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社交媒體中新生代生育觀呈現
    ——基于“楊麗萍微博熱搜事件”的內容分析

    2021-04-13 09:01:14張淑燕孫新宇
    人口與社會 2021年2期
    關鍵詞:生育動機

    張淑燕,劉 爽,孫新宇

    (東北師范大學 傳媒科學學院(新聞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2020年6月4日,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在抖音上發(fā)布了一條內容為“誰說吃火鍋不能有鮮花相伴”的短視頻,6月7日,網友“龍寶寶女裝”在該視頻下評論:“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所謂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讓你再年輕30年,到了100歲,你的容顏難道還能保護(持)30歲的樣子,即使你再美再優(yōu)秀都是逃不過歲月的摧殘”。很快該評論就獲得1.1萬次點贊,并被置頂。隨即,此條評論遭到多人批評,并登上微博熱搜。隨著事件的發(fā)酵,多位影視明星為楊麗萍發(fā)聲,表明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另有眾多“大V”就此發(fā)表意見,廣大網民也紛紛加入這場討論。討論的內容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針對“熱一”(1)熱一指熱門評論第一位發(fā)布者,本文熱一為網友“龍寶寶女裝”。評論楊麗萍老師私生活行為的一致批評;二是針對“熱一”留言所述觀點的討論,主要聚焦于生育觀,尤其是生育和女性價值評價的討論。以微博、抖音為代表的社交平臺是新生代用戶的聚集地,也是備受關注的輿論場,在此形成的觀點交鋒,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青年群體的心聲,因此,本文針對此次討論展開分析,揭示新生代的生育觀,發(fā)掘男女兩性生育觀的差異及其隱含的其他關聯性問題。

    一、生育觀內涵及其構成的相關研究

    (一)生育觀的內涵

    生育觀念是人們對生育問題的基本看法和態(tài)度,它是支配人的生育行為的內在動力,也是變革生育行為的主導因素[1],屬于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范疇,是個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在生育問題上的表現[2]。以往研究中,學者們常常將生育觀、生育文化、生育意愿三個概念交替使用,但三者內涵不同。李銀河認為生育文化是“人類在生育這一問題上的一整套觀念、信仰、風俗、習慣及行為方式”[3]。生育文化既包括個體精神層面的生育價值觀念和價值標準,又包括相應的制度規(guī)范、倫理道德、風俗習慣、知識能力以及行為方式等。生育觀是個體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生育問題上的表現,它主要反映人們生育的目的、動機和價值評價??梢姡幕且粋€更廣的范疇,它包含著生育觀。周長洪認為生育觀念包括生育的需求、動機、意愿和偏好[4],生育意愿主要體現為個體對于生育具體問題的主觀選擇和行為意向,二者不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而是一種相關關系??傊幕ㄟ^各種方式和途徑滲透和影響個體的精神世界,最終形成個人具體而相對穩(wěn)定的生育觀念,而生育意愿在生育觀念的影響和支配下主導著人們的生育行為[1]。

    (二)生育觀的內容構成

    對于生育觀的內容構成,不同研究者基于不同角度有不同理解。孟憲東編制的生育心理問卷中把生育觀分為生育決策定位、生育期望、生育動機、生育態(tài)度四個維度[5]。顧大男在探討生育文化時提出了生育價值觀念和價值標準的構成:對生育目的和意義的認識,即生育態(tài)度;對子女性別的價值取向,即生育偏好;對生育子女數的期望,即數量期望;對生育子女的質量期望,即質量期望;對生育年齡和間隔的期望,即生育年齡和間隔期望[6]。張進輔等人在生育價值觀的理論構建和問卷編制中,將生育價值觀界定為“個體對生育各個方面重要性的看法或認識評價的心理傾向性,是一個具有多維度多層次的心理系統”[7]。從心理學視角將生育價值觀細化為3個維度9個因素,見圖1。

