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怡潔
【摘要】兒童具有戲劇天性,兒童需要戲劇的滋養(yǎng)、戲劇教育的激發(fā)。戲劇也是兒童把握外部世界、認識自我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兒童學(xué)習(xí)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我園的戲劇教育中,我們以兒童熟悉的繪本故事為載體,設(shè)置戲劇教學(xué)活動,戲劇工作坊,戲劇小游戲,戲劇嘉年華的課程結(jié)構(gòu),讓幼兒在與環(huán)境、材料、同伴、教師等積極互動的過程中實現(xiàn)學(xué)習(xí)方式的轉(zhuǎn)變,讓幼兒在自主的體驗與創(chuàng)造中獲得個性化地自由舒展與愉悅的精神成長。
【關(guān)鍵詞】繪本 戲劇 項目化游戲 實踐
小班下學(xué)期,我們以《誰咬了我的大餅》這本繪本為載體,開展了本學(xué)期的戲劇主題活動。這是一本幽默有趣,又充滿懸念的繪本。繪本講述了小豬以“咬痕”為線索,通過猜想、對比和驗證尋找咬大餅的人,尋找過程中小鳥、兔子、鱷魚和河馬的嘴型和牙印都留在大餅上。故事情節(jié)詼諧,結(jié)局出人意料。閱讀繪本過程中,幼兒能始終保持好奇心,也能認識不同動物的特征。在尊重幼兒生長節(jié)律與自主選擇的基礎(chǔ)上,以小組項目化學(xué)習(xí)的方式開展音樂創(chuàng)玩坊、道具創(chuàng)作坊、劇本創(chuàng)編坊三類戲劇工作坊。旨在激發(fā)幼兒的想像與創(chuàng)造,引發(fā)幼兒的理性思辨和積極深入的情感體驗,獲得審美創(chuàng)造的愉悅。在道具創(chuàng)作坊中,孩子們結(jié)合《誰咬了我的大餅》中的角色特征,運用物件想象、積塑拼構(gòu)等方法進行角色扮裝、服裝道具的設(shè)計與制作、布景等活動,發(fā)展了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我們著重介紹道具創(chuàng)作坊中的“小鳥的翅膀”制作項目。
第一階段:欣賞翅膀
在戲劇課程開展到第二幕“誰咬了我的大餅”時,小豬遇到了很多小動物,其中小鳥的外形特征是最容易表現(xiàn)的,于是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商量決定要做小鳥的翅膀。首先,孩子們都知道小鳥有翅膀,會飛。那么,小鳥的翅膀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通過圖片賞析、觀看視頻、觀察科探室的標本,孩子們知道了:(1)小鳥的翅膀在身體的兩側(cè),可以張開,就像我們的兩只手臂一樣,兩只翅膀是一模一樣的。(2)小鳥的翅膀雖然有羽毛,看上去毛茸茸的,但是摸起來卻是比較硬的,這樣有利用它們把翅膀伸展開來,就像我們張開手臂有骨頭支撐一樣。那么,可以用什么材料來做翅膀呢?回到教室里,我們用A4紙、海報紙、塑封紙、硬板紙進行比較探索:A4紙?zhí)浱。龀岚虿缓线m;海報紙比A4紙厚一些但是也容易破;塑封紙雖然不會破但是有點鋒利,穿在身上會戳肉;最后決定使用比較硬不容易破又可以適當(dāng)彎折的硬板紙作為翅膀的骨架。
第二階段:制作翅膀
探索一:繪畫裝飾
翅膀的骨架有了,怎樣讓小鳥的翅膀更加“漂亮”呢?典典說:“我們可以畫點圖案裝飾一下?!庇谑菐讉€小伙伴在區(qū)域時間里給翅膀畫上了很多線條和圖案,翅膀的確比原來的更亮了一些。區(qū)域分享時小王說:“翅膀上的羽毛呢?”雖然有了圖案裝飾,但是翅膀還是顯得有些單薄,過于平面。除了小王想到的羽毛,教室里還有哪些材料可以用來裝飾翅膀,讓翅膀變得更加立體漂亮呢?帶著這樣的問題,孩子們開始在教室的材料庫里搜索。最后,大家發(fā)現(xiàn),所有的裝飾性材料都可以用來裝飾翅膀。
探索二:立體裝飾
接下來孩子們就嘗試運用各種材料進行立體裝飾。探索了各種材料,孩子們發(fā)現(xiàn):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適合進行裝飾。亮片很漂亮還閃閃的,但是有點小,裝飾在大翅膀上還是不明顯;花瓣裝飾也是很漂亮的,但是比較細碎,花瓣經(jīng)常會掉下來;彩色的玉米粒顏色豐富,操作也方便,一蘸水一貼就行了……最后大家一致認為玉米粒和羽毛用來裝飾翅膀最合適。
