用。使采空區(qū)得到密實充填,以控制上頂板下沉。矸石充填系統(tǒng)分為三個子系統(tǒng):儲裝運系統(tǒng)、回采充填系統(tǒng)和注漿系統(tǒng)。
由翻罐籠、40 t溜子、破碎機、梭車、臨時砟倉、650皮帶等組成。首先由運輸區(qū)將篩分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矸石裝罐運至1200集中運料巷翻罐籠處,再經(jīng)翻罐籠翻砟進入底部40 t溜子并運往破碎機進行破碎,破碎后的矸石儲存到梭車和臨時砟倉內(nèi),最后用扒巖機將矸石扒至650皮帶,輸送至工作面進行充填,矸石儲裝運系統(tǒng)如圖2所示。
圖2 矸石充填儲裝運系統(tǒng)圖
當支架移直后,將充填輸送機移至支架尾部,從機尾向機頭充填。打開第一個卸料孔,卸料完成后打開下一個卸料孔,同時開啟第一個卸料孔下的夯實千斤頂推動夯實板,對充填的矸石壓實2~3次,直至矸石充分接頂。當每個卸料孔均充滿后,完成第一輪充填。此時將輸送機移動一個步距,啟用夯實機構把輸送機下的矸石推至支架后上部,使其充分壓實,開啟下一輪充填。充填工藝流程及設備如圖3~圖4所示。
圖3 綜采矸石充填工藝流程
圖4 綜采矸石充填工作面充填示意圖
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充填率,增加充填體的強度,有效控制覆巖移動,在矸石充填后使用超高水漿液對采空區(qū)充填體進行注漿。注漿既可充實矸石顆粒間空隙,又可使其很好的膠結,提高充填體強度。在支架后面沿底板每隔一段距離預埋一次管路,再隔一段距離進行注漿。
充填體對圍巖的作用可以看成一個側(cè)壓力,巖石的抗壓強度隨側(cè)壓力的增大而增大,當圍巖被充填體充滿,即給圍巖形成一個側(cè)向壓力,使圍巖的抗壓強度增大,提高圍巖承載力。
(1)充填體力學作用:充填體在充入采空區(qū)后,改變了采空區(qū)兩側(cè)幫壁的受力狀態(tài),使其由雙向受力變?yōu)槿蚴芰顟B(tài)。因此,充填體不僅對煤層頂板起到支撐作用,還能有效提高兩側(cè)圍巖體自身強度和自支撐能力。
(2)充填體結構作用:開采煤層的上覆巖層因采動產(chǎn)生移動、變形與破壞。采空區(qū)用矸石充填后,雖然充填入矸石的強度低于原煤強度,承受頂板壓力時會產(chǎn)生形變,但其可以起到維持原巖體結構的作用,避免圍巖結構的失穩(wěn)。
(3)充填體讓壓作用:充填體能夠使圍巖受到上覆巖層的壓力緩慢釋放,同時對圍巖施加的側(cè)向壓力對圍巖起到較好的支護作用。
充填開采地表沉陷的影響因素有:充填前頂板移近量、充填欠接頂量和充填體的壓縮量。
(1)充填前頂板移近量
充填開采過程中,因充填工作是滯后于開采的,頂板總暴露出來,支架難以阻止頂板的少量下沉。同時充填完成至其發(fā)揮支撐作用還需要一段時間,煤層被采出后至采空區(qū)充滿這段時間內(nèi),頂板必然產(chǎn)生一定量的下沉,此下沉量是影響地表下沉量的主要因素。
(2)充填欠接頂量
充填時,充填體較難完全充分接頂,充填體與煤層頂板之間還會存在一定空間,這部分空間為充填欠接頂量,其會立即反應到頂板下沉量上來??稍诔涮铐肥瘍?nèi)加入料漿(如水泥、粉煤灰、超高水料漿),對提高充填率有顯著效果。在充填過程中要加強對頂板下沉的控制,以保證充填率。同時優(yōu)化充填矸石級配(≤5、5~20、20~50、50~100 mm的配合比為1:2:5:2)和料漿配比(超高水料漿水灰比為8:1),保證矸石加料漿充填體的不泌水性能。
(3)充填體壓縮量
矸石充填體相比原煤的抗壓強度低得多,以相對“軟”的材料充相對硬的煤,充填體在頂、底板的壓力作用下被壓縮,從而引起上覆巖層的移動。
試驗表明,充填前頂板移近量、充填欠接頂量和充填體壓縮量是影響地表下沉的主要因素。因此,為了使充填體能有效控制地表下沉,其關鍵技術是有效提高充填體的強度和充填率。
為了提高充填體的強度,在具有一定粒度的矸石中添加料漿,使其很好的膠結。矸石的粒度、矸石與漿體的配比、膠結的時間和膠結充填體強度,均影響充填體支撐上覆巖層的效果。
由于充填工作是在形成采空區(qū)以后進行的,因此充填前頂板下沉不可避免,充填體壓縮量與充填體的強度有直接關系,壓縮也是不可避免的。這樣,充填體與頂板間的充填欠接頂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充填率,因此為了充滿采空區(qū),充填率極為關鍵,在實際充填過程中可通過俯角充填、優(yōu)化矸石粒徑級配、增加夯實機械壓力等措施來提高充填率。
為了驗證矸石充填效果,對矸石充填材料進行力學試驗,包括壓實、容重、流變等特性試驗。
