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
慢性阻塞性肺?。璺?,COPD)的診療理念正不斷更新,其中肺康復的作用逐步被確認。肺康復是目前研究的熱點,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是一整套的肺部疾病康復計劃。需要多學科合作參與,包括社會工作者、職業(yè)治療師、營養(yǎng)師、運動生理學家、物理治療師、內科及全科醫(yī)師、呼吸治療師、護士、心理學家、行為學家等,從營養(yǎng)調理、科學運動設定及心理疏導等全面進行。最終目的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增加運動耐力,延緩肺功能下降,從而延長壽命。
慢阻肺最典型的癥狀是氣促,特別是活動時更透不過氣,很多病人常常用能不動則不動的方式來應對日益加劇的憋氣,而這種消極的應對方式,帶來的是惡性循環(huán)的后果:四肢肌肉和呼吸肌等運動肌進行性衰退、萎縮,同時相應的血管變細了,氧的輸送能力和氧的利用能力也在進行性下降。隨著病程的進展,患者呼吸困難的癥狀越來越明顯,甚至上個廁所也感到費力和氣促。
運動療法是改善肌肉功能的最佳手段。無論慢阻肺處于哪一期,均可以從運動訓練中獲益,通過合理有效的運動鍛煉,可以增加肌肉,改善肌肉力量,進而逐步緩解呼吸困難。因而,肺康復中運動訓練是重中之重,是其核心。
一般而言,全面的運動訓練應該包括:①有氧運動(耐力訓練),這是基礎,騎車或步行是適合慢阻肺患者常見的有氧運動模式。尤其是步行運動,在飯后進行適當?shù)纳⒉?,除了可以增強肺活量,還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與吸收;②阻抗運動,即通過重復舉起一定的負荷來訓練某一組肌肉的運動。俯臥撐、舉啞鈴、仰臥起坐、深蹲等是常用的阻力訓練方式。阻抗訓練能增強患者肌力,防止慢性肺病的一些并發(fā)癥;此外,柔韌性運動和平衡運動,可以幫助患者維持身體靈活性。
大多數(shù)研究認為,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間,不主張進行運動訓練,應待病情穩(wěn)定再開始。一次有效的運動康復計劃至少應該持續(xù)6 周以上,持續(xù)的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
一是慢阻肺患者的運動不同于一般的運動,采用什么樣的運動方式,運動量、時間、頻率等都需醫(yī)生根據(jù)個人情況量身定制,開出適合的運動處方。因此,在開始運動訓練前,康復評估是重要一環(huán)??祻驮u估的內容包括癥狀、日常生活功能、運動能力及健康相關生活質量(HROL)等,常用的測試方法有6分鐘步行試驗、心肺運動試驗。患者根據(jù)運動處方實施3~6 個月后,建議再次進行評估,并根據(jù)需要調整運動處方。
二是為了保障慢阻肺患者能夠安全有效的進行訓練,在運動的同時可以給予支氣管擴張劑、氧療、無創(chuàng)通氣等輔助治療,來達到安全高效訓練的目的。如對于運動引起嚴重低氧血癥(血氧飽和度低于90%)的患者,需要攜帶氧氣裝置進行康復運動。運動中使用無創(chuàng)通氣(指呼吸機通過口或鼻面罩與患者相連進行的正壓通氣,無需建立有創(chuàng)人工氣道),可減少患者的呼吸做功,增加通氣量,有效緩解呼吸肌疲勞,從而減輕運動時氣短癥狀,延長運動時間,增加運動耐量。目前推薦將無創(chuàng)通氣作為運動訓練的輔助治療用于嚴重(Ⅲ、Ⅳ級)的慢阻肺患者。
三是在運動基礎上,患者應配合呼吸肌訓練。如深而慢的呼吸鍛煉、縮唇-腹式呼吸鍛煉、有效排痰訓練,節(jié)能呼吸等。
