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瑜
經濟越發(fā)展,會計越重要。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社會對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所應具備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提升會計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迫在眉睫。
傳統(tǒng)的會計課堂大多是“填鴨式”“滿堂灌”,教師講什么學生就接收什么,課堂上教師占據主體地位,找到一種能激發(fā)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教學方法是每一個會計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研究和實踐的課題。
基于任務驅動的一體化七步教學法是一種十分受歡迎的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它始終“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搭建出學生動腦筋、動嘴巴和動筆桿的平臺,從而實現“教、學、做”于一體。教師下達工作任務給學生,讓學生在相互探討中動腦思考,在動手操作中真實體會,在溝通交流中碰撞火花,在團結協(xié)作中強大自己,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主動參與課堂、融入課堂的樂趣,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的動力。
下面筆者談談這種教學法在會計課堂中的運用(以完成會計基礎課程中“編制記賬憑證——收付轉”工作任務為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分組分崗,崗位到人
進行會計基礎課程正式教學之前,先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分崗,創(chuàng)設模擬的工作情境。整個教學以學生到一家典型的生產加工企業(yè)進行頂崗實習為大背景,以企業(yè)會計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工作任務為引導,以職業(yè)活動為基礎,將全班學生分組成若干個財務科,每個財務科的成員就是該企業(yè)的全部財務人員,每個財務科設置若干個會計崗位(財務主管、會計1、會計2、出納等),最初先指定其中一個成員為財務主管(小組長),其他成員則在學習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看工作能力、學習能力、協(xié)調能力、凝聚力等表現實行輪流變換崗位(輪崗制)。教師視教學需要靈活擔任企業(yè)內部及外部機構的其他角色。
為了提升團隊協(xié)作效率、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首先,如何分好組?這是關系團隊協(xié)作工作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一步。分組時應堅持“組內強弱結合、組間水平相當”“教師引導、學生自愿”的原則,教師做好監(jiān)督和指導工作。
其次,誰做財務主管(小組長)?財務主管應該由學習能力較強,知識水平較高,溝通能力較好,并樂于幫助小組成員學習和擅長協(xié)調小組成員協(xié)作完成共同任務的學生擔當。當然,財務主管人選和其他會計崗位成員不是固定的,如果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發(fā)現其他組員也很清楚并掌握小組合作式學習模式后,可以有計劃地在組間和組內輪換財務主管和其他會計崗位。
最后,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重鍛煉每個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要注重做好以強帶弱,一一幫扶指導的工作,并通過組員團結合作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組員間充分的討論和意見交流,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達到共同進步的教學目的。
二、一體化教學模式,整合教學內容,提煉典型工作任務
一直以來,大多數會計專業(yè)教師對會計基礎這門課程的講解大都是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學生在日復一日的聽講中不斷接收著教師發(fā)送的大量的理論知識,但由于缺乏實踐與探討,最終對各種理論也只能囫圇吞棗,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面。因此,筆者認為,應力求從中職學生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以會計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工作任務為引導,以職業(yè)活動為基礎構建一種適合傳授會計基礎課程內容的教學模式,而一體化教學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種模式。
一體化教學模式中的教學任務即完成典型工作任務,典型工作任務來自于核心崗位職業(yè)行動領域,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通過調研,企業(yè)實踐專家及專業(yè)學科專家共同提煉職業(yè)的典型工作任務(能充分反映職業(yè)崗位的代表性工作內容和方式)。通常每個職業(yè)(專業(yè))包括10~20個典型工作任務。會計基礎課程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務有: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日記賬、明細賬和總賬,財產清查,結賬、對賬,編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因此,在緊緊圍繞“能力本位、崗位主導,仿真模擬,頂崗實踐”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我們要將會計基礎課程內容按一體化教學模式進行整合,整合時盡可能緊扣會計職業(yè)實踐,遵循企業(yè)會計處理經濟業(yè)務的流程,結合提煉的典型工作任務,可以按照“填制和審核常見的原始憑證→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根據記賬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結賬、對賬和試算平衡→編制會計報表”的會計循環(huán)進行整合。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這些工作任務時,可以采取先學后做,或者邊學邊做和先做后學的方式,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結構化的理論知識體系和綜合職業(yè)能力。
