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形成的對祖國摯愛的深厚情感,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部編版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下冊的教材內容從國情國策層面無一不滲透出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念,處處都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要求,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藍本。用好《道德與法治》教材,發(fā)揮道德與法治課堂愛國主義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在課堂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為國家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以下是我在課堂中的愛國教育滲透事例。
一、在了解國史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九年級上冊教材中的第一單元是“富強與創(chuàng)新”。教材簡單介紹了我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飛躍。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延伸下我國站起來的過程,我們國家經歷過的悲痛、苦難和屈辱,這個學生學過歷史課,多少也會知道些。比如清政府的割地求和、八國聯軍侵華、火燒圓明園、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等等,教學生這些中國史不是延續(xù)仇恨,而是讓學生不要忘了我們的民族屈辱,不忘歷史,以史為鑒,告訴每一個中華兒女國恥在心、重任在肩、吾輩當自強!通過對中國史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我們今天的繁榮富強來之不易,要倍感珍惜,增強他們的使命感和愛國情。
二、在學習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文化中培養(yǎng)愛國情感
九年級上冊教材的第三單元“文明與家園”中,第5課學習我國的文化。我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歷久彌新,薪火相傳。中國民族對人類文明發(fā)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與埃及、印度、古巴比倫一同享有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稱。而到了今天,其他的三個文明古國都因為各種原因文明被中斷或者被取代,而唯獨中國文明是唯一沒有被中斷的文明古國。中華文化流傳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中國的青銅文化,四大發(fā)明在當今社會仍有著巨大的作用;中國的萬里長城是世界建筑八大奇跡之一;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在燦爛的文化長河中留下輝煌的篇章;中國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也展現出中國的過人才華。通過對學生進行中華燦爛悠久的文化學習,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聯系社會熱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道德與法治》課程對時政熱點的要求很高,所以道法老師的時政敏銳度也要緊跟要求。講到科技創(chuàng)新的時候,我們可以引用美國對中國的科技打壓,對中國華為的各種打壓,甚至不惜聯合加拿大對華為高管孟晚舟進行扣押。而面對各種壓力,中國所表現出來的是破釜沉舟,有力的反擊。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在面對自己的女兒孟晚舟被扣押,表現出來的是顧全大局,甚至說:“我已做好一輩子不見女兒的準備!”就是為了不向美國屈服。這體現出來的大局擔當和愛國思想,是學生很好的榜樣。在講到我們國家綜合國力增強的內容時,可以列舉我國取得的科技成就,比如:嫦娥五號探測器從升空到完成采樣任務、中國的復興號高鐵、港珠澳大橋的順利通車、北斗系列衛(wèi)星的發(fā)射成功等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也點燃學生的愛國之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重視多媒體教學,多元化展示愛國教育
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老師苦口婆心說百遍,不抵學生網上溜一圈”。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學生的知識面越來越寬廣,思維更活躍,反應更敏捷。如果課堂上的愛國教育,僅僅停留在老師的口頭說教,所起到的效果不會很好。所以我們在進行愛國教育的時候要重視多媒體的運用,視聽結合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在講到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的時候,我們可以引用電影《紅海行動》的片段,在復雜動蕩的國際環(huán)境下,中國不放棄任何一個中國公民,讓學燃起對國家的熱愛之情。又比如講到中國的外交政策時,我們也可以引用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華春瑩的外交發(fā)言視頻:中國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國了,中國從不欺凌霸凌他人,但中國人也是有原則的,也是有骨氣的,咄咄逼人從來不是我們的外交傳統,但是卑躬屈膝也不是中國人的氣節(jié),面對霸權霸凌,毛澤東同志早就講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國不主動惹事,但也不怕事,不會被脅迫訛詐。這樣的視頻能很好地激起學生的國家自豪感,點燃愛國之情。
五、注重愛國主義教育與社會實踐相互滲透
課堂上的愛國人物介紹,很多都是響當當的人物,可能學生會認為自己不可能成為那樣的人物,這些愛國人物的能力境界是自己達不到的?;蛘邔W生會認為,愛國就是要有轟轟烈烈的壯舉,而我們是中學生,也是不可能達到的。所以我們的愛國教育要告訴學生,愛國不僅表現在轟轟烈烈的壯舉,也表現在平時的生活小事,與我們中學生息息相關。所以我們的理想要跟祖國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只要不做違法犯罪的事,不損害祖國的利益,就是愛國。
比如講到維護民族團結的時候,我們如何跟班里的少數民族同學相處?如果我們去少數民族地區(qū)旅游,我們要怎么做?這些都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待人處事方法,都是很生活化的。講到維護國家利益,保守國家秘密的時候,可能學生會覺得國家利益,國家秘密跟自己很遙遠,我們也不可能接觸到國家秘密等,這時我們可以跟學生說,當你看到一處軍隊訓練基地時,這時你就接觸到國家秘密了,你的一舉一動都關系到國家的安全和秘密。發(fā)現軍隊訓練基地時,我們不能拍照,不能發(fā)朋友圈,不能放到網絡上,這就是愛國。比如講到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時,合理利用我們的書本,練習本,不浪費,這就是節(jié)約資源,隨手關水關電,這就是節(jié)約資源,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碗筷就是保護環(huán)境等等,都是日常生活所為。所以愛國并不只是轟轟烈烈的壯舉,更體現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
愛國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而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學校愛國教育的重要途徑。青少年所受的基礎教育、基礎素質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因此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課程教學中滲透愛國教育,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對完成思政課的育人任務,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起到重要的作用。
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qū)源潭鎮(zhèn)第一初級中學?何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