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歡
摘要:高校音樂教育是美育滲透的重要途徑,作為一門人文性和綜合性較突出的學科,音樂教育對學生的綜合成長有重要的作用。奧爾夫教育體系是國際上影響力最廣泛的三大教育體系之一,它以實際操作為主,主張在活動中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要在高校音樂教育中運用奧爾夫教學法,教師需要以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革教學理念為著眼點,將形式生動的教學內容與豐富有趣的教學形式與學生的自主實踐相結合,深刻理解奧爾夫教學法的基本理念,積極探索全新的教學途徑,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個性和心理以及健全人格的目的。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 奧爾夫教學法? 應用途徑
中圖分類號:J6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03-0118-03
高校教育是提高人才培養(yǎng)水平、促進學生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高校音樂教育由于學科的特性,對于人的身心發(fā)展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過程中音樂教學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既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在音樂文化全球滲透、融合的背景下,將奧爾夫教學法引入高校音樂教育中,可以實現民族與多元的教育理念的融合,尋求音樂教育的新思維,更好地推動高校音樂教育的發(fā)展。
一、奧爾夫教學法概述
奧爾夫教學法(Orff-Schulwerk)的創(chuàng)建者卡爾·奧爾夫(1895-1982)是一位德國作曲家,有許多音樂作品,甚至在全世界的舞臺上都有演出。他同時也是位音樂教育改革先驅者,他的音樂教育體系在全世界廣為流傳,教材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他認為,傳統(tǒng)音樂教學法舍本求末,過度強調技巧,卻忽略了音樂的生命、創(chuàng)造和表達。
奧爾夫教學法是一種獨創(chuàng)的、全新的、有別于傳統(tǒng)的音樂教育理念,準確的說,它不是一種具體方法,而是一種思想,一種對待音樂的態(tài)度。它注重音樂教育的情感激發(fā)和體驗,倡導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主體性、主動性、個性化和創(chuàng)造性。借助語言、唱歌、舞蹈等不同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給學生創(chuàng)設“動”起來的環(huán)境,進入到綜合的、即興的音樂學習狀態(tài)中,在動手,動腦,動腳的音樂學習過程中,全身心沉浸在音樂情境和氛圍當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綜合音樂能力的訓練活動。
二、奧爾夫教學法對高校音樂教育的促進作用
奧爾夫教學法對高校音樂教學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奧爾夫教學法有助于高校音樂教育回歸教育的本質。先育人,再教音樂,這一創(chuàng)造性的育人理念對學生的成長及發(fā)展有非常關鍵的影響?!跋扔?,再教音樂”和“訴諸感性,回歸人本”是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認真研究奧爾夫的音樂教育思想和體系,我們會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在高校音樂教育中,教師需要對音樂教育的元素進行分析及研究,了解音樂教育的育人價值和優(yōu)勢,分析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對癥下藥,逐步發(fā)展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音樂感知能力。奧爾夫音樂教育符合新課改對藝術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標準,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實踐和藝術感知,對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fā)展有非常關鍵的影響。
首先奧爾夫教學法的音樂教育思想理論有助于啟發(fā)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針對性地展開音樂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音樂教學的專業(yè)性和綜合性,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變得更加主動和積極,提升個人的音樂涵養(yǎng),主動學習音樂專業(yè)知識,在動手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個人的音樂實踐能力以及感知能力也得到了明顯提升,能夠結合個人的生活實踐經驗主動感知音樂元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高效完成音樂學習任務,提升個人的音樂素養(yǎng)。
其次,奧爾夫教學法的音樂教育育人目的和我們所推行的素質教育中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基本一致,符合當今音樂教育的本質要求,能夠彰顯音樂教育的育人作用以及優(yōu)勢。同時,奧爾夫教學法所帶來的新型教學模式,能夠讓更多的學生在課堂上躍躍欲試,能動性高漲,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之中獲得更多真切地體驗。在這種典型的音樂教學模式下,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及專業(yè)知識更易進一步的積累和提升。
