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實地走訪與問卷調查,發(fā)現九江市當地的垃圾收集相對及時,但也存在未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垃圾分類意識淡薄、難以進行垃圾回收再利用、垃圾回收處理無序等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居民生活品質。本文提出應建立完善的垃圾回收機制、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意識、加大對生活區(qū)垃圾收集處理的宣傳與整改,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guī)。
關鍵詞: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環(huán)境保護;生活品質
一、緒論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使得人們生活水平也大幅度地提升,隨之而來的卻也造成大量的垃圾。這需要我們付出巨大的物力、人力、財力來處理這些大幅度增長的垃圾。雖然深埋等垃圾處理方式可以有效地對垃圾進行處理,但是土壤、水源和大氣仍然受到了垃圾的污染,而且嚴重影響了人體的健康,甚至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生命安全。我們現在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就是怎樣將垃圾分類回收,變廢為寶,實現有效合理的利用。我們要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就必須盡可能地提升城市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推進垃圾分類試點進社區(qū),號召市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活動,為共建共享綠色城市增添一份力量。
二、九江市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現狀調查分析
對九江市不同年齡、不同工作、不同地段和小區(qū)調查,調查對象為九江地區(qū)的居民、外來務工人員和在校大學生,調查內容為九江市廢品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看法、回收再利用的意識、對回收再利用政策的了解、參加回收再利用與否等。
現居住于九江的居民、學生及外來務工人員對垃圾的關注程度普遍較高。有將近80%的人表示對垃圾回收再利用的關注,這說明垃圾回收利用在現實生活中的實施性效果得到了關注。13.5%的民眾對垃圾的關注程度十分高,這說明有一部分群眾已意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但除此之外還有34%的民眾對垃圾的關注程度并不高,這意味著部分民眾對垃圾分類的認知仍有待提高。通過調查分析公民對垃圾處理方式如下:垃圾焚燒29.3%、垃圾填埋42.5%、垃圾回收再利用13.7%、其他14.5%,這個數據表明有70%的人認為垃圾處理為原始的垃圾填埋,焚燒,而只有不到15%的公民認為垃圾處理方式為回收再利用。通過調查分析知公民對建筑垃圾的處理方式中直接丟棄占39.3%、直接焚燒占215%、回收利用占23.7%、其他占14.5%,從調查結果可知:回收利用的比率所占23.7%,相比其他形式的垃圾有所提高,說明在建筑垃圾中回收利用的現象還是相對明顯。通過調查分析知公民對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中直接丟棄443%、直接焚燒20.6%、回收利用19.6%、其他15.5%,從調查結果可知:有將近70%的公民認為生活垃圾的處理是直接丟棄,焚燒,而回收利用的比率所占19.6%。通過調查分析僅僅只有將近20%的公民能夠分清干濕垃圾。周圍的人只有18.6%的人一直都有垃圾分類處理的習慣,53.2%的人偶爾有,還有28.2%的人完全沒有這種垃圾分類的習慣,這說明大部分人的垃圾分類意識不夠。
通過調查分析接受過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教育或者社區(qū)看到宣傳報中經常有占14.3%、有時有32.4%、偶爾有43.1%、很少有10.2%,通過調查分析的數據顯示有90%的人還是能夠接受過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教育或者宣傳。通過對居民調查分析街道垃圾狀況中很整潔占24.3%、整潔22.5%、一般39.4%、有待改善13.8%,通過這些數據顯示“有待改善”的將近15%,而認為整潔的不足50%。通過調查分析公民對政策的了解中“清楚”占34.3%,“不清楚”占65.7%。
大部分居民是愿意配合垃圾回收再利用的,也有將近一半的人認為“如果政府出臺垃圾利用的相關方案,應該可以做到”,因此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形勢不錯,并且需要相關部門進行規(guī)劃。另外,也有一小部分人認為垃圾回收再利用“與我無關”,這表明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宣傳工作還得加強。在建筑垃圾經過回收再利用后產生的產品有一半人會選擇“看什么產品”后才會決定是不是會用,只有一部分人會選擇愿意,而還有大約10%的人不愿意,這表明公民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后產生的產品并不是全部放心。
實行垃圾回收再利用的配合情況中“是”所占34.3%、“否”占12.5%、“視情況而定”占53.2%,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有80%以上的人對垃圾回收再利用不排斥,有34.3%的人會積極配合,體現了實施垃圾回收再利用,公民還是會配合的。垃圾回收再利用主要是“市民意識”,“政府工作”兩個方面的原因,而有64.9%的人認為政府工作不到位,政府宣傳力度需要加強,因此在政府相關工作到位后,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困難阻力相對會減少很多。對垃圾回收再利用所產生的費用“能接受”占23.8%、“不能接受”占12.7%、“視情況而定”占63.5%,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對于垃圾回收再利用所產生的費用,公民對此的看法要結合具體的垃圾回收再利用方法。