中醫(yī)運動療法通過呼吸的吐納、肢體的活動,采用動靜結合,形神合一的理念,注重三調(即調心、調息和調身),練養(yǎng)相兼,從而達到臟腑調和、精氣流通、形神共養(yǎng)。諸多研究證實,將中醫(yī)運動療法融入慢阻肺肺康復策略中,不僅能有效降低及改善FEV1、FEV1/FVC 和FEV1%等肺功能指標,而且安全可靠,有效縮短患者住院天數(shù),提高生活質量。
常見的中醫(yī)傳統(tǒng)運動項目主要有八段錦、太極拳、六字訣等。
太極拳 在運動中采用氣息的升降、出入為主的深慢腹式呼吸方法,可增加肺循環(huán)血量,加快氣體通氣和換氣,提高血氧飽和度,降低血二氧化碳水平。太極拳步法上采用“進、退、眼、定”等,配以吸氣及緩慢深長呼氣,以氣帶動全身,使肌肉、筋骨、四肢關節(jié)均得到同時性的放松鍛煉,有效地刺激全身的經絡和穴位,起到舒暢全身氣機,增強肺氣,強壯筋骨的作用。
太極拳適用于慢阻肺穩(wěn)定期患者,每次康復鍛煉60 分鐘,每周5~7 次,康復療程3 個月以上。
八段錦 是集養(yǎng)生與康復為一體的鍛煉方式,融入了中醫(yī)的陰陽五行和經絡學說。其特點是呼吸柔和,同時配合膈肌及胸廓運動,促進吸入更多新鮮空氣,吐出殘余濁氣,增加呼吸有效腔,促進肺泡膨脹,以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適用于慢阻肺穩(wěn)定期患者,每次康復鍛煉30 分鐘,每周4 次以上,康復療程3個月以上。
六字訣 是通過呬、呵、呼、噓、吹、嘻6 個字的不同發(fā)音口型,調節(jié)臟腑經絡氣血運行的呼吸吐納法。慢阻肺患者呼氣時胸膜腔內壓增大,呼氣量減少,導致二氧化碳潴留。六字訣采用腹式呼吸結合縮唇呼吸的方式,不同發(fā)音口型可使胸腹腔產生不同的內壓力,通過調整體內氣息的升降出入,吸氣時腹部隆起,膈肌收縮,而呼氣時要求腹肌收縮使腹部下凹,鍛煉了呼吸肌,可以增加潮氣量,減少殘氣量,降低血二氧化碳水平,同時有利于緩解呼吸困難。尤其六字訣呼吸操中的“呬”字訣,主肺,對調整肺部的氣脈運行和氣血融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六字訣適用于慢阻肺穩(wěn)定期患者,每次康復鍛煉30 分鐘,每周5次以上,康復療程3 個月以上。
運動依從性是指病人運動與既定的運動處方的符合程度。慢阻肺康復鍛煉在住院期間能接受醫(yī)護人員指導,有計劃地逐步完成,因此病人依從性高,治療效果較好。出院后本應繼續(xù)按照運動處方完成康復鍛煉,但由于缺乏監(jiān)督,病人依從性下降,治療效果大打折扣,這種現(xiàn)象極為普遍。
運動依從性受個人、社會、心理等多因素影響,可以將這些因素分為兩大類。其中一類是不可控因素,如年齡、性別、既往史、經濟狀況、并發(fā)癥等。這些因素很難通過臨床干預來改變,但在制訂相關的干預計劃時要考慮這些因素的影響;另一類為可控因素,包括認知程度、心理狀態(tài)、自我管理和社會支持等。這些因素都可以通過一些干預措施來改變,如通過各種健康教育,讓病人對疾病有充分了解,進而愿意主動去維護自身健康、規(guī)避危險。許多慢阻肺病人由于反復發(fā)病,面對疾病常常會感到無能為力,心生恐懼。幫助他們擺脫心理束縛,樹立應對疾病的信心,就是提高運動依從性的有效方法。此外,家庭支持是影響慢阻肺病人運動依從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家庭成員間親密互助的關系,可以形成良好氛圍,有利于彼此間情感交流,讓病人有安全感,從而更愿意主動對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