最后,奧爾夫教學法的元素性音樂教育觀點,把音樂教育變成操作性更強的小模塊,由淺到深,讓學生學得更好,記得更牢,學生也會耳目一新,進而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指導下實現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作,最終意識到音樂學習的重要價值,最終產生更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學生鑒賞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提升速度較快,能夠在個人音樂學習興趣的指導下實現高效學習和深入感知。
三、高校音樂教育中的普遍問題和分析
為了構建高效課堂,許多教師積極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策略及手段,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形式多樣的教學策略融入學科教學之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fā)。但是有的教師自身的教學經驗不足,課堂教學脫離學生的實質需求,對一些教學理念的理解以及認知存在許多的片面之處,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一)教學內容不符合學生實際能力,脫離學生實質需求
高校音樂教育涉及到音樂欣賞課、音樂史、樂理知識等課程,課堂教學內容一旦脫離學生的實際能力,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整體的課堂教學氛圍非常被動,學生提不起興趣,課堂教學質量大打折扣。例如對于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學生的音樂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因此學習效率較低、知識吸收速度較慢,對教師比較依賴,課堂教學內容如果不能切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對課堂內容不感興趣,就會進入一種不良循環(huán)。
當代高校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普遍較強,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對此,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以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為依據,靈活利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才能踐行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但是有的教師過于注重主觀判斷,按照傳統(tǒng)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模式來教學,學生的學習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最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大打折扣。
(二)學習和認知不足,導致教學模式單一
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經驗與自身的教學認知存在密切的聯系。正確的教學認知有助于教師在后期教學改革實踐的過程中變得更加主動,堅持良好的教育教學方向,確保課堂教學能夠回歸正軌。但是有的教師對一些教學理念的理解還不夠全面以及深刻,出現了許多認識上的偏差。不夠重視教學法的靈活應用以及全面貫徹,往往認為某些教學法只能夠提供理論上的支持,無法落到實處,缺乏實際應用上的指導價值。
另外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不足,缺乏教學的靈活性,教學模式單一,導致課堂沉悶,課堂師生互動匱乏,學生的參與能動性不足。
(三)教學評價機制過于單一,難以發(fā)揮指導作用
教師對現代化育人理念的認知不夠深刻,仍然以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機制為主體。中國音樂教育最初的模式是單純地教唱歌,教材也主要是以一首一首的歌曲體現的,后來逐漸變化,內容和形式更豐富,部分學校也學一點器樂技巧,但學生主要是模仿現成的音樂藝術作品,比較被動。教師認真地追求著“出成果”,嚴厲地對待學生,學生自然會感到一股莫名的壓力。在音樂方面人的先天素質客觀上有著很大差異,就中國原有的課程要求來說,總會有一部分學生達不到教學目標,于是他們對音樂“敬而遠之”,容易對課程產生逆反心理。
四、高校音樂教育與奧爾夫教學法的有效融合
基于高校音樂教育現狀的種種不足,為了充分彰顯奧爾夫教學法的能力培養(yǎng)作用以及價值,高校音樂教師需要著眼于目前的困境,分析奧爾夫教學法的切入點,結合學生的學情來調整教學思路,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實踐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讓學生能夠有展示自我的動機和意愿。另外,教師個人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主動學習和了解奧爾夫教學法的精髓所在,通過合理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在教學中融入奧爾夫教學法。
(一)深入了解學生實質需求,找準教學內容
奧爾夫教學法的主要內容包括節(jié)奏感知,聲勢律動,旋律練習,即興創(chuàng)作等,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綜合運用奧爾夫教學法,由此喚醒學生的音樂感覺,激發(fā)興趣,從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音樂要素,理解音樂結構,體驗樂曲情緒變化等。
例如同樣是節(jié)奏的教學,音樂專業(yè)的學生有一定的樂理基礎,教師就可以適當提升節(jié)奏型的難度,如更多的四十六節(jié)奏,附點節(jié)奏等等,結合學生的薄弱之處和實質需求來挑選教學內容。而對于非專業(yè)的學生而言,可選擇相對簡單的節(jié)奏型,如四分音符節(jié)奏、二八節(jié)奏等等,節(jié)奏教學可以采用體驗式的身體律動,合作完成一套完整的節(jié)奏訓練,在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節(jié)奏感。
