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芳 王巖軍 宋淑紅 郄永濤 張丹
[關鍵詞]尋常痤瘡;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酪氨酸激酶受體B;抑郁;相關性
尋常痤瘡是一種多因素疾病,與毛囊、皮脂腺相關,可發(fā)生炎性和非炎性病變[1-2]。其發(fā)病機制歸因于皮脂分泌增加,炎癥過程,濾泡過度增殖和痤瘡丙酸桿菌的增殖[3]。導致痤瘡患者的身體及心理健康受到影響。有研究顯示,一部分面部痤瘡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抑郁,神經(jīng)內分泌自身免疫功能障礙和紊亂,皮膚炎癥反應增強T細胞浸潤水平是幾種機制之一[4],這被認為可能是潛在的原因連接尋常痤瘡與焦慮和抑郁,但確切的機制仍然缺乏依據(jù)。很多研究表明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受體B(Tyrosinekinase re-ceptor B,Trk B)途徑可以調節(jié)一些神經(jīng)遞質[5],這條通路已經(jīng)牽連到了病理生理學和抑郁癥的臨床治療。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清BDNF、TrkB水平差異對尋常痤瘡患者嚴重程度的影響及其與患者抑郁狀況的相關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擇2016年1月-2018年1月筆者科室收治的200例尋常痤瘡患者為研究對象,設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臨床皮膚病學》的診斷標準;②年齡15~45歲;③入組前4周未進行抗抑郁治療;④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有惡性腫瘤及其他嚴重疾病者等;②由化學物質或者藥物引起的職業(yè)性痤瘡或藥物性痤瘡等;③服用過異維A酸治療者。同時收集筆者醫(yī)院同期健康體檢者51例為對照組,兩組臨床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見表1。
1.2 評估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 Scale,HAMD)及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 scale,SDS)[6]對兩組研究對象治療前后抑郁情況進行測定,分數(shù)越高抑郁程度越高。
1.3 檢測方法:采集所有研究對象清晨時的空腹靜脈血5ml,室溫血液自然凝固15min后,3 000r離心5min后收集上清液,將內含細胞的沉淀物加入PMSF液制備細胞裂解液,采用BCA法測定蛋白的濃度,取細胞裂解液到樣品孔中,用Westernblot法測定BDNF、TrkB蛋白水平,進行SDS-PAGE凝膠電泳,轉膜、封閉,分別加入BDNF(稀釋濃度1:50)、TrkBa(稀釋濃度1:200)一抗,4℃孵育過夜,隨后用PBS洗滌清洗3次,每次5min,隨后分別加入加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山羊抗兔二抗(稀釋濃度1:800),在室溫下置于搖床孵育1h,孵育后再同樣用PBST清洗3次,內參使用的是β-actin,進行ECL檢測,顯影。使用QuantityOne 5.0軟件對BDNF和TrkB的光密度值進行分析,并對BDNF和TrkB相對表達量進行計算。
1.4 判斷標準:①抑郁自評量表(SDS):量表有20項問題,由患者根據(jù)自己目前心理情緒狀況作出回答,主要評定癥狀出現(xiàn)的頻度,評分>41分為抑郁;②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用于對情緒進行評估,一般在10~15min完成,包括17個項目條例,超過24分為研究對象嚴重抑郁;8~24分為研究對象有輕度到中度抑郁;低于7分為研究對象無抑郁癥狀;③痤瘡分級:Ⅰ級為僅有粉刺,Ⅱ級為有炎性丘疹,Ⅲ級為出現(xiàn)膿皰,Ⅳ級為有結節(jié)、囊腫。