    圖1 生育價值觀的構成要素

    王國敏認為,生育觀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生育的動機和目的;(2)生育子女性別上的選擇;(3)對生育子女數量的愿望和要求;(4)對生育子女質量上的期望;(5)生育的年齡與間隔[2]。

    綜上所述,我國學者對生育觀的內容構成基本達成了共識,即生育觀包括生育的動機與目的、生育的年齡與間隔、生育的方式與手段、對生育結果的期望(數量、質量和性別偏好)。筆者認為,不同國家、不同時代、不同群體因價值取向的不同,對生育主體權利和義務的認知和判定也存在差異。而現有關于生育觀內容的討論中,人們并未關注“生育的權利與義務”,應將其納入生育觀的考察范疇。

    二、生育動機與目的的考察指標

    生育目的是指人類為了繁衍、生存與發(fā)展需要而生殖和撫育孩子的價值取向[8]。通俗來講,生育目的就是為什么要生育、生育孩子的動機是什么[9]。目的是動機所指向的對象,是期望在意志行動中要達到的目標和結果,二者有著緊密而復雜的聯系,活動的目的與動機是一致的,即可以相互轉化[10]。生育目的可謂生育文化的基礎,也是生育觀的核心內容,因此,以往研究者進行的生育觀調查多圍繞生育動機和目的展開。

    周長洪指出,生育觀念包含生育意愿、生育動機和生育需求三個維度。生育動機具體化為“多子多?!薄梆B(yǎng)兒防老”“傳宗接代”“延續(xù)香火”“壯大家庭勢力”5個指標;生育需求具體化為“增加家庭勞動力”需求,“晚年有子女照顧”需求,“壯大家庭勢力,在鄰里免受欺負,在社區(qū)有地位”需求,“家族延續(xù)”需求,“追求家庭美滿、享受親情天倫之樂”需求,“維系夫妻情感”需求,“實現人生價值”需求,“履行人生責任”需求[4]。

    肖子華將生育目的分為以下三種類型:一是種續(xù)型生育目的,即基于家庭的延續(xù)和人類或種族的繁衍而形成的生育目的,如傳宗接代;二是生存型生育目的,即主要基于家庭生活的考慮而形成的生育目的,如養(yǎng)兒防老、增加家庭勞動力等;三是發(fā)展型生育目的,即基于家庭的發(fā)展和幸福而形成的生育目的,如實現人生價值、享受天倫之樂等[8]。

    有學者參照韋伯對社會行動的劃分,按照不同的行動出發(fā)點將生育行動劃分為四種類型:工具性生育行動、價值合理性生育行動、情感性生育行動和習慣性生育行動。工具性生育行動強調目的合理性,在生育行為上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體現孩子的經濟價值,包括勞動效用和保險效用;二是通過孩子體現自身的價值。價值合理性生育行動更多地表現為價值上的判斷,如養(yǎng)兒防老、傳宗接代,就是幾千年生育文化信仰的延續(xù)。情感性生育行動更側重于孩子給父母帶來的精神滿足,可以讓家庭更加溫馨和睦。習慣性生育行動是指生育者沒有深入思考或理解過生育目的,而是遵循現有的生育規(guī)范,這種現象在傳統社會和偏遠農村中較為常見[11]。

    此外,多位學者針對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展開了生育觀調查,從問卷的設計及描述性結論分析中發(fā)現,這些學者對生育動機與目的考察指標的設定基本與上述研究契合。例如,周曉燕將生育的目的具體化為組成完整的家庭、帶來快樂與愛、取悅父母、維系夫妻關系、傳宗接代等[12]。董蘭蘭將生育目的和意義具體化為應盡的社會義務,如傳宗接代、世代延續(xù),應父母要求、孝順父母,在孩子身上完成自己的心愿,養(yǎng)老送終,調劑家庭氣氛,維系夫妻感情、使家庭穩(wěn)定,是完整人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等[13]。上述研究為本研究進行內容分析提供了充分的編碼依據。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

