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霖,潘玉君
(云南師范大學地理學部,云南 昆明650500)
國內外學者對人口年齡結構變動與居民消費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至今尚未得出明確結論證明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因此,學術界對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和居民消費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較為廣泛而深入地探討,主要分為理論學派和實證學派兩個派別。
在理論層面,最早提出該研究問題的是Modigliani 和Brumberg(1954)在《效用分析與消費函數的橫斷面資料的解釋》一文中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說理論,該理論以人的生命為周期,從宏觀視角系統(tǒng)闡述了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對居民儲蓄的影響,進而將消費與一生收入和財產聯系起來,印證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對居民消費的影響。 Samuelson(1958)和Neher(1971)以家庭為研究單位,將各人口年齡段的消費、儲蓄特性做定性評價,提出了家庭儲蓄需求模型理論,并通過定量分析得出各人口年齡段對居民儲蓄的影響。 該理論進一步從微觀視角闡述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對居民消費的影響。 在理論層面的相關探討都是通過直接研究居民儲蓄等相關問題引出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并沒有從與居民消費直接相關的消費因素去探討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對居民消費的影響。
在實證層面,由于實證模型選用的多樣性和實證方法應用的差異性,運用不同測算方法和不同指標數據測算得出的結果具有差異性。 王晉玲和公亞麗(2020)運用系統(tǒng)GMM 模型分析人口年齡結構變動、收入水平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程度,結果表明老齡化的加劇抑制了消費的增長,少兒撫養(yǎng)比對消費具有正向作用。 郭易楠(2020)運用動態(tài)時間序列進行實證分析,研究少兒撫養(yǎng)比、老年撫養(yǎng)比和居民消費選擇的相互關系,認為少兒撫養(yǎng)比與居民消費選擇呈正向關聯,老年撫養(yǎng)比與居民消費呈負向關聯。 李曉嘉和蔣承(2014)采用中國家庭動態(tài)追蹤調查截面數據,研究我國農村家庭消費傾向與人口年齡結構的關系,結果表明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對農村家庭消費傾向具有顯著影響,少兒撫養(yǎng)比對農村居民消費傾向具有顯著的負向效應,老年撫養(yǎng)比對農村家庭消費傾向具有顯著的正效應。 郝云飛和臧旭恒(2017)運用CFPS數據研究中國家庭“尊老”與“愛幼”消費差異性分析,結果表明子女對家庭消費的作用顯著大于老人,并且發(fā)現家庭和社會的“選擇偏差”是目前老年人口和少年兒童消費差異的重要來源。 由于學術界尚未對人口年齡結構與居民消費的關系問題給出明確的答案,因此需進一步對此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 基于此,論文針對云南省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的現實情況,綜合考慮居民消費水平和居民消費率兩方面因素,運用VAR 模型分析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對云南省居民消費質量的影響。
云南省位于我國西南邊陲,地理位置特殊,是我國面向南亞和東南亞的重要門戶。 從全國范圍來看,云南省經濟相對落后,經濟發(fā)展水平不高。 截至2018 年底,云南省人口總數為4829.5 萬,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90‰,社會總撫養(yǎng)比為38.2%,其中少年兒童撫養(yǎng)比為25%,老年人口撫養(yǎng)比13.2%。云南省是少數民族大熔爐,獨特的民族構成也催生了云南省獨特的生育政策,同時,“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的人口政策對云南省人口年齡結構的調整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消費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是保障國民經濟正常運行的關鍵因素。 居民消費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其中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居民的消費配比,進而影響居民的消費結構和消費質量。 同時,居民消費率和居民消費水平的綜合作用結果能更加全面地衡量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對居民消費質量的影響。 因此,研究云南省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動對居民的消費率和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顯得尤為必要。
根據數據的科學性、可得性、代表性原則,選取云南省人口數、勞動人口數、少年兒童撫養(yǎng)比、老年人口撫養(yǎng)比等相關人口指標,選取居民消費水平、居民消費率等相關經濟指標。指標數據均來自《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00~2019》《云南統(tǒng)計年鑒2000~2019》《中國人口和就業(yè)統(tǒng)計年鑒2000~2018》、國家統(tǒng)計局官網。
運用我國2000 ~2017 年間的居民消費數據作為面板數據,通過數據取對數的方法降低數據對分析結果的影響。 其中,經濟指標:居民消費水平用HCL 表示,居民消費率用CCR表示;人口指標:少年兒童撫養(yǎng)比用CDR 表示,老年人口撫養(yǎng)比用EDR 表示,勞動人口占比用WDR 表示。
向量自回歸模型,即VAR 模型,是一種非結構化模型,其變量之間的關系并不以經濟理論為前提基礎。 該模型常用來預測相互聯系的時間序列以及分析序列的隨機擾動對變量的動態(tài)影響。 論文選用人口年齡結構作為變量,選取2000~2017 年的人口數據進行序列模擬。 VAR 模型的建立必須是在長期均衡關系的前提條件下進行,所以在開始VAR模型建模之前要進行ADF 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協整檢驗等,以下列出所需的前期準備結果見表1、表2、表3。
表1 各級序列的ADF 檢驗表
?