三、任務驅動,七步教學
會計基礎課程七步式教學包括下達任務、分析任務、制定計劃、實施任務、任務檢查、任務匯報和總結點評七步。下面以其中一個典型工作任務“編制記賬憑證——收付轉”為例,用完成四筆不同的經濟業(yè)務任務來闡述一體化教學模式下,七步式教學在會計基礎課程的應用。
1.下達任務(干什么?):教師將四筆經濟業(yè)務制成工作任務單,下發(fā)各財務科。
(1)2016年11月14日,A企業(yè)銷售甲產品1000件,每件1800元,增值稅306000元;銷售乙產品500件,每件1500元,增值稅127500元。價稅款已收到并存入中國農業(yè)銀行。
(2)2016年11月14日,A企業(yè)從天天公司購進1號鋼板100塊,每塊1000元,運雜費2000元,增值稅17000元,價稅款及運雜費已開出轉賬支票支付。由1號倉庫保管員張三驗收入庫。
(3)2016年11月14日,A企業(yè)出納孫二持現金支票到銀行提取現金5000元。
(4)2016年11月14日,A企業(yè)采購部門的采購員李四預借差旅費2500元。
2.分析任務(怎樣干?):各財務科領到教師下發(fā)的工作任務單后,由教師先對下達的任務統(tǒng)一進行必要的解讀引導,如工作任務中的會計分錄怎樣編?收、付、轉三種記賬憑證應該怎樣選擇?為什么?又應該怎樣填?填制的過程中是否有值得注意的問題?……拋磚引玉地指導小組學生分工合作,圍繞問題查閱資料并進行有效信息和工作過程的記錄。
3.制定計劃(誰來干?):各財務科成員在聽完教師對工作任務的必要解讀后,開始集中討論分析每個經濟業(yè)務對應的會計分錄。分別填制哪種記賬憑證?怎樣填?完成收、付、轉記賬憑證的填制分別需要查閱教材中哪些理論知識并如何正確運用?……各財務科小組長根據自己科成員的工作能力、學習能力分派任務。各成員確定自己在小組中的分工以及小組成員合作的形式。如誰制單?誰審核?誰出納?誰會計?如何傳遞?……
4.實施任務(好好干?。焊髫攧湛瞥蓡T根據小組長的分工安排開始各自動手查閱資料,動腦研讀資料并實施工作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各財務科以小組競賽的形式進行PK,可對最先正確完成任務的小組增加課堂表現分以示鼓勵,當然,對遲遲未能完成任務或完成任務不正確的小組也可適當扣減課堂表現分以示懲罰。實施任務的過程是對學生各種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在時間上可占每次課的一半左右。它是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環(huán),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加強巡堂觀察和指導,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做好隨堂記錄。根據學生在課堂的綜合表現,及時調整教學設計和控制教學進度,并不斷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5.任務檢查(干對沒?):各財務科小組長組織本組成員對工作任務的完成結果再次進行集中討論,這是一個自我檢查、自我評估和自我總結的過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慢慢具有善于自我發(fā)現錯誤和糾正錯誤的能力。
6.任務匯報(干得怎樣?):各財務科小組長將任務完成的最終結果(作品)通過多媒體電教平臺展示給全體學生觀看,并向學生闡述該小組完成任務的思路、分工、查閱的資料和在這過程中碰到哪些難題,又是如何解決的,等等,達到學生之間互相點評、互相欣賞、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
7.總結點評(干得漂亮?。哼@個過程先由教師對本次課的知識點進行歸納講解,給出每項經濟業(yè)務的正確會計分錄,指出完成收、付、轉三類記賬憑證的要點填寫(日期、編號、摘要、附件張數、會計科目、金額、空行注銷、簽章等),以及分享教師在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發(fā)現的各財務科閃光點和存在問題,指出今后改進的方向,需要注意哪些地方。然后由各財務科小組長組織本小組成員完成《任務完成情況自查表》,對各自的課堂表現進行自評打分。最后統(tǒng)一上交教師進行教師打分,形成該次課的課堂表現總得分。在這過程中如有分歧,師生可共同討論,共同評判,充分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任務驅動下的一體化教學法”是實踐性較強且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由始至終在模擬的工作情境完成各項工作任務,讓學生畢業(yè)后能更快速地適應企業(yè)崗位的要求。同時,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從中職學生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以會計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工作任務為引導,以職業(yè)活動為基礎,做到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教師主要引導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充分吃透該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從而進一步熟練掌握專業(yè)技能,并在不斷完成工作任務中累積豐富的實踐經驗,逐漸提升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任務驅動的一體化七步教學法突破了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通過組織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具體工作任務的實施中,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思考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