    本文以微博及原創(chuàng)評論、抖音評論為樣本進行抽樣。因為此次事件在微博及抖音中評論數量較大,采取的抽樣方法如下:首先,以“楊麗萍評論”為話題搜索相關微博,接下來,點開頁面詳情,根據微博提供的話題指數統計功能,以7天為節(jié)點,通過閱讀趨勢、討論趨勢、原創(chuàng)人數趨勢知曉此事件的熱度,發(fā)現討論峰值出現在6月7日,因此本文以6月7日發(fā)布的相關微博及原創(chuàng)評論作為抽樣框;其次,樣本的具體抽取方式為:先是選擇當日發(fā)聲的6位明星的微博;然后在剔除廣告、重復發(fā)表、非原創(chuàng)微博后,選擇當日發(fā)起話題且評論數量不低于50條的51人的微博;最后在剔除明顯刷屏的評論后,對6位明星和51位發(fā)起話題的博主微博下的評論進行等距抽樣,加上原微博,共獲取樣本671條。

    抖音平臺上,則直接對原視頻下的評論進行抽樣,同樣采取等距抽樣方法,獲取樣本525條。

    (二)類目設定及編碼

    在編制類目前,研究人員閱讀了所有樣本,發(fā)現受議題影響,討論內容集中于“生育權利與義務”“生育動機與目的”兩個層面,而生育觀的其他層面,如生育的年齡與間隔、生育的方式與手段、生育結果的期望在討論中未被觸及。因此,本文對生育觀的考察主要圍繞“生育權利與義務”“生育動機與目的”這兩個維度展開,并將其設為一級類目。在二級類目設定上,本文將以往“生育動機與目的”研究中提煉的主要指標都納入類目之中,同時添加了此次討論中針對女性與生育關系的問題點;三級類目為態(tài)度考察,包括支持和反對兩種態(tài)度。具體類目設定及編碼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楊麗萍事件”評論中關于生育觀內容的分析類目表

    如果一條微博及評論中包含多個觀點,我們會分別對相關觀點進行編碼,并統計到相關類目下,所以實際編碼的總數大于樣本的數量。

    (三)信度檢驗

    本文采用肯德爾和諧系數對四位編碼員的編碼進行信度檢驗。在參考相關研究的基礎上,抽取了有效樣本的10%進行信度檢驗。在四位編碼員編碼之后,通過SPSS進行肯德爾和諧系數的檢驗。結果顯示,P<0.01(見表2),說明結論拒絕原假設而選擇備擇假設,所以四位編碼員的判斷具有一致性,而且肯德爾W值為0.731,進一步說明四位編碼員的編碼具有較高的一致性。

    表2 編碼信度檢驗

    四、研究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共抽取微博樣本671條,抖音樣本525條,剔除與研究內容不相關、觀點模糊及過分情緒化表達的樣本,微博平臺保留有效樣本374條,抖音平臺保留有效樣本177條。本研究立足有效樣本,對用戶觀點的總體情況以及男女兩性的觀點表達進行編碼分析和統計。

    (一)內容分析的描述性統計

    1.用戶關于“生育權利與義務”“生育動機與目的”的總體看法

    針對“生育的權利與義務”“生育的動機與目的”的各項類目,微博和抖音兩個平臺樣本中用戶所持態(tài)度的總體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微博、微博評論及抖音評論樣本中用戶觀點統計 人次

    統計結果顯示,微博及抖音樣本中就“生育的權利與義務”發(fā)表觀點的有334人次,就“生育的動機與目的”發(fā)表觀點的有322人次。具體而言,在“生育的權利與義務”層面,支持“女性有自主作出生育決定的權利”的占比99.51%,反對“生育是女性應盡的責任及義務”的占比76.56%。在“生育的動機與目的”層面,討論的焦點為B2、B3、B4、B7、B8、B9。其中反對以生育判斷女性的價值與是否成功的占比87.67%;反對生育是為了“追求家庭幸福,享受天倫之樂”的占比68.00%;支持生育是為了“實現完美人生”的占比78.38%;支持生育是為了“養(yǎng)兒防老、養(yǎng)老送終”的占比51.22%,反對者占比48.78%,基本持平;反對生育是為了“傳宗接代、家族延續(xù)”的占比80.77%;支持“為種族繁衍、國家存續(xù)而生育”的占比94.92%。