表2 格蘭杰因果檢驗表
?
續(xù)表
?
表3 協整檢驗表
?
通過以上檢驗后,構建VAR 模型,模型表達式為:
Y
為k
維內生變量向量;Y
(i
=1,2,…,p
)為滯后內生變量向量;X
(i
=0,1,…,r
)為d
維滯后外生變量向量;p
,r
分別是內、外生變量的滯后階數;A
是k
×k
維隨機變量;B
是k
×d
維的系數矩陣,以上矩陣是預計參數矩陣。U
是由k
維隨機誤差構成的向量,其元素之間可以同期相關,但不能同模型右邊的變量(滯后項)相關;Y
是具有p
階滯后期的VAR(p)模型。 根據VAR 模型不同滯后階數的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CDR、WDR 對HCL 模型滯后期為3 期,因此應該構建的模型為CH -VAR(3)、WH-VAR(3),EDR 對HCL 模型滯后期為1 期,因此應該構建的模型為EH -VAR(1);CDR、WDR 對CCR 模型滯后期為3 期,因此應該構建的模型為CC-VAR(3)、WC-VAR(3),EDR 對CCR 模型滯后期為1期,因此應該構建的模型為EC-VAR(1)。根據不同滯后期構建人口年齡結構變動與居民消費質量的VAR 模型方程,并進行結果分析,其中,少兒撫養(yǎng)比對居民消費質量的實證分析結果如下:
從表4 可以看出,少兒撫養(yǎng)比對居民消費水平、居民消費率具有較為明顯的阻礙作用,這說明云南省的少年兒童消費水平仍處于較低的水平。 從宏觀少年兒童的消費水平分析,少年兒童的消費途徑主要包括衣、食、娛、教育等方面,其中云南省教育水平的發(fā)展較國內其他高發(fā)展水平城市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教育消費投入很大程度上是阻礙少年兒童消費水平的關鍵因素。
表4 少年兒童撫養(yǎng)比對居民消費質量影響的模型結果
?
續(xù)表
注:()中數據代表標準誤差,[]中數據代表 統(tǒng)計量,下同。
?
老年人口撫養(yǎng)比對居民消費質量VAR 模型的測算結果如下:
根據表5 結果可以看出EDR 對HCL 的模型擬合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云南省老年人口撫養(yǎng)比并沒有對居民消費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進而說明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質量沒有直接影響。 就云南省省情分析,云南省人口老齡化程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并且云南省老齡化水平并無明顯增大趨勢主要得益于云南省獨特的人口政策。 云南省依托國家宏觀生育政策,結合本省少數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特點,對部分特有少數民族和邊境村少數民族提供生育三胎的優(yōu)惠政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省內人口老齡化的深化程度,保護特有民族人口的增長,使得少年兒童撫養(yǎng)比和勞動人口占比相對較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居民消費的增長。
表5 老年人口撫養(yǎng)比對居民消費水平影響的模型結果
?