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以及教育背景有所區(qū)別,在此基礎上所產生的學習需求存在明顯的區(qū)分。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及方向,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找準奧爾夫教學法的滲透點以及突破口,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更多學習音樂技巧、發(fā)展音樂能力的機會。
(二)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奧爾夫教學法符合音樂教學改革的本質要求,對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高校音樂教學改革有非常關鍵的影響。在開展奧爾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針對性的教學形式為依據,著眼于整體的音樂教學現狀,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來引導學生實現有效學習。比如,對于非專業(yè)學生而言,面對復雜曲調的歌曲,奧爾夫教學法并不強調他們的唱譜能力,而更多地采用聽唱和律動結合的方式,在活動中讓學生體驗音樂的情緒變化和不同歌曲的風格特征。在樂譜教學中,有的學生學習基礎比較薄弱,有的學生基礎較好并且能動性較高,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進行分組分階梯要求,這一點對體現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促進奧爾夫教學法的全面滲透及落實都有非常關鍵的影響。
奧爾夫教學所呈現出來的教學方法不是單一的,它強調,作為音樂而言,材料也應是多樣的,畫面中有節(jié)奏,節(jié)奏中有律動,律動中有欣賞,在有機整合中,讓學生在音樂中記憶、感知、注意、體驗等,從而最終喜愛音樂。
奧爾夫教學法是循序漸進的,例如在課例《馬勒第一交響曲》中,從大家耳熟能詳的《兩只老虎》入手,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先從歌曲節(jié)奏入手,用手拍出節(jié)奏,讓學生猜出兒歌的名稱,在穩(wěn)定節(jié)奏的基礎上,再加入旋律,分組進行經典的卡農式訓練。從《馬勒第一交響曲》中提煉曲調元素,再次強調主旋律,最后進行完整的音樂賞析,這樣是將動作、語言、音樂有機結合在一起,降低音樂欣賞難度,激發(fā)學生興趣,通過律動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性,社會性和互動性,使學生體驗到奧爾夫原本性的教學理念。
(三)構建完善的教學評價機制,指導教育教學改革
良性的教學環(huán)境離不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只有構建完善的評價機制,才能夠確保音樂教學活動的有效落實。教師需要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著眼于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學習心態(tài),主動調整評價模式以及評價手段,體現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另外,評價標準的制定也非常關鍵,教師需要在課前做好準備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明確具體的評價標準,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保障教學質量,及時給予學生方向上的肯定以及鼓勵,避免學生出現偏差。
正如奧爾夫教學法所強調的,教師需要始終秉承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育人理念以及原則,學會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正確看待學生的錯誤。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意識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懷以及肯定,進而產生更多的學習自信心和能動性。
五、結語
奧爾夫教學法的靈活應用有助于改進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讓高校音樂教育變得更加生機和富有活力。教師需要勤于學習,善于總結一些先進教學理念的精髓,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在關注學生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的學習和提升的同時,不忘“育人”這一最基本的出發(fā)點,突破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的束縛以及障礙,在“先育人,再教音樂”和“訴諸感性,回歸人本”的育人理念下構建新課堂。
參考文獻:
[1]廖麗丹.奧爾夫教學法在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藝術家,2020 (01):110-110.
[2]陳丹.奧爾夫教學法對小學音樂教育的意義及應用研究[J].小品文選刊:下, 2020(03):224-224.
[3]魏方笑.淺談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參花,2020(10):144.
[4]林婷婷.奧爾夫教學法在幼兒節(jié)奏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讀天下(綜合),2020(04):1-1.
[5]趙玲.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科技資訊,2020(07):100+102.
[6]徐思宇,李銘心,張馨月.奧爾夫教學法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本土化探索[J].中外企業(yè)家,2020(04):202-203.
[7]王曦.高校音樂專業(yè)教育教學融合本土民族民間音樂路徑探析[J].北方音樂,2020(06):185-186.
[8]陳瀟.巧用奧爾夫教學法,構建高效小學音樂課堂[J].北方音樂,2020(06):19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