三、調查結果分析
本文分析認為,垃圾分類沒有真正做到位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對垃圾分類工作認識不足。集中表現在各級領導干部對垃圾分類工作重視不夠,沒有實施合理的措施,措施的執(zhí)行力度也不足,從而導致整個社會沒有形成一種合力。二是垃圾分類宣傳工作不到位。大多數都只是停留在日常工作培訓、設置宣傳展板、入戶宣傳和發(fā)放宣傳單等宣傳形式,垃圾分類宣傳的力度和影響力遠遠不夠的,缺乏全社會的積極響應與參與。三是相關部門之間協調不及時,導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到垃圾分類工作中,但垃圾分類工作仍然沒有得到各部門積極配合從而產生預期效果?,F居住于九江的居民、學生及外來務工人員對垃圾的關注程度普遍較高。有將近80%的人表示對垃圾回收再利用的關注,這說明垃圾回收利用在現實生活中的實施性效果得到了關注。135%的民眾對垃圾的關注程度十分高,這說明有一部分群眾已意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但除此之外還有34%的民眾對垃圾的關注程度并不高,這意味著部分民眾對垃圾分類的認知仍有待提高。生活垃圾處理簡單,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通過調查分析知公民對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中直接丟棄443%、直接焚燒20.6%、回收利用19.6%、其他15.5%,從調查結果可知:有將近70%的公民認為生活垃圾的處理是直接丟棄,焚燒,而回收利用的比率所占19.6%,因此回收利用在生活垃圾處理方面還需要加大。國家沒有制定相關的法律,對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不夠;通過調查分析接受過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教育或者社區(qū)看到宣傳報中經常有占14.3%、有時有32.4%、偶爾有43.1%、很少有10.2%,通過調查分析的數據顯示有90%的人還是能夠接受過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教育或者宣傳,但是幅度不太大,還需要加大力度。通過調查分析公民對政策的了解中“清楚”占34.3%,“不清楚”占65.7%,說明政策宣傳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垃圾回收利用實施的困難;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困難主要是“市民意識”“政府工作”兩個方面的原因,而有64.9%的人認為政府工作不到位,政府宣傳力度需要加強,因此在政府相關工作到位后,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困難阻力相對會減少很多。通過調查分析對垃圾回收再利用所產生的費用紅“能接受”占23.8%、“不能接受”占12.7%、“視情況而定”占63.5%,從這寫數據可以看出對于垃圾回收再利用所產生的費用,公民對此的看法要結合具體的垃圾回收再利用方法。
四、九江市垃圾回收處理的對策
要真正地實現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使其變廢為寶,最根本的還是需要解決前端分類問題。本文認為,政府財政預算應該充分考慮垃圾分類回收的“前端”需要,建立垃圾分類回收專項資金,并保證專款專用于購置環(huán)衛(wèi)分裝、分運設備,補貼積極參與分類指導的志愿者、從事“二次分揀”的保潔工,從而在全社會營造起一種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
(一)加強頂層制度設計,推行垃圾分類試點社區(qū)建設
政府應加強頂層制度設計,多措并舉推行垃圾分類試點社區(qū)建設。一是設置垃圾減量日,每周在全市范圍內新增若干個社區(qū)試點生活垃圾分類。二是向試點小區(qū)免費發(fā)放分類垃圾桶等設施,并確保分類后的垃圾得到及時地分類運輸、處理。三是施行定時、定點、定線清運垃圾方式,便于市民將“垃圾分類”“資源回收”與“垃圾清運”一次完成,實現“垃圾不落地”及“三合一資源回收計劃”。
(二)施行垃圾分類實名制,督促市民彼此監(jiān)督
采用垃圾分類實名制,要求社區(qū)居民在綠色塑料袋上必須標明每袋垃圾的門牌號方可投放到社區(qū)的分類垃圾桶里,并指派專人蹲守檢查驗收打分,同時將得分情況實時地公示在社區(qū)垃圾分類試點積分示意圖上。哪家做得好,哪家做得不好,一目了然。漸漸地,垃圾分類意識就會不知不覺中融入公民的日常生活。
(三)推行綠色物業(yè)管理,規(guī)范垃圾分類技術標準
為了幫助居民明確小區(qū)垃圾分類的技術標準,在物業(yè)管理中可以推行綠色物業(yè)管理制度,采用室外容器內垃圾收集和室內(各樓層內)垃圾收集等兩種方式。其中,室外垃圾收集要進行一天兩次作業(yè),從而做到分類收集,分類存放,最大程度地防止隔夜垃圾發(fā)酵變臭。
(四)建立獎勵機制,鼓勵用回收物兌換禮品
社區(qū)居民參與垃圾分類后,將會得到一個專屬于自身家庭的“綠色賬戶”,每次投放可回收垃圾后,家庭“綠色賬戶”就可以獲得若干積分,積分不但能夠兌換各種各樣的獎品,甚至還有機會獲得大型游樂場所(例如電影院、演唱會等)門票。
參考文獻:
[1]黃睿.垃圾回收逆向物流體系建模[J].經濟研究導刊,2019(25):150-152+166.
[2]吳宇.中國固體廢物的資源化[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
[3]任婉晴,張慧芳.垃圾回收的二十年坎坷路[J].北方人(悅讀),2019(03).
[4]許禮剛,王妤歆,關景文.日本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經驗及啟示[J].中國名城,2018(12).
[5]孫琪琛,劉寧.垃圾分類處置典型案例分析及新思路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17(07).
資助項目:九江學院人文社科一般項目(2016SK006)
作者簡介:羅晰(1980— ),女,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系統(tǒng)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