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政榮
摘要:從數學學科的特點來說,其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枯燥性,而低年級的小學生年齡較小,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有限,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時常陷入難以理解數學知識的窘境。面對這一現狀,基于小學低年級數學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借助積極有效的手段,對枯燥、抽象的數學內容進行轉化,使其成為具有現實意義的內容,引導學生在生動活潑、充滿個性化的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并完成相關知識的學習。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策略
在素質教育不斷推行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做出改變,積極采取趣味性教學方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及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一、結合游戲教學法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興趣傾向和性格特點,積極地開展趣味性教學,結合教學內容,有效地發(fā)掘游戲教學的價值,并探索如何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有效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應用,切實地進行學情分析,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促進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效果的改善,同時尊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有效的教學方法開展實際教學。小學數學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充分了解學生認知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切實運用游戲教學法來促進小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授“十以內加減法”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游戲教學法,引導學生開展速算活動,采用小青蛙搶灘登陸游戲,引導速度快的學生通過速算不斷地“搶灘登陸”,奪取游戲的勝利,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游戲的氛圍中不斷地成長和進步。
二、運用教具進行趣味性教學
在之前小學數學課堂之上,教師運用的方法有些過于簡單,對于現如今學生的需求已經不能滿足了。只憑借在課堂上的口述,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真正的吸收和理解。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的興趣,才會使學生對小學數學課程的認識度上升。教具的運用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孩子在成長的階段中思維都要經過從具體到抽象的轉變。所以在低年級這個年齡階段,教師適當運用教具進行輔助教學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如果單純靠口述等方式,可能會造成學生對于知識理解的過于表面。但是運用教具配合教學,讓學生的思維具體化,使學生對于知識的認識會更進一步。例如,在小學數學教材《加減法》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主要的教學任務是要讓學生理解、體會到“加減法”這一運算的規(guī)律,讓學生會進行簡單的加減運算。在這一單元的學習過程中,可以運用教具進行輔助。教師可以請學生把自己鉛筆盒里的鉛筆都準備好,教師進行出題。例如“1+1”這種公式請學生進行運算時,可以讓學生準備一根紅色的鉛筆再拿一只綠色的鉛筆放在一起,請學生數一數不同顏色的鉛筆一共有幾只。這樣的做法可以先讓學生體會加法的規(guī)律,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動手操作,讓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體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在學習減法時也與加法同理,請學生準備兩根不同顏色的筆去體會“1-1”的減法公式規(guī)律。學生在教具的輔助下可以輕松地得出簡單加減法的答案,只有學生親自動手去體會和感受了這一節(jié)課獨特之處,學生才能更加充分地體會到趣味性教學的樂趣。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快樂的課堂之中,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學數學趣味性的課堂里,這也是教師想要達到的效果。
三、培養(yǎng)學生動手習慣
為了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動手習慣,教師首先要提高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進而為趣味化小學數學教學的開展創(chuàng)造條件。眾所周知,數學教學具有復雜性,小學生的思維還處于初期發(fā)展時期,不具備明顯的理性和定性。若保證其能夠對數學理論有深透性領悟,就應當由教師在宣講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數學專業(yè)理論展開深化分析和領悟。所以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還需要通過對信息技術和智能終端設備的合理運用,創(chuàng)新升級教學方式。如此一來,就會促進教師借助多元化素材的運用,來對學生的高成效學習奠定堅實的前提保障。如果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可以促進學生深切意識到探究數學專業(yè)奧秘的趣味,助力教學體系進一步完善,使得復雜的數學理論變得通俗易懂。不僅如此,教師還應將專業(yè)理論與理論運用結合起來,助力學生解決一系列數學難題。這還應當由教師在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了解學生的普遍天性及其思考模式,繼而有效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驗證現實環(huán)境中的數學問題,促進學生深切感受到在現實環(huán)境中隨處可見數學元素,進而知曉學習數學的現實效用,調動學生探索數學專業(yè)奧秘的熱情和積極性。比如,在引導學生了解20以內的數字時,教師就需要提前要求學生完備具有關聯性的圖片,如此一來,就會助力學生在長期的相關學習中建立和發(fā)展正確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具備高度的數字敏感力,強化學生思維拓展力,提高學生繼續(xù)參與數學教學的熱情和信心再比如,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富有趣味元素的課外實踐活動“畫一畫""看一看”等。借助這種教學方式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防止學生在課堂上走神,提高教學質量,也能夠幫助小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熟練掌握數學規(guī)律。
四、構造有效的教學情境
數學本身就源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如果能夠將數學課程與生活密切關聯,不僅能夠很好地解決生活中很多問題,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類似的情境,通過形象逼真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使整個數學課堂更具趣味性。在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時,教師一定要結合低年級學生當前的生活狀況。比如在學習《圖形》這一課時,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圖形的特點及構造,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折紙比賽,在比賽的過程中觀察誰能夠折得又快又好看。有的人能夠折出紙船,有的人折干紙鶴,規(guī)定的時間內小紅折出了15只小船,小麗折出了19只千紙鶴。通過這些信息讓學生們回想自己發(fā)現了哪些問題?折紙的過程中是否觀察到圖形的變化?而這些圖形當中是否有自己認識的?通過這樣五彩繽紛的實際操作讓低年級學生在數學課中也能夠感受到無限的趣味,此外這一方式也被當作了教學游戲。在此過程中注入的數學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認識數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游戲情境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
結語:總之,對于小學生而言,低年級階段學生年齡較小,心智不成熟且抽象思維及邏輯思維都相對較弱,因此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學習困難而失去對數學的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趣味性教學方式,通過多樣化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切實有效地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黃甫銀. 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J]. ?2020.
[2]敖日來. 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的實踐與研究分析[J]. 好日子, 20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