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苗苗
山東省成武縣人民醫(yī)院公共衛(wèi)生科,山東成武 274200
胃腸手術是臨床常見的普外手術類型,患者大多是老年人,這類人群的體質弱,抵抗力差,導致術后感染率居高不下[1]。對此,該院針對老年胃腸疾病的臨床情況,制定了一套優(yōu)質護理模式,旨在降低術后感染率,加速患者恢復,并選取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月于該院所收治的84 例老年胃腸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優(yōu)質護理在預防術后感染等方面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84 例老年胃腸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兩個組別,即采用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的對照組(n=42),與在圍術期采用優(yōu)質護理的實驗組(n=42)。其中實驗組中有男 25 例,女 17 例;年齡 60~77 歲,平均(67.46±3.38)歲。對照組有男性患者 24例,女性患者 18 例;年齡 60~78 歲,平均(67.58±3.0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且排除伴有嚴重心、腦、肝、肺、腎等臟器功能衰竭,以及智力障礙的老年患者,均由患者本人或其家屬代筆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對照組 對照組僅采用常規(guī)模式的圍術期護理,術前根據醫(yī)囑進行患者的相關指標檢測,準備好手術相關準備工作,術后密切和主刀醫(yī)生做好配合。術后對患者的病情以及感染情況進行觀察,做好消毒與換藥工作,出現(xiàn)感染癥狀需及時通知醫(yī)生。
1.2.2 實驗組 實驗組在患者的圍術期給予優(yōu)質護理,在手術的各個階段制定不同的護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內容: ①術前階段護理 患者在入院后先對其進行所患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手術治療的方案,耐心為患者解答疾病的相關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拉近和患者的距離,多與患者溝通,觀察患者是否存在負面情緒。臨床中發(fā)現(xiàn)[2],老年患者的悲觀情緒較為突出,他們容易在內心中夸大病情。這主要是因為老年人的病痛耐受性差,也更加恐懼死亡,因此就會出現(xiàn)夸大病情的心理暗示,導致恐懼、恐慌等情緒,這些情緒都會導致患者的內分泌代謝紊亂,影響抵抗力,加大了術后感染風險[3-4]。所以對于這類患者,應當在術前調節(jié)其心情,醫(yī)護人員從科學的角度帶患者正確認識其疾病,使其明確負面心理的危害。并例舉一些手術成功治療的患者,使患者建立信心,擺脫負面心理。此外,還有一些老年患者會出現(xiàn)擔心拖累兒女,增加經濟負擔等方面的負面心理,對于這種情況,建議與患者的親屬進行溝通,同患者家屬共同給予患者精神支持,這一過程也能加強和患者家屬的護患關系建立,更加配合醫(yī)護工作[5]。另外還應關注患者的飲食、作息,嚴禁煙酒,指導患者如何調節(jié)呼吸緩解疼痛,并可為患者推薦一些書籍,播放戲曲、相聲等老年人喜聞樂見的節(jié)目,幫助他們以穩(wěn)定的狀態(tài)迎接手術。②術中階段護理 老年人體溫較低,手術室的溫度可適當調高到25℃左右,濕度控制為50%,這個溫度濕度對于老年人更為適宜。結合手術的部位,協(xié)助患者擺放能夠充分暴露操作部位又不會要到神經的體位[6-7]。準備好后進行麻醉以及手術治療,護理人員可陪患者聊天,分散其注意力,消除緊張感。手術中,觀察患者的血壓、心率等指標,如有異常需及時告知醫(yī)生。手術結束后,檢查是否有醫(yī)用材料遺漏,之后縫合切口并進行消毒處理。③術后階段護理 為改善患者術后疼痛,會給予止痛藥物,同時給予一些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后建議給予鎮(zhèn)痛泵進行硬膜外止痛,這有助于改善胃腸手術后的腸麻痹現(xiàn)象[8],促進患者可及早進行鍛煉,有益于機體恢復。對于老年人患者,不建議采用術后腹腔引流管,因為腹腔引流管并不會明顯降低腹腔感染、腹腔出血等情況的發(fā)生率,反而腹腔引流管的放置卻會顯著影響傷口愈合,增加了刺激,反而加大了感染概率,也不利于患者及早下床鍛煉。除腹腔引流管之外,導尿管、鼻飼胃管也不建議設置,這也會加大刺激增加感染率,術后24 h 要及時把導尿管拔除,防止對尿路的刺激引發(fā)感染。設置導尿管期間,也要注意觀察,避免管道扭曲、折疊等問題。
老年胃腸手術患者術后需要臥床一段時間,老年人的呼吸系統(tǒng)衰退,長期臥床不容易咳出痰液,就可能引起肺部感染[9],為避免肺部感染,除禁煙外,還應指導患者深呼吸2~4 次/d,約 5 min/次,此外還可以進行如吹氣球、擴胸運動,指導腹式呼吸,這些都有助于強化呼吸功能,減少呼吸道分泌物阻塞。但還應密切觀察,定期為患者翻身、敲背,如果出現(xiàn)痰液不能及時咳出的表現(xiàn),就應當進行人工吸痰操作。但最好的辦法是患者主動排痰,指導患者有效排痰,指示患者先深吸氣屏氣5 s 左右,之后向外咳。對于咳痰無力的患者,護理人員可將雙手放在患者的季肋部位按壓,朝上推移患者的膈肌,同時指示患者深呼吸再用力咳。在咳痰過程中,應以雙手按住患者的切口,避免過于用力影響切口愈合。根據患者恢復的情況,建議患者及早下床活動,并采用及早進食的方法,不必等首次排氣之后,在術后5 h 左右可先給予液態(tài)食物,術后1 d 后可給予軟質食物,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同時期間觀察患者是否有出現(xiàn)感染的傾向,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做好抗感染準備。