    2.男女兩性關于“生育權利與義務”“生育動機與目的”的看法

    在微博和評論、抖音評論樣本中,男性為167人,女性為343人,無性別信息的41人,將男性和女性針對“生育權利與義務”“生育動機與目的”各自發(fā)表的觀點進行統計,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微博、微博評論及抖音評論樣本中男女兩性相關觀點統計情況

    男女兩性針對“生育的權利與義務”和“生育的動機與目的”有不同的觀點。支持“女性有自主作出生育決定的權利”的共計192人次,男性占比23.44%,女性占比76.56%;反對者僅有1人,為男性。支持“生育是女性應盡的責任及義務”的29人次,男性占比89.66%,女性占比10.34%;反對者91人次,男性占比19.78%,女性占比80.22%。支持“生育體現女性的價值與成功”的共計7人次,男性占比85.71%,女性占比14.29%;反對者55人次,男性占比30.91%,女性占比69.09%。支持生育是為了“追求家庭幸福,享受天倫之樂”的共計21人次,男性占比23.81%,女性占比76.19%;反對者40人次,男性占比15%,女性占比85%。支持生育是為了“實現完美完整人生”的共計30人次,男性占比33.33%,女性占比66.67%。支持生育是為了“養(yǎng)兒防老、養(yǎng)老送終”的共計20人次,男性占比45%,女性占比55%;反對者20人次,男性占比5%,女性占比95%。支持生育是為了“傳宗接代、家族延續(xù)”的共計19人次,男性占比73.68%,女性占比26.32%;反對者5人次,男性占比20%,女性占比80%。支持“為種族繁衍、國家強盛而生育”的共計54人次,男性占比87.04%,女性占比12.96%;反對者共計3人次,全部為女性。

    (二)研究結論

    1.新生代群體對女性生育權利與義務的看法形成共識

    從統計結果看,幾乎100%的觀點發(fā)布者支持“女性有自主作出生育決定的權利”。隨著社會的進步,尊重女性生育自主權已經得到新生代群體的一致支持。針對生育是“女性應盡的責任及義務”這一說法,大多數人持反對觀點,但仍有不少用戶表示贊同,說明視生兒育女為女性應盡義務的觀念仍然存在。

    2.新生代女性群體在生育與女性自我價值評價上存在矛盾心理

    統計結果顯示,對于以生育衡量女性價值和評判女性是否成功的主張,女性群體樣本中反對者與支持者之比為38∶1。然而,在生育目的和動機的考察中,針對生育是為了“實現完整與完美的人生”這一觀點,女性群體中反對者與支持者之比為7∶18,這種差異表明了女性存在的矛盾心理,她們既反對以生育來評價女性的價值和是否成功,而內心深處又不自覺地認同生育是衡量女性生命是否完整、人生是否完美的判斷標準之一。

    3.男女兩性在生育觀的多個層面上存在較大差異

    相較女性,男性是“種續(xù)型”生育目的的堅定支持者,其中,支持生育是為了“家族延續(xù)”的男性占比73.68%,支持生育為了“種族繁衍”的男性占比87.04%,占比都遠超女性。相較男性,首先,女性對“發(fā)展型”生育目的認同度低。就生育是為了“追求家庭幸福,享受天倫之樂”這點,男性支持與反對者各半,而女性反對者是支持者的2倍。其次,女性對“生存型”生育目的的認同度也較低。

