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軍
摘 要:古詩詞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更是中國燦爛文明的藝術瑰寶。古詩詞在初中語文課本中占比較重,對培養(yǎng)初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學好古詩詞,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還有助于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但由于古詩詞與現(xiàn)代語言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學生難以有效理解詩文,導致古詩詞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做好古詩詞賞析引導工作,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初中生古詩詞學習效率。筆者通過介紹古詩詞鑒賞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當前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現(xiàn)狀,再提出古詩詞鑒賞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古詩詞賞析;初中語文;教學模式;構建
一、 引言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賞析占據(jù)重要地位,但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缺陷與不足影響,難以有效提升初中古詩詞賞析教學質量。語文教師在古詩詞賞析教學中,做好古詩詞意境傳達,有助于增加學生對古詩文的深入了解。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在新課改條件下,重視學生的古詩詞賞析教學,引導學生品讀題目,通過領悟作者情趣、詩詞內(nèi)容及中心思想,讓學生對古詩詞產(chǎn)生整體性感悟,從而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賞析能力。筆者以自身教學經(jīng)驗,通過分析當前古詩詞鑒賞現(xiàn)狀,提出古詩詞鑒賞教學模式的地構建策略。
二、 古詩詞鑒賞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古詩詞是中國燦爛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èi)容,其不僅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還具有良好的審美價值,加強初中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通過文化熏陶,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審美、提升學生文化底蘊,從而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一)通過學習古詩詞,有助于豐富自身文學知識
在古詩詞學習期間,學生通過積累、理解、感悟及運用詩文,不僅有助于拓寬學生語文學科知識面,還可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牢固基礎。例如,在學習杜牧《泊秦淮》這首詩時,為增加學生對詩文內(nèi)容的了解,筆者向學生介紹了詩文的創(chuàng)造背景,讓學生了解該詩句是作者夜泊秦淮所作,上半段主要描繪秦淮河夜景,后半段主要抒發(fā)作者感慨。針對“隔江猶唱后庭花”這一詩句,重點講解南朝陳皇帝因沉溺于聲色亡國的典故,《后庭花》即《玉樹后庭花》,是亡國之音的代表。通過典故的講解,讓學生透過作者寓情于景,感悟詩句中的悲涼意境,了解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從而提升學生古詩詞文化素養(yǎng)。
(二)通過學習古詩詞,有助于提升自身寫作及思維能力
在古詩詞教學中,通過分析詩句,指導學生感悟作者生活與情感,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觀察與想象能力,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也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古詩詞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當學生將這種觀察能力與想象能力應用于實際生活時,則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 當前初中語文中古詩詞鑒賞現(xiàn)狀
(一)固定化教學模式,難以提升學生理解能力
學生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所學知識均靠教師的課堂講解,這導致學生在古詩詞的學習中長期處于被動狀態(tài),難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久而久之,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文鑒賞能力。如果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未充分重視古詩詞鑒賞教學,則不利于學生古詩詞主動學習意識培養(yǎng)。古詩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作為一種應試材料,培養(yǎng)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古詩詞是詩人抒發(fā)自身情感的一種文學體裁,但由于部分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忽略了古詩詞意境,導致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難以感受作者情感,從而延緩了學生的學習進程。部分學生由于對古詩詞的體裁知之甚少,受詩句晦澀、難以理解等因素影響,從而難以提升古詩詞學習興趣。
(二)教師文化水平尚待提升
教師在學生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發(fā)揮著傳播作用。教師文化水平高低也決定了古詩詞的教學質量。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離不開教師自身文學素養(yǎng),但部分語文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自身經(jīng)驗等因素影響,堅信傳統(tǒng)教學模式更有助于學生發(fā)展。這種被動的教學方式,不僅不符合新課改與素質教育要求,還難以滿足新時代語文教學需求,既難以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又難以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因此,教師在進行古詩詞賞析教學時,應積極更新教學觀念,順應新課改與素質教育要求,構建古詩詞賞析教學模式。
四、 古詩詞賞析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構建策略
(一)增加學生對古詩詞逐字逐句的理解
古詩詞是詩人抒發(fā)思想感情的一種方式,古詩詞雖較為簡短,但卻蘊含著豐富的文學內(nèi)涵,每個字都經(jīng)得起推敲。所以,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應增加學生對古詩詞的逐字逐句理解,通過對古詩詞的逐字逐句分析,加深學生對古詩詞內(nèi)容及思想的整體理解。這種逐字、逐句的推敲方法,便于學生更清楚地了解詩句涵義,感悟詩詞意境及思想感情。例如,王維《使至塞上》中的經(jīng)典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作者使用了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多種意象,借助孤、直、圓三個詞,以凝練的詞語寫出了大漠的壯美景色,表現(xiàn)了作者的豁達情懷,給世人留下了塞外壯美景色。這種對詩詞字句的推敲,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對詩文的整體理解,還有助于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水平。
(二)深挖古詩詞創(chuàng)造背景
古詩詞的理解離不開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對古詩詞進行賞析時,應結合作者的生平事跡、生活背景,從而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學生透過作者的生平事跡,便于其與作者產(chǎn)生良好共鳴,并加深其對詩詞內(nèi)容、整體意境的認知。例如,學習李白的《月下獨酌》時,筆者在詩詞賞析前,將該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介紹給學生。《月下獨酌》創(chuàng)作在唐玄宗天寶年間,當時作者處于官場失意狀態(tài),由于作者難以實現(xiàn)政治理想,所以心情較為孤寂與苦悶,因此,寫出了“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詩人心中苦悶,道出了無人親近的冷落情境,于是就有了后面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雖心中苦悶,但對酒當歌,表現(xiàn)了詩人心態(tài)的轉變,顯現(xiàn)了詩人及時行樂思想,在面對現(xiàn)實生活時,并未隨波逐流,始終追求自由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