比較兩組患者包括術后感染、術后恢復以及患者滿意率等情況。其中兩組的護理滿意率是通過調查問卷來做統(tǒng)計,患者出院時發(fā)放一份護理滿意調查問卷,讓患者填寫對護理工作是否滿意,選項共設置4項可供選擇,包括有很滿意、滿意以及一般和不滿意,患者根據自己的公正、真實感受,由自己或家屬代筆選擇其中一個。護理滿意率=很滿意率+滿意率.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及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采用圍術期優(yōu)質護理的實驗組術后感染率,顯著低于僅采用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的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率比較
實驗組包括術后排氣時間、術后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等術后恢復相關情況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相關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相關指標比較(±s)
組別 首次排氣(h) 首次排便(h) 住院天數(shù)(d)實驗組(n=42)對照組(n=42)t 值P 值30.74±6.53 65.59±10.73 17.981<0.05 41.97±4.78 108.43±11.93 33.513<0.05 8.57±1.04 14.17±2.45 13.635<0.05
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顯著低于實驗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滿意率比較
老年人群是胃腸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高發(fā)人群,早期輕癥的胃腸疾病可通過藥物控制,但隨著病程的遷移,導致病情的惡化,這就需要通過外科手術進行治療。外科手術雖然能夠取得更加顯著的新效果,但畢竟屬于侵入性操作,會對患者機體造成損傷,產生應激反應。加上老年人的免疫力差,術后感染風險就更高,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嚴重者可威脅生命。對此,該院針對老年胃腸疾病的臨床情況,從術前、術中、術后各階段制訂了一套優(yōu)質護理模式,旨在降低術后感染率,加速患者恢復。比如術前階段根據患者的心理、生理制定護理方案,減少患者的恐懼。術后階段為例,也改變了以往的術后運動及飲食護理模式,根據患者恢復的情況,建議患者及早下床活動,適當運動能夠增進患者的胃腸消化系統(tǒng)功能,提升了機體免疫力,促進凝血功能改善,降低了術后感染的發(fā)病率。此外也建議早期進食,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里,建議排氣后再正常進食。這種方式下,禁食時間較長,會影響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也會加劇患者的負面心理。但有研究表明[10],術后10~24 h 后,患者的胃腸功能就已漸漸恢復。同時及早給予食物,也加快了腸麻痹的恢復時間,減少了胃腸對手術的應激反應,及早重建腸黏膜所起到的屏障作用,減少胰島素抵抗,有助于自身抗感染能力的提升。所以在老年胃腸手術患者的護理中,采用及早進食的方法,不必等首次排氣之后,在術后5 h左右可先給予液態(tài)食物,術后1 d 后可給予軟質食物,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同時期間觀察患者是否有出現(xiàn)感染的傾向,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做好抗感染準備。即通過上述方案,來促進患者恢復,減少并發(fā)癥率。為進一步明確此種方案的臨床效果,該次研究就選取近年來該院所收治的84 例老年胃腸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采用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的對照組,與在患者圍術期采用優(yōu)質護理的實驗組。結果顯示,采用圍術期優(yōu)質護理的實驗組術后感染率為9.52%,顯著低于僅采用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的對照組術后感染率54.76%(P<0.05)。此外實驗組包括術后恢復相關指標、護理滿意率也均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上述結果和國內同類研究的結果相符,沈耐徑[11]在其臨床研究中觀察到采用優(yōu)質護理的組別術后感染率為8.8%,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別的53.2%,這一研究結果和該次研究的結果趨于一致。
綜上所述,圍術期優(yōu)質護理能夠有效減少老年胃腸手術患者的術后感染率,縮短恢復時間,并得到患者的廣泛好評,值得在老年胃腸手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工作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