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梅
【摘要】語文學科不僅是基礎類學科,更是應用類學科,語文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評價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讓教師進一步開展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要積極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讓學生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策略
引言:
展開課堂教學評價是強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在當前的教學實踐中,雖然在課堂評價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還存在一些顯著性問題,需要落實著重處理,從而收獲更為理想的課堂評價效果[1]。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原則分析
第一,客觀性原則。教師在展開課堂教學評價的過程中,必須要在把握客觀事實的條件下設定評價標準、評價方法并形成評價結果,避免在其中摻雜教師的主觀臆斷,保證評價具有客觀性。實踐中,要求著相關教師圍繞學生實際情況與課堂表現做出評價,不能夸大學生的行為[2]。
第二,整體性原則。保證從多角度入手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行為表現做出全方位的評價,避免以點概面、以偏概全。盡可能綜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從而達到更好強化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核心素養(yǎng)的效果。
第三,指導性原則。在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實踐中,應當結合評價與指導,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優(yōu)勢、不足,同時了解優(yōu)化發(fā)展方向,促進學生持續(xù)性進步。此時,需要相關教師在教學評價的同時向學生提供具體的啟發(fā)性信息反饋,促使學生掌握后續(xù)努力方向。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優(yōu)化展開路徑探究
(一)堅持欣賞、贊賞原則,激勵學生發(fā)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全面滲透人文素養(yǎng),通過激勵性語言來評價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欣賞、贊賞中進行知識的學習。如果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核心,在教學目標中納入學生發(fā)展目標,基于相互尊重、耐心對待的原則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那么就一定會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中。顏昊先生說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教師與其揪住學生的過錯進行批評,不如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表揚,這樣學生可以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逐漸建立起學習信心,學習興趣以及主動性也會被激發(fā)出來??突苍浾f過,贊美和鼓勵是激發(fā)一個人潛力最有效的途徑,想要使他們的能力發(fā)揮到最大程度,就離不開鼓勵與表揚。特別是對正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教師的鼓勵是他們最大的學習動力,表揚、贊賞的評價語言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這一評價過程中,學生也可以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充分展現自己的優(yōu)勢,促進全面發(fā)展。
(二)結合語言藝術,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開展語文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儲備,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講解相關內容,讓學生可以更深入地學習語文知識,豐富情感表達。在講解新知識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還要幫助學生運用知識進行表達。所以教師可以通過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式以及語言表達技巧,體會語言的魅力,讓學生可以通過合適的方式運用適當的語言來展現自己的情感[3]。
例如,在學習《小小的船》這一文章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有關課文內容的圖片并設計相關問題:“丁丁周圍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讓學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所見所想。有學生就會說:“他在一條小船上,周圍環(huán)境寂靜,天空上掛著一彎明月以及好多星星?!苯處熢谠u價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課堂表現進行評價,從而加強學生對語言特點的認識。
(三)評價對象的多元化
(1)師生互評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可以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不足,那么學生是否也要對老師進行評價呢?我認為同樣需要。“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無論教師在這節(jié)課上表現得多好,總會存在一些缺憾,而每一次的學生評價,就有可能讓老師找到這份缺憾在哪,進而及時彌補。我認為老師可以抓住教學中的片段讓學生評價一下自己。例如“老師讀得怎么樣?你是否對老師的理解還有補充呢?”長此以往,不僅會讓老師及時反思自己,同樣更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覺得課堂不僅僅只有老師對自己的講授,還有著自己對老師的提醒。老師教得認真,學生學得起勁,課堂也會更有活力。
(2)生生互評
老師可以評價學生,學生也可以評價同伴。在語文課堂上,我經常采用同桌互評、小組互評、男女生互評的方式,引導孩子評價別人。例如,我在教授《新型玻璃》一課時,首先讓學生扮演銷售員去宣傳他們發(fā)明的新型玻璃,然后再讓其他學生去評價這些銷售員宣傳得怎么樣。在孩子的互評中,“銷售員”覺得自己應該多運用說明方法,評價者知道了不能犯同樣的毛病。一節(jié)課師生其樂融融,課堂氣氛異?;钴S,教師教得不累,學生學得也輕松。
(3)學生自評
小學生年齡較小,往往只看得見自己的優(yōu)點,不善于去發(fā)現自己的不足,老師可以讓學生充當小老師的角色。這樣學生不僅學得有興趣,更重要的是在角色轉換中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是什么,同時還有哪些不足,進而慢慢學會自我評價。
結束語
總之,語文課堂之上,不僅有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還有遍布于師生之間的評價。這些有效的評價不僅會讓課堂精彩紛呈,更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心靈與心靈直接碰撞,產生思維的火花,最終影響孩子的一生。
參考文獻:
[1]王溫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多樣化分析[J].考試周刊,2019(57):63.
[2]梁敏漣.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9(57):51.
[3]唐旭.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語[J].新課程(小學),2019(06):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