    (三)討論分析

    相關微博及評論、抖音評論的內容分析客觀呈現了新生代群體關于“生育權利與義務”“生育動機與目的”的基本看法。那么,這些看法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又潛藏著怎樣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

    1.男女兩性生育觀的差異折射出性別不平等問題

    生育主體的權利與義務、動機與目的,既是生育觀的核心內容,也關乎女性的價值與地位,是性別平等問題在生育觀層面的反映。男女兩性在生育觀念上的差異折射出性別不平等的社會現實。一方面,少部分男性仍然固守著生兒育女是女性應盡的義務的觀念,并視其為衡量女性價值和評判女性是否成功的標準;另一方面,一些男性對主張不生育的女性橫加指責。例如,抖音有這樣一條男性用戶評論:“女人不生孩子,屬于自私,對于國家視為不忠,對于家人視為不孝,對于社會視為不義,對于男人視為不仁?!绷硪粭l來自微博的男性用戶評論:“女性,雌性,生物使命之一就是繁衍后代,全世界的所有雌雄分體的生物,雌性生育都是種族使命,一個國家,一個種族不斷壯大需要的就是人數優(yōu)勢,這是女性的生物職責。假如都不生育了,那中華民族早就湮滅在歷史中了……有人,族群才會壯大,你可以選擇不生,但不要鼓勵別人不生,否則你將是種族的罪人?!绷硪粭l男性用戶評論更是直接:“說那么多,還不是自己自私自利而已,女性都這么想,人類不用繁衍?!背诸愃朴^點的大有人在,部分男性把生育問題泛化為道德問題,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對女性加以批判。

    2.新生代女性群體生育觀與個人本位生育決策模式相輔相成

    “享受天倫之樂”“養(yǎng)兒防老”“傳宗接代”曾經是國人觀念中最穩(wěn)固的生育動機與目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以及孩子給父母精神上帶來的愉悅和滿足,在生育目的中的重要性應不斷上升,但此次討論中呈現的結論卻正好相反,女性對“追求家庭幸福、享受天倫之樂”的認同度較低,對“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普遍持反對意見,對“傳宗接代”的提及率明顯低于男性。以往關于新生代女性群體的生育決策研究表明,她們更多考慮的是生育對自己生活造成的壓力、負擔、成本、羈絆等不利影響,更傾向于晚育、少育和不育,更容易接受低生育文化[14]。本研究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新生代女性群體的個人本位生育決策模式與生育目的的相關關系。例如,微博有這樣一條女性用戶的評論:“什么天倫之樂都是騙人的,它會讓你年輕的肉體快速衰老,讓你的青春極速萎縮,到時你除了滿屋等你收拾的垃圾,廚房等你做的菜,洗衣機里等你洗的衣服,和孩子屙在席子上的稀屎,噦在圍嘴上的流食以外,一無所有”(獲贊18次);“每天帶孩子的心酸苦楚自己嘗試還不夠嗎?不得不說不婚不育真的很痛快”(獲贊291次);“一個人自由快樂多好,結婚生娃操心的事情太多了”(獲贊57次);“不是每個有孩子的到了七老八十都能享受天倫之樂,新聞里四五個孩子的到老了沒一個肯接老人回家里養(yǎng)的比比皆是,有孩子的別笑沒孩子的,能笑到最后才是王者”(獲贊244次);“我們?yōu)槭裁匆o丈夫一個交代,難道丈夫是我們的領導?”(獲贊210次)。類似關于生育給女性帶來的壓力和困惑的評論引起了廣泛共鳴。由此證明了生育文化、生育觀和生育決策模式之間的內在關聯。

