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權
摘 要:信息技術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習科目之一,該科目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有非常大的價值。學案導學模式作為一種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提升教學效率的教學方式逐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得到推廣使用。文章就學案導學模式的內涵、當前應用的局限性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開展策略。
關鍵詞:學案導學模式;高中信息技術;策略
一、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信息技術課程越來越受重視,教育部也明確要求,信息技術課程為高中階段的必學科目。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我國高中信息技術教育仍存在有較多的不足與局限。如何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一直是當前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點。學案導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主要是以學案為載體,通過引導學生自學、教師導學等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诖?,文章就學案導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開展策略進行了分析。
二、 “學案導學”的內涵及作用
學案導學主要是將學案作為教學的載體,以達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學案不僅僅是教案,同時也是學案,融合了學習設計、合作探究、知識延伸與反饋、發(fā)展評價與反思等多種內容。主要是根據(jù)所學學科的概念及原理,以作品方式向他人進行展示,并利用多種資源開展探究活動,從而達到解決一系列相關問題的一種探究性學習模式。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進行學案設計時需避免將學案內容設計的過于精細,而需要適當?shù)貫閷W生預留自主發(fā)揮空間,以學案為指導予以學法指導及教法引導,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及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將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教育中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積極性,同時還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息,這對提升教學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通過學案導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還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充足的思考空間,并予以學生更多個人指導,這對于學生個性化培養(yǎng)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均有重要價值。
三、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狀況分析
(一)教師教學思想陳舊
學案導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現(xiàn)階段尚未在各個學校普及,仍有多數(shù)學校的管理者及任課教師未充分認識到學案導學模式的作用與價值,在實際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仍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課程教學中仍是以教師講課、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往往很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教學效率。此外,有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雖然開始嘗試學案導學模式,但也只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并沒有真正地對該教學模式進行應用,這必然也會對教學效果造成影響。
(二)教師導學案編制能力不足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對于教師自身專業(yè)水平及教學能力的要求較高,若教師自身專業(yè)能力不足則極易對教學活動的高校開展造成影響,同時還會影響導學案的編制情況。另外,多數(shù)教師在編制導學案時仍未充分重視角色的轉換,未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同時受教學方法單一、內容局限等多種因素的影像,必然會對導學案的應用效果造成影響。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自身的指導職能、缺乏對課堂檢測環(huán)節(jié)的重視,未能結合學生情況對教學檢測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這也可能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呈現(xiàn)出兩極化,進而影響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學生完成導學案的能力不足
教學活動的高效實施,離不開師生間的配合,在采用學案導學開展教學時教師需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合理地引導學生,而學生也需要充分配合教師,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高效地完成。然而,實際教學過程中受教師導學案的編制缺乏靈活性、規(guī)范性以對學生指導不足及學生自身思維死板等所種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完成導學案的能力較為欠缺,甚至只是將導學案當作試卷,而未充分認識到導學案的價值與作用,這勢必也會對導學案的應用效果造成影響。
四、 學案導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精心設計學案,引導學生課前預習
預習是啟動或預熱學習的有效方式,學生在預習時就是在進行自助學習,預習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有效的預習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相關知識的理解與記憶。然而,實際教學過程中多數(shù)教師及學生都忽略了課前預習的重要性,沒有開展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或者只是簡單地對所學知識進行了解,并沒有深入地進行學習與思考,從而很難達到良好的預習效果,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因此,為更好地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效果,教師在應用學案導學模式進行教學時必須要加強對學生課前預習效果的重視,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課前預習,同時引導對于預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嘗試進行分析與解決,對于難以解決的問題則需要做好標準,在課堂教學中再進行針對性的討論,在此過程中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比如,在學習《獲取網絡信息的策略與技巧》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就可以在導學案中融入之前學過的知識,如《獲取信息的過程》《獲取信息的方法》等,同時教師需要適時地引導,讓學生自主思考利用網絡技術獲取信息資料的方法,并自主填寫導學案,引出教學內容。若填寫導學案時,有不理解、不會的情況,則需引導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尋找解決方式,提升學生對利用網絡獲取信息方式的掌握程度,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
(二)師生共同探究,解決實際問題
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掘學案導學模式的優(yōu)勢,強化師生間的交流、學生交流,通過師生共同研究探討等方式促使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交流溝通能力、探究能力得到提升。由于高中生的生活習慣、成長經歷、認知能力都可能會存在較大的差異與不同,其學習能力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化,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確保教學內容能夠充分吸引學生,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教師需要對學生學習技能掌握情況予以高度重視,對于學生的不足與問題需耐心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從而逐漸提升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