勞動人口占比對居民消費質量VAR 模型的測算結果如下所示:
通過表6 模型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勞動人口占比對居民消費質量具有顯著的拉動作用。 勞動人口的經濟創(chuàng)造價值與消費發(fā)展水平成正相關關系,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是勞動人口消費水平較高的主要原因。 居民消費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勞動人口創(chuàng)造的,因此勞動年齡人口對居民消費率的影響處于較高水平。 財富創(chuàng)造是促進消費增長的重要因素,因此,勞動人口的消費質量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其他年齡結構人群的消費質量。 居民消費率的提高在整個國民經濟發(fā)展中同樣具有重要作用。
表6 勞動年齡人口占比對居民消費水平影響的模型結果
?
運用居民消費水平和居民消費率兩個與居民消費直接相關的經濟指標,通過VAR 模型分析云南省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對居民消費質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少兒撫養(yǎng)比對居民消費水平、居民消費率具有較為明顯的阻礙作用;老年人口撫養(yǎng)比并沒有對居民消費水平、居民消費率產生直接的影響;勞動人口占比對居民消費質量具有顯著的拉動作用。 針對云南省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的現實情況,綜合考慮居民消費水平和居民消費率兩方面因素,分析其對云南省居民消費質量的影響結果,并提出提高消費水平促進經濟發(fā)展的對策建議。
收入是拉動消費的馬車,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 就目前云南省收入水平來看,云南省居民總體收入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總體落后,消費水平不容樂觀。 云南省是西南地區(qū)旅游資源相對豐富的省份,旅游拉動居民收入已然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重要發(fā)展路徑,通過發(fā)展地區(qū)旅游帶動居民收入不失為一種創(chuàng)收途徑。
云南省依據重點產業(yè)發(fā)展若干意見等相關產業(yè)發(fā)展精神,著力發(fā)展云南省八大特色產業(yè),將傳統(tǒng)初級產品優(yōu)勢轉化為半成品以及成品優(yōu)勢,帶動當地勞動力就地就業(yè),同時吸納外來人才拉動相關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 產業(yè)的轉型升級實現了“三、二、一”產業(yè)發(fā)展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就業(yè)結構從“一、三、二”向“三、二、一”模式轉變,進而提高當地居民收入,促進消費質量提高。
就業(yè)是經濟來源的基礎,是保障消費的內生動力。 行業(yè)的就業(yè)準入準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勞動人口的順利就業(yè)。 在中低級產品加工等相關耗用單純勞動力的產業(yè)部門可適當放寬入職準入準則,在一些高新技術科技含量高的產業(yè)部門應大膽吸納當地高校人才就地就業(yè)。 讓資源、環(huán)境、政策、福利優(yōu)勢轉化為其為該城市創(chuàng)造更大財富的基礎和前提。 隨著我國老齡化水平的提高,原有消費模式、產品結構、消費理念已不適應當今經濟社會的發(fā)展。 轉變各行業(yè)的發(fā)展模式,開發(fā)新產品、滿足少年兒童和老年人的生活需要,為多元化消費的實現提供物質基礎。
全國進入2020 年脫貧攻堅的收官時期,云南省依托全國脫貧工作精神,通過產業(yè)金融扶貧、異地扶貧搬遷、深度貧困地區(qū)脫貧攻堅等精準扶貧專項任務,根據地區(qū)特色精準施策,加大貧困地區(qū)的財政投入,進一步縮小農村與城鎮(zhèn)差距,同時適當增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豐富地區(qū)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充分開發(fā)民族特色文化因素,抓住非遺產品的開發(fā)與升級,實現“小工藝、大制作”,促進地區(qū)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提升居民消費意愿。
社會福利保障與居民的消費質量息息相關。 因此,在中央與地方社會福利保障總體框架下,結合云南省實際,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效率,加大基本公共服務投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建立權責清晰、區(qū)域均衡、標準合理、財力協調、保障有力的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機制。 同時充分考慮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財力和基本公共服務成本差異較大的實際情況,做到社會福利保障向困難地區(qū)傾斜,合理制定保障標準,逐步扎實推進義務教育均等化、貧困學生資助、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均等化、基本就業(yè)服務、養(yǎng)老保險全覆蓋、基本生活救助和基本住房保障的實現,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消費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