    3.女性對于自身的生育職能有著不自覺的內在認同

    在研究結論中,我們發(fā)現新生代女性群體在生育與女性自我價值評價上存在矛盾心理。究其原因,以生育來衡量女性的價值與評判女性是否成功,這種標準是外在性的、客體化的,而把生育與生命的完整和人生的完美相關聯,是女性天然生育職能的一種反映,是女性群體的一種內在的、主體化的自我評價,表明女性的內心是認可女性的生育職能以及生育對于女性人生的意義的。例如,抖音有這樣一條女性用戶評論:“我也覺著不生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白來人世間走一次”“這一輩子你難道就不遺憾嗎?沒有生一個自己的孩子”。而“不結婚不生孩子,雖然有時候會覺得缺失些什么,但像老師這樣精致的生活還是會覺得很完美”這條留言反映了評論者的真實心態(tài),既反對以生育來評價女性價值,也覺得不生育是人生的遺憾。換個角度看,女性的這種矛盾心態(tài)意味著,在積極的生育政策支持下,在文明健康的生育文化影響下,女性的生育態(tài)度是可以調整和改變的。

    五、建議

    2016年1月1日起,國家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但近年來,全國出生人口數量卻不像預期的那么大。事實表明,中國早已開啟意愿弱化型、成本約束型的低生育模式,而這種生育模式是內生、穩(wěn)固和常態(tài)化的,僅僅依靠政策的有效放寬,改變不了生育率低迷的狀態(tài)。中國獨特和快速的生育率轉變情況表明:生育文化的力量要大于生育政策的力量[15]。所以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一)重視對新生代群體生育觀的輿論引導

    中國是人口大國,人口問題影響著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及其他方方面面。當前我國人口結構失衡,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新生代群體的生育意愿減弱,低生育率問題愈加凸顯。隨著媒介化社會的來臨,媒介作為一種結構性力量對生活的滲透和影響日益顯著,尤其在社會化媒體這一開放的輿論場中,各種聲音并存,極易誤導大眾。在本研究中,盡管多位明星發(fā)表言論的出發(fā)點并非倡導年輕人不婚不育,而是呼吁尊重女性生育自主權,不要把生育作為衡量女性價值及評判女性成功與否的標準。但明星過于激憤的表達不斷被放大,甚至被誤讀,而且在輿論不斷發(fā)酵的過程中,一些吐槽、抱怨和過于情緒化的表達失之偏頗,引起了眾多網友的質疑和批評,認為明星不該把不婚不育的思想灌輸給青年一代。例如,有微博用戶這樣評論:“不管你說的是否有其他意思,但是已經給很多人傳達一個現代女性不生孩子才能活得瀟灑的思想!咱們國家提倡鼓勵生育,你身為明星帶頭發(fā)表這種敏感言論,帶跑輿論風向,看似你是敢做敢說,但是你想過影響嗎?”這類對明星言論可能誘導年輕一代不婚不育的擔憂不無道理。例如,針對某明星的微博,有一位女性微博用戶回應:“因為你的話讓我更有信心,身邊的環(huán)境和太多人督促你結婚生子,讓自己懷疑堅持自我是不是正確的,但是今天我知道了,自己的人生自己選擇,即使錯了也是自己承擔?!鄙缃幻襟w中明星和“大V”具有明顯的輿論導向作用,作為意見領袖有責任也有義務以理性的發(fā)聲引導新生代群體正確對待生育問題。同時,相關部門對與生育觀相關的討論也應給予必要的關注,一方面,從現有討論中發(fā)現年輕一代生育觀念的演化趨向,以及在生育方面遭遇的現實困境,為輿論引導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另一方面,應對錯誤或不當言論及時做出回應,防止消極影響進一步擴散和蔓延。

    (二)加強對新生代生育觀的合理引導

    長期以來,在傳統的教育體系內,有關生育觀的教育處于缺位狀態(tài)。青年人生育觀的形成要么源于父輩的灌輸,要么來自媒體的示范,并受到生育政策及環(huán)境的影響。從此次事件討論的結果看,實際上,新生代群體的生育觀處于傳統觀念與現代理念并存的矛盾狀態(tài)。例如,雖然絕大多數青年男性承認女性有自主決定生育的權利,同時也普遍贊同“種續(xù)型”生育目的;青年女性既反對以生育來衡量女性的價值和評判女性是否成功,而內心深處又不自覺地認同生育是衡量女性生命是否完整、人生是否完美的標準。本研究雖然印證了新生代女性群體的個人本位生育決策模式與生育目的的相關關系,但是,從討論者的留言看,個人本位生育決策模式并不完全是女性理性自覺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是迫于現實壓力的無奈之舉。

