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毅,馬洪俊,劉革銘
天津海濱人民醫(yī)院心內科 (天津 300280)
支架植入被廣泛用于嚴重冠心病患者的治療中,相較于單純冠狀動脈成型手術,其效果顯著提升[1]。但是,目前,支架內再狹窄逐漸顯現(xiàn),成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亟待解決的問題[2]。藥物洗脫球囊與藥物洗脫支架技術是目前治療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患者中使用頻率較高的兩種方式,但是關于兩者的治療效果存在一定爭議。本研究即比較了藥物洗脫球囊與藥物洗脫支架治療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患者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200例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100例。試驗組男57例,女43例;年齡37~70歲,平均(53.75±10.36)歲;病史,高血壓37例,糖尿病29例,高血脂34例。對照組男54例,女46例;年齡39~69歲,平均(54.28±10.24)歲;病史,高血壓35例,糖尿病30例,高血脂3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為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患者;狹窄程度≥70%的患者或狹窄程度≥50%并伴有心肌缺血的患者;血管直徑2.5~3.5 mm,病變血管長度≤30 mm的患者;對檢查和治療的方式知情同意,并簽署相關協(xié)議書的患者[3]。排除標準:存在嚴重心、腎、肝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的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伴惡性腫瘤或預期壽命<1年的患者;對本研究所采用的手術不耐受的患者。
對照組運用藥物洗脫支架治療:指導患者采取平臥體位,為患者進行右橈動脈浸潤麻醉,隨后進行穿刺并置入鞘管,然后進行冠狀造影術,以明確患者的血管狹窄程度。指引導管送至冠狀動脈開口,導絲通過病變部位后,使用普通的球囊對血管進行預擴張。根據再狹窄程度以及原支架的長度與直徑,選擇藥物洗脫支架,藥物洗脫支架送至靶病變部位后進行適當?shù)膲毫︶尫拧?/p>
試驗組運用藥物洗脫球囊治療:放置球囊前的操作與對照組一致,選擇紫杉醇釋放冠狀動脈球囊導管(德國貝朗公司),規(guī)格2.5×10 mm,其兩端應超出病變部位長度2 mm左右,球囊的持續(xù)擴張時間在50~60 s,擴張壓力在7~8 atm,藥物涂層球囊在進入患者的體內后2 min內完成釋放。
所有患者均在術后常規(guī)服用阿司匹林(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規(guī)格100 mg×30 s/盒),100 mg/d;硫酸氫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542,規(guī)格25 mg×10 s/盒),75 mg/d,連續(xù)治療6個月。
比較兩組術后冠狀動脈造影結果(支架內最小管腔直徑、支架再狹窄率、晚期管腔丟失)、心血管不良事件(支架內血栓形成、靶血管血運重建、靶病變血運重建)發(fā)生情況。
兩組術后支架內最小管腔直徑、支架再狹窄率、晚期管腔丟失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冠狀動脈造影結果比較
兩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355,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冠狀動脈支架治療在改善冠心病患者病情及生命質量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但是,術后發(fā)生支架內再狹窄成為該疾病治療中的一項重大問題。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發(fā)生的原因較多,主要有:(1)植入支架時對內膜和中膜造成破壞和撕裂,導致血栓形成;(2)血管內平滑肌細胞過度增殖與遷移;(3)支架作為一種機體異物,植入后易引起炎癥反應[4]。針對支架內再狹窄患者的治療方式較多,而藥物洗脫球囊治療存在較多爭議,故本研究將其與常用的藥物洗脫支架治療進行比較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支架內最小管腔直徑、支架再狹窄率、晚期管腔丟失情況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兩種方式治療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相當。藥物洗脫球囊的優(yōu)勢為:能夠均勻地釋放藥物,在擴張時,對血管內膜造成損傷的過程中釋放高濃度的抗增殖藥物,可有效降低邊支血管內膜增生而發(fā)生狹窄的概率,能夠減少血栓發(fā)生及減輕炎癥反應[5]。該治療方式存在的不足是難以解決血管急性期彈性回縮及球囊擴張后發(fā)生的嚴重夾層問題[6],故在本研究中未能證實其療效優(yōu)于藥物洗脫支架治療的效果。
綜上所述,藥物洗脫球囊與藥物洗脫支架治療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患者的效果相近,且兩種治療方式均有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