垅藝樂
外灘,是中國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上海的地標之一。1996年11月,國務院將其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隔江相對的浦東陸家嘴,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征和上?,F(xiàn)代化建設的縮影。
幾乎每個上海人,都能在心中畫一段黃浦江的曲線——在滔滔江水的兩岸,一側(cè)的陸家嘴宛如一幅巨型立體畫:拔地倚天的高層建筑,蜿蜒的觀光長堤,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四射,繁華熱鬧的陸家嘴更顯璀璨壯麗;而另一側(cè)的外灘萬國建筑群則猶如一幅久經(jīng)歲月的長卷,歷史韻味十足,又不缺大都市的現(xiàn)代感,展現(xiàn)出獨一無二的上海魅力。
相比于陸家嘴,外灘多了份獨特的古典美。在這里,一場歷經(jīng)百年的“萬國建筑博覽會”從未落幕,這些建筑風格迥異,或剛健雄輝、或雍容華貴,凝聚了不同時代建筑藝術(shù)的精華,且各自背后都充滿了故事……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它們開啟了中國最早的都市生活方式,是整個上海近代城市發(fā)展的起點,直到今天,依舊散發(fā)著活力。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聽著著名歌星周璇的名曲,給人一種重回老上海的錯覺——人力車夫穿梭在形形色色的中、歐式建筑間,路邊歌舞廳的霓虹燈通宵閃亮,夜總會里的人花天酒地、醉生夢死,陰謀在角落里暗自滋生……這座充滿財富、權(quán)力、艷遇的城市,宛如一塊磁鐵,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前來冒險,刻錄下那個年代風云激蕩的精彩故事和兒女情長的愛恨糾葛。
而每一個企圖追尋老上海蹤跡的人,都繞不開一個地方,那就是外灘。位于上海黃浦區(qū)江畔的外灘,是中國歷史文化街區(qū),全長1.5公里,南起延安東路,北至蘇州河上的外白渡橋,于1945年擁有正式路名:中山東一路。這里曾是各國列強在上海的政治、金融、文化中心,各大銀行、商會、酒店云集于此,一幢幢商業(yè)大樓拔地而起,聯(lián)合哥特式的尖頂、古希臘式的穹隆、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陽臺,眾多經(jīng)典交匯成著名的萬國建筑群,贏得了“東方華爾街”的美譽。
就像西方諺語所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蓖鉃┮膊皇?。自《南京條約》簽訂以來,它一直在變,而如今榮華的模樣,早已讓人忘了這里曾是一片荒蕪的灘涂……
“不計其數(shù)的污水溝和小河縱橫交錯,到處是墳墩和竹子干泥巴搭成的茅屋,低矮骯臟?!边@是1840年前后,一個法國人初到外灘時所看到的景象。那時的黃浦江畔還保留著自然灘涂的面貌,每次漲潮,江水涌上,泥濘就淹沒了河灘;潮落后,便留下一片狼藉。江邊的苦力纖夫曾是外灘最早的行人,他們沿著黃浦江踩出了一條曲折蜿蜒的小道,而這些鮮有人問及的羊腸小道,卻成了英國上尉喬治·巴富爾眼中的寶地。
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后,上海被劃為通商口岸,在此一年后,巴富爾帶著幾個隨從抵達上海。他一直想在上海擁有一塊專屬英國的土地,現(xiàn)在機會來了,他打算好好把握,好好“挑地”。一次步行到上??h北門時,巴富爾看到了一條滿是散墳的江濱小道,對他來說,這是塊交通順暢的寶地,必有大好前景。最終,英國人向上海方面施壓,獲得了這片泥濘之地的租借權(quán)。
繼英國之后,法國也在黃浦江畔劃分了自己的地盤。很快,曾經(jīng)的不毛之地上開始建起一批西式建筑。20世紀初,金融貿(mào)易的迅速發(fā)展,又使得大量的銀行和商業(yè)建筑開始涌現(xiàn),逐漸勾勒出外灘的建筑風貌,上海也從偏僻小村蛻變成了國際大都市。
在外灘,游客可以領(lǐng)略上海母親河——黃浦江的風采,遠眺對岸陸家嘴地區(qū)的新姿,或是散步于綠樹花壇之間,感受大都市園林的別有風味,和有“遠東華爾街”之譽的建筑魅力。
但在繁榮發(fā)展之際,這里也記下了“華人不得入園”的屈辱歷史——當時的上海已被列強瓜分,遍地都是外國的租界,中國人不僅沒有話語權(quán),還倍受歧視,比如黃浦公園、虹口公園等地,都是禁止華人入內(nèi)的。據(jù)說,其中的黃浦公園就規(guī)定:“首先公園只對外國人開放……第四條則是狗與自行車禁止入內(nèi)?!薄叭A人與狗不得入內(nèi)”一話便由此傳開。
1937年,日軍的戰(zhàn)車開到了外灘。為了避戰(zhàn),無數(shù)人瘋狂地朝碼頭跑去,其間充斥著叫聲哭聲,加上從各處持續(xù)傳來的槍炮聲,外灘上空硝煙密布。當日軍完全占領(lǐng)上海后,大量的銀行、酒店紛紛掩門倒閉,以往燈火輝煌的外灘顯得安靜而死寂——這段被外寇蹂躪的屈辱歲月,直到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才結(jié)束。新中國成立后,上海市政府接管了所有建筑,外灘才終于迎來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