    在中國的傳統生育文化中,子女承載了傳承家族血脈和背負家族榮辱興衰的意義,其實質是將生育及其結果——子女生命異化為某種“工具性”(傳宗接代)和“功利性”(光宗耀祖)的東西。我們在這種文化的迷霧中沉浸得太久,甚至是迷醉其中[16]。在男權文化的長期影響下,在生育工具化和手段技術化之后,包括女性主義者自己也將生育當作了社會競爭的包袱和事業(yè)成功道路的障礙[17]。這些觀念的轉變及矛盾的消解,需要借助教育的力量。相關部門應通過開展系統的生育文化教育,使新生代群體認識到,任何將生育工具化和生育性別差異化的想法和行為,都與生育文明背道而馳,并引導他們樹立“以人為本”的生育責任理念和珍惜生命的意識,正確認知女性生育價值。

    (三)構建性別平等的生育文化

    貝克爾指出,已婚婦女有操持家務的義務,比如照顧孩子、準備食物和做其他家務活動,也許這就是男女之間存在工資差異和工作分離的根源所在[18]。男女性別不同導致社會分工有所差異,而且女性在生育和家庭中付出的勞動是通過自身生產而產生的價值,這種價值區(qū)別于通過交換而產生的物質價值,很容易被忽視和掩蓋。女性生育對社會和國家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其社會價值不亞于物質生產,然而卻一直被主流文化放在沒有社會價值的“私領域”,否定了“人口生產”的社會價值[19]。人口生產是社會延續(xù)發(fā)展所必須的,應該和男性的社會價值同樣受到重視和支持,這需要借助政策宣傳和輿論引導。生育是男女共同注入情感、彼此合作的人口再生產過程。因此,應該強化男性的責任,鼓勵更加友好的性別合作,減輕生育給女性帶來的各種壓力[20]。

    在社會現代化轉型過程中及國家生育政策干預下,20世紀80年代以來形成的“不婚不育、晚育獨生”的生育文化對年輕一代的生育行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新時期國家人口戰(zhàn)略和生育政策發(fā)生轉變的背景下,人們的生育觀也面臨著調整和重構。相關部門有必要加強輿論引導和生育觀教育,完善生育保障制度和政策,基于性別平等視角構建新的生育文化,幫助新生代群體形成更加科學文明的生育觀,并成長為更加理性的生育決策主體。

    猜你喜歡
    生育動機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實現適度生育水平亟需構建生育支持體系
    二語動機自我系統對動機調控策略及動機行為的影響研究
    決不允許虐待不能生育的婦女
    紅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40
    大學生拖延行為:動機與時間取向
    應對生育潮需早做準備
    不能生育導致家庭破裂
    延長生育假要有“兜底規(guī)定”
    公民與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25
    兇手的動機
    動機不純
    乌兰浩特市| 公主岭市| 潮州市| 金山区| 晋中市| 车致| 石屏县| 鲜城| 周口市| 革吉县| 东平县| 龙岩市| 浦城县| 荔波县| 丘北县| 庆阳市| 鄂伦春自治旗| 永丰县| 滕州市| 江川县| 拉萨市| 鄂托克前旗| 朝阳市| 鄂尔多斯市| 余姚市| 靖远县| 上栗县| 连平县| 中阳县| 九龙城区| 静海县| 乌审旗| 新巴尔虎右旗| 页游| 临夏市| 攀枝花市| 沭阳县| 惠安县| 蕲春县| 洮南市| 鄂托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