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 基于新課改的實際要求,當前的初中生物課程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限制,導致部分教師還不能及時轉變和優(yōu)化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學生長時間處于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阻礙了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能力的發(fā)展?;诖耍瑢诵乃仞B(yǎng)視域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策略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 中學生物? 實驗? 探索
一、初中生物課程的教學意義
教師在開展生物課程的教學過程時,為了實現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必須要讓學生先對生物學科產生相對基礎的印象以及概念,掌握一定理論知識的同時,在腦海中可以建立一個適合自己的知識框架。除此之外,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生物課與其他課程是存在一定區(qū)別的,在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中可以感受一定程度的趣味性。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多角度、多方向地對學生開展專業(yè)的綜合訓練,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探尋生物的實際含義,還可以初步體現學生的社會價值。
二、初中生物實驗課堂的現狀
實驗板塊在生物學科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實驗要求學生們親身參與,所以教師應該重視初中生在實驗中的探索過程。教師根據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和教材內容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們能夠通過自我參與逐漸理解實驗的發(fā)展規(guī)律,從中產生成就感,讓學生們能夠樹立學習生物的信心,并且提升自己的科學意識。但是,目前的初中生物實驗課堂并不理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是重視學生們對概念的掌握,學生們會重點學習理論知識,所以對實驗操作造成了忽視。因此,初中生物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念,將學生們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上,找到適合學生們實驗操作的方法,從而構建高效實驗課堂。
三、核心素養(yǎng)下的中學生物實驗教學
(一)實驗強調記憶,手腦并用
生物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盡管教師主觀上都承認實驗很重要,但在日常教學中,由于教學任務重,實驗周期長,他們總是應付一下實驗活動,通過教學視頻或動畫講解實驗過程,得出預定的實驗結論,然后要求學生將過程和結論背下來,這嚴重影響到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進一步提高。例如,在《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都認為學生已經背出實驗步驟,觀察過演示實驗,自認為講得很“透”了,但在學生操作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多問題,如沒有找到明亮的圓形視野,卻以為對光完成了;鏡筒下降時眼睛沒有注視物鏡;視野中因找不到“上”字而大幅移動玻片;觀察過程中仍不停使用反光鏡;不能區(qū)分低倍和高倍物鏡,觀察時先使用了高倍鏡;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使用錯誤。教師面對學生操作問題時,要善于反思教學過程,善于改變。在顯微鏡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適時拋出問題,采用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動手實驗解決疑慮的策略。
(二)情景教學,自主探究
初中生物實驗可以驗證教材知識。眾所周知,知識都是來源于生活的,初中生物是最貼近生活的一門學科,因此生物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生物實驗的時候可以聯系生活,讓學生覺得初中生物貼近生活容易理解,進而激起內心的學習欲望。初中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對知識的把握不到位,但是他們愛動手、愛動腦,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合理設計課堂環(huán)節(jié),不論是授課環(huán)節(jié)還是實驗環(huán)節(jié)都應該以引導為主,并在遇到比較抽象的教材內容時能夠從簡單的生活案例入手逐一講解知識點?;诖?,初中生物教師要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點。例如,在教學“探究植物呼吸作用”時,教師可以利用“水果保鮮”的生活實例導入新課,讓學生回憶生活中常用的保鮮水果的方法,進而設計出一個最好的方案用來保存水果。在水果被放置一段時間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水果的變化,隨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找出發(fā)生變化的原因,進而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空氣含量、溫度、濕度均會影響水果保鮮,根據這些影響因素就可以得出水果的最佳保鮮條件。
(三)利用信息化時代優(yōu)勢,實現微課教學模式
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特性,通過“生物微課堂”將課程實驗內容進行集中整合,通過視頻的形式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實驗課程學習的專注度,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家中自行展開一些生活化的實驗。比如,在“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這節(jié)課的預習教學中,針對其中關于“觀察種子形態(tài)結構”的實驗,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堂的形式開展教學,利用相關動畫、圖片以及視頻資料讓學生先學習相關實驗步驟,在預習課程的過程中記錄相關知識,此外還可以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拓展,添加觀察對象,如蠶豆種子、玉米籽粒、花生種子等等。這樣不管學生在進行課程學習還是在進行課程實驗,都可以相對熟練地進行知識應用或者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習問題。最后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實驗讓學生在家里就可以自己進行實際體驗,如自己在家提前進行實驗操作,使用刀片對浸泡的蠶豆種子進行切割,根據微課展示的視頻圖片對應切割后的蠶豆種子,讓學生找到種子的胚芽、胚軸、胚根。通過學生的自主性實驗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完成各個知識點的掌握和應用。
(四)運用小組合作模式開展中學生物實驗教學
生物實驗是無法離開學生們的團體合作的,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小組合作的實驗內容,讓學生們能夠在團隊合作中吸取他人的優(yōu)點,集思廣益,一起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增強學生們團隊合作的意識和科學實驗的精神。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課堂是學生接受和掌握知識的主要場所。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利用小組合作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目標。
結束語
生物實驗教學是初中生物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豐富學生學習方法的同時,能夠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有效促進學生觀察、探究、分析、動手等能力及科學思維、科學素養(yǎng)等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提升。
參考文獻
[1] 陳昂.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探析[J].華夏教師,2020(01):27-28.
[2] 馮麗波.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9(A3):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