壓實度是指充填體在外力作用下被壓實的程度,用壓實后的體積與松散狀態(tài)下的體積比表示,并最終可以簡化為應變ε的表達式,其計算公式為:
(1)
現(xiàn)場取樣的充填材料k-σ曲線如圖5所示。
圖5 充填材料壓實度隨壓實力變化曲線
充填體的壓實度隨壓力值的增大而減小。在初始加壓階段,因充填材料松散,表現(xiàn)出壓縮量較大,壓實度變化快。在0~2 MPa壓力時,壓實度值迅速降低;當壓力增加至2~10 MPa時,壓實度變化速度放緩;當應力達到20 MPa時,壓實度k逐漸趨于穩(wěn)定,基本停留在0.87左右。試驗結果表明,充填體經(jīng)加壓至20 Mpa時,充填體體積基本不再減小,能夠較好的控制煤層頂板,以達到控制覆巖移動的目的。
在對充填體的加壓過程中,同時計算充填體的容重,分析容重與壓力之間的規(guī)律。充填體容重隨壓力變化曲線如圖6所示。
圖6 充填材料容重隨壓實力變化曲線
試驗表明,充填體的容重隨壓力的增加而增大。壓力值在0~2 MPa時,容重增幅較快。隨著壓力的增加,充填體容重變化趨于平緩。充填材料在自然狀態(tài)下容重為1.42 t/m3,加壓至1.5 MPa時容重增至1.50 t/m3,加壓至20 MPa時容重基本穩(wěn)定在1.65 t/m3左右,說明充填體在加壓至20 Mpa以上時,壓實效果較高。
將充填體在垂直方向施加壓力,觀察其應變量。試驗時,垂直方向壓力7.5 Mpa,持續(xù)加壓2 min,繪制的流變特性曲線如圖7所示。
圖7 現(xiàn)場充填材料壓實流變時間特性曲線
試驗表明,充填體的變形量主要發(fā)生在加壓初期,變形量為8.7%,最終總變形量穩(wěn)定在11.5%。結合容重試驗結果,認為若要達到較理想的充填率,每采1 t煤至少需要充填0.83 t的固體矸石。
為了獲取大采深厚沖積層綜采矸石充填開采條件下地表移動規(guī)律,邢東礦在1200采區(qū)東翼充填工作面附近建立了地表移動觀測站。觀測地表最大下沉值為115 mm,下沉曲線平緩,地表移動符合隨機介質(zhì)理論,符合概率積分法分布規(guī)律。地表下沉值較垮落法開采大幅減小,地表移動速度較平緩。結合觀測數(shù)據(jù)反演出垮落法開采和綜采矸石充填開采概率積分法預計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反演概率積分法預計參數(shù)
充填法開采可以用等價采高理論來解釋。等價采高可以理解為工作面實際采高減去充填體壓實后的高度,即充填壓實后頂板最終下沉量,其與充填率成反比關系。根據(jù)邢東礦對12212、12214實際充填情況,通過采充比反算出充填率為91%。而基于等價采高的概率積分法數(shù)學模型,結合實際觀測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其實際充填率約為82%左右。因根據(jù)采充比反算出的充填率未考慮充填壓實因素。
為了體現(xiàn)矸石充填的減沉效果,如表2所示,列出了12212、12214工作面矸石充填開采后地表的最大移動、變形值。
表2 工作面矸石充填開采地表變形極值
綜采工作面矸石充填開采后,地表最大下沉值為115 mm,最大傾斜變形為0.34 mm/m,最大水平移動為59 mm,最大水平拉伸變形為0.21 mm/m,最大壓縮變形為-0.46 mm/m。遠小于《建筑物、水體、鐵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設與壓煤開采規(guī)范》規(guī)定的建筑物允許變形值要求,地表民房未出現(xiàn)明顯損壞。采用綜采機械化矸石充填開采,地表減沉效果顯著,可有效保護地表各類建(構)筑物。
(1)綜采機械化矸石充填開采地表移動特征表現(xiàn)為地表下沉值大幅降低、下沉速度平緩,影響范圍略有增大。邢東礦12212、12214兩個工作面開采后,地表最大下沉值為115 mm,地表下沉速度緩慢,減沉效果好,地表建(構)筑物未受損壞。
(2)為了使充填體能有效控制地表下沉,其關鍵技術是有效提高充填體的強度和充填率。在實際充填過程中通過俯角充填、優(yōu)化矸石粒徑級配(≤5、5~20、20~50、50~100 mm的配比為1:2:5:2)、加大夯實機械行程和壓力來提高充填率。通過對充填體內(nèi)注入水泥漿、高水料漿等膠結材料提高充填體強度,實現(xiàn)高效密實充填。
(3)通過力學實驗及計算分析,每采1 t煤至少需要充填0.83 t的固體矸石。夯實機械壓力≥20 Mpa時,可達到較理想的充填率。
(4)在矸石充填時需加強對充填前頂板的控制,優(yōu)化充填矸石級配和料漿配比,保證矸石加料漿充填體的不泌水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