1.5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 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 檢驗;基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采用Pearson進行相關性分析。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清BDNF、TrkB水平:觀察組BDNF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而TrkB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2.2 觀察組不同分級患者血清BDNF、TrkB水平比較:隨著病情加重,患者血清BDNF水平明顯降低(P <0.05),而TrkB水平明顯升高(P <0.05);觀察組Ⅳ級患者血清DNF水平明顯低于Ⅰ級、Ⅱ級和Ⅲ級患者,而TrkB水平明顯高于Ⅰ級、Ⅱ級和Ⅲ級患者,差異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觀察組不同分級患者SDS、HAMD評分比較:隨著病情加重,患者SDS、HAMD評分明顯升高(P <0.05),觀察組Ⅳ級患者SDS、HAMD評分明顯高于Ⅰ級、Ⅱ級和Ⅲ級患者,差異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2.4 相關性分析:將觀察組血清BDNF、TrkB水平與SDS、HAMD評分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血清BDNF與SDS、HAMD評分呈負相關(r =-0.462和-0.431,P <0.05),血清TrKB與SDS、HAMD評分呈正相關(r =0.337和0.342,P <0.05)。
3 討論
有關尋常痤瘡患者抑郁的研究已成為皮膚病研究中的熱點,近年來,國外相關研究將痤瘡患者抑郁等心理狀況改善作為評價治療效果的標準之一。
BDNF作為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員之一,有著促進神經(jīng)元修復、軸突再生及調節(jié)突觸可塑性和傳遞神經(jīng)遞質等功能,是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的特異性受體[8-9]。BDNF的作用必須通過TrkB受體酪氨酸磷酸化來實現(xiàn)。已有研究表明,BDNF或TrkB均與痤瘡存在密切聯(lián)系,但關于兩者聯(lián)合對尋常痤瘡患者進行的研究較少[9]。抑郁與海馬及其周圍部位損傷會導致突觸聯(lián)系中斷,BDNF可以與其受體TrkB蛋白相結合,并逆轉突觸的丟失,促進海馬神經(jīng)的再生[10]。在此基礎上,其還能夠改善細胞信號的傳導,進而穩(wěn)定基因的表達,減輕抑郁程度。從本次研究結果可見,觀察組患者的BDNF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而TrkB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是,當人體產生焦慮等信號后,將刺激垂體-腎上腺體系,引起腎上腺皮質激素大量分泌,大量腎上腺素進入人血液后,使硫酸脫氫表雄酮-游離睪酮等的合成增加,硫酸脫氫表雄酮-游離睪酮水平失衡將加重皮質的損傷[11]。隨著病情加重,觀察組Ⅳ級患者血清BDNF水平明顯低于Ⅰ級、Ⅱ級和Ⅲ級患者,觀察組Ⅳ級患者TrkB水平明顯高于Ⅰ級、Ⅱ級和Ⅲ級患者,提示BDNF和TrkB參與了痤瘡的病理過程,這也證實了血清BDNF和TrkB水平能夠作為尋常痤瘡的生物學標記物。
將觀察組血清BDNF、TrkB水平與得到的SDS、HAMD分值進行分析,尋常痤瘡患者血清BDNF與SDS、HAMD評分呈負相關,TrkB水平與SDS、HAMD評分呈正相關。發(fā)現(xiàn)痤瘡嚴重者的HAMD和SDS評分值高于較輕者,中重度痤瘡患者更易引起焦慮和抑郁。結果提示,由于機體BDNF可穿過血腦屏障,外周血的BDNF濃度可在一定程度反映腦組織中BDNF水平,而海馬、前額葉皮質等腦組織中BDNF水平與抑郁的密切聯(lián)系已經(jīng)在大量實驗中得到證實。近年來,研究者們認為血清BDNF水平可作為抑郁疾病的生物學指標[12]。BDNF在人血清中含量很高。過去的臨床經(jīng)驗一致報道了抑郁癥患者的BDNF水平低于健康人,這種降低在一些病例中是和特定的抑郁評定量表的高分值相關的,且抑郁癥患者的TrkB水平是高于正常人的。而給予抗抑郁治療后,血清中BDNF水平出現(xiàn)了顯著的升高趨勢,TrkB水平降低[13]。在臨床實踐中,這種血清學檢測方法可能成為一種對尋常痤瘡者患者病情及預后判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方便、可靠的檢測手段。
本次研究對尋常痤瘡患者進行抑郁等心理評估,檢測患者血清BDNF、TrkB水平,并對其水平與SDS、HAMD評分進行相關性分析,為探究其發(fā)生、發(fā)展的因素以及對病情治療及預后判斷提供重要參考。尋常痤瘡患者血清BDNF降低,而TrkB水平升高,與患者抑郁狀況有一定關系,值得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