探索三:審美提升
玉米粒成為孩子們首選裝飾材料,他們沉浸在沾水——貼的重復(fù)動作中,一塊翅膀很快就被貼滿了,雜亂無序玉米粒堆滿翅膀。借鑒規(guī)律排序的經(jīng)驗,以及再次細致觀察小鳥的翅膀,孩子們的玉米粒逐漸排列整齊,這次大家紛紛表示好看多了。糖糖和果果想要做一對最漂亮的翅膀,這次她們把彩色玉米粒貼在翅膀中間,然后一人一只翅膀用羽毛整齊裝飾。從一開始的平面裝飾到現(xiàn)在的多種材料有序裝飾,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審美水平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第三階段:穿上翅膀
片段一:翅膀完成后,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他們制作的漂亮的翅膀了,他們開始嘗試將繩子固定在翅膀上。第一次用的是膠水,涂抹后將繩子粘在翅膀上,發(fā)現(xiàn)繩子連翅膀都拎不起來;第二次選擇了雙面膠,把雙面膠粘在翅膀上,將繩子粘上后,為了再固定些又在繩子上多粘了幾層,這一次翅膀成功從桌子上拿起來了,但是剛把手伸進去,繩子又掉了……;第三次子羨想到了老師使用頻繁的訂書機,他們借用訂書機把繩子訂到翅膀上,這次成功背到了背上,剛扇動了兩下,啪的一聲,繩子又掉了;“不然我們把繩子綁在翅膀上吧”可是怎么綁呢?“要打個洞的吧?”子羨剛說完就去材料庫找材料了。牙簽、木棍、螺絲刀、剪刀等,能想到的都找來了,并且一個一個的試了試,發(fā)現(xiàn):牙簽戳的孔太小,繩子穿不進去,木棍、鉛筆和勺子戳不進去,螺絲刀和剪刀一下就戳了進去。在翅膀上戳好小孔,將繩子穿過小孔后他們又遇到了難題:不會打結(jié)。這時詩涵說:“我會打結(jié),我奶奶教過我的?!庇谑撬o翅膀打上了一個漂亮結(jié)。由于其他孩子都不會打結(jié),我們請詩涵來當(dāng)了一次小老師,教小朋友們?nèi)绾未蚪Y(jié),但是過后仍有大部分孩子還是不會打結(jié)。點點說到:“老師,我不會打結(jié),可以像泡泡器這樣扭扭扭嗎?”點點遷移了制作泡泡器的經(jīng)驗,將毛根制作成一個一個連在一起的圈圈。完成后,昊然一邊背一邊說道:“這次肯定不會再掉了”。果然,這一次不管他怎樣扇動翅膀,翅膀都穩(wěn)穩(wěn)地在他背上。
片段二:自從開展了戲劇主題,表演區(qū)就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因為可以換裝戴頭飾……“你們看,我的翅膀好看嗎?”小王帶著小鳥頭飾,披著紗巾走到幕布前。有了小王的發(fā)現(xiàn),孩子們紛紛想穿一穿這個新的“翅膀”,但是披上后發(fā)現(xiàn),兩只手抓緊紗布,參加舞會的小鳥要怎么跳舞呢?于是我們一起討論怎樣將布固定在手上,有了紙板翅膀的經(jīng)驗,不難想到:繩子和毛根這些材料。詩涵一邊給布剪洞一邊說:“像那個翅膀一樣用繩子吧”,接著將繩子穿過小洞系在小王的手上,打結(jié);“老師,我不會打結(jié),我要用毛根扭扭扭。”點點將毛根穿過紗布,扭成圓圈綁在了小王的另一只手上。這些小王可以盡情舞動翅膀也不會掉啦!
我們的收獲
這是小班孩子們第一次進行項目化區(qū)域游戲,我們也將翅膀制作的活動路徑進行了梳理。
翅膀從無到有,我們是這樣做的:
尊重孩子的想法,支持孩子的嘗試。
無論是繪畫裝飾還是立體裝飾,我們都給孩子嘗試的機會,做了才能知道效果怎么樣,還可以怎樣做的更好看。在如何穿上翅膀問題上,雖然有些方法我們一看就不行,但是孩子需要試過才有經(jīng)驗。
獲取充足的經(jīng)驗,助力孩子的創(chuàng)作。
認識了解翅膀的特征,為塑造翅膀的“形”打下基礎(chǔ);遷移主題課程經(jīng)驗,提升翅膀裝飾上的審美。
最終孩子們也將自己制作的翅膀美美地背在了身上,呈現(xiàn)了他們戲劇活動中精彩的一幕。
參考文獻:
小小探索家——幼兒教育中的項目課程教學(xué),(美)赫爾姆(美)凱茲著,林育瑋等譯,南京,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9.12【M】
表達·創(chuàng)作·表演:幼兒園戲劇教育課程,張金梅主編,南京,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4.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