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是大多數(shù)學生繼小學階段后的又一學習階段,相對于小學,初中學習的科目明顯增加,對學生來說,學習任務逐漸加重,既是新的開始也是新的挑戰(zhàn)。其中,地理是初中學生必學的一門課程,包含著許多有關地理環(huán)境等相關知識,學好地理能讓學生對世界有更多的認知,擴充自身的知識儲備,更加熱愛生活。近年來,伴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初中地理學科校本課程也在努力建設當中,對地理教學的展開有著一定的指導性作用,同時對學生的地理課程學習也能創(chuàng)造更多有利的途徑,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地理;校本課程;建設;教學
一、 引言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需按照校本課程教材對教學方案進行設計與規(guī)劃,校本課程內容的合理性與地理教學工作的展開兩者有著較強的相關性,這是地理教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此,國家要提高對地理學科校本課程建設方面的重視程度,按照新課標理念的指導,在教材編寫過程中融入更多新的指導思想,在原有思路的基礎上進行優(yōu)化與改進,充分體現(xiàn)出開放式的教學觀念,凸顯出初中地理學科的綜合性,為學生帶來更多新的學習體驗,使其更好地掌握課本內容,學以致用,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為此,在初中地理校本課程教材設計環(huán)節(jié)中,需要對內容進行科學選擇,教學的形式需清晰、明了,遵循趣味性、可操作性、科學性等相關原則,構建出完善的初中地理校本課程體系。
二、 校本課程在地理教學中的定位
教育行業(yè)是我國重點關注的領域,這是培養(yǎng)綜合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孩子不斷成長的一個過程。初中是學習升入高中前的必經(jīng)階段,除了語數(shù)英三門正科外,地理、政治、歷史被列為副科,學生需要統(tǒng)籌兼顧,對每門課程都要認真學習。其中,地理作為學生新的學習科目,教學內容的規(guī)劃對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對學生的學習有著較大的幫助。如今,我國《新課程標準》政策下發(fā),許多學科的校本課程正在不斷建設當中,初中地理學科也不例外。根據(jù)政策內容的描述,在課程建設方面,專門提出了指導性的思想與理念,為學科在校本課程建設過程中提出了更多的指導性意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對國家統(tǒng)編教材、校本教材與地方教材三者分別進行參考,這是地理教學教材建設的重要內容。此外,站在學校的角度出發(fā),在校本教材編制過程中,需要對學生展開調查,從實際出發(fā),對教材內容進行編制,確保其能夠被大多數(shù)學生接受并認可,以便達到高效教學的效果。另一方面,從校本課程的地位進行分析,這種校本課程編寫的方式更加貼近實際,并且與教學編寫的總體思路與指導思想更加貼切,這些決定了校本課程地位的重要性。此外,國家提供統(tǒng)編教材的機會,對校本課程的建設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條件,起到很好的指導性作用。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要想擁有高效率課堂,就必須充分認識到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為目標,來展開趣味性教學,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地理知識的樂趣,從而對該學科產(chǎn)生濃厚的新鮮感,并且持久。為此,在初中地理校本課程編制環(huán)節(jié)中,相關人員可以從這方面入手,不僅要保證教材內容的全面性,還應增設更多的活動環(huán)節(jié),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活躍性,把興趣作為學生最好的老師,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以上是初中地理教學目標,同樣也是地理校本課程編制的重要突破口,需要編制人員認真對待。在國家統(tǒng)編教材有機補充的行列中,初中地理屬于其中的一門基礎學科,通常將其設為選修課,并且在教學方案的規(guī)劃中提倡增加活動課。這種標準的建立,在初中地理教材校本課程的編制中應充分體現(xiàn),在此基礎上,對課程內容進行規(guī)劃,滿足課程的建設要求。為此,需要對校本課程進行明確的定位,凸顯出重點方向,在選修課、活動課兩大性質要求的基礎上,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知識面的擴充與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三個方面。按照以上標準,對地理教材校本課程進行編制,既能夠凸顯出編制方式的新穎性與創(chuàng)造性,又能避免與傳統(tǒng)教材雷同。此外,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要多加考慮學生的意見與想法,避免教材內容脫離實際,無法得到有效的應用。
三、 校本課程的教材類型
教材類型的選擇對于校本課程的編制起著一定的參考作用,而不同的教材類型,所遵循的課程設計理念也會存在差異。通常情況下,教材類型主要存在四種,分別為教參型教材、資料型讀本教材、教科書型教材和練習型教材。其中,教參型教學的角度主體是教師,從教材內容的設計與編寫情況上來看,教師對于活動的開展、校本課程的實施是主要突出的內容。另外,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上的重要引路人,教參型教材要求教師本身必須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jù)教材內容,完成課題的選擇以及活動的合理設計。另外一種資料型讀本教材,也是校本課程所參考的教材之一。通過對教材編制內容進行分析,翔實而有趣的資料素材是該教材所突出的重點,目的主要是為了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實現(xiàn)地理教學的可讀性與教育性,讓學生通過學習,可以了解到更多方面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覺閱讀課本內容,不斷有新的認知與發(fā)現(xiàn)。教科書型教材是校本課程所參考的第三種教材類型。從教材內容的劃分與設計上來看,資料具備一定的完善性。與此同時,還會設有相關活動問題,或者進行研究的課題,教師可以此來展開活動課程,組織學生探索更加深層次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其更快地成長與進步。另外一種是練習型教材,這種教材類型與練習冊有著較強的相似之處,主要用于課題活動及學習主題的活動練習當中,通過對學習內容進行合理設計,讓學生在充足的時間內得到訓練,既能夠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又能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本領。
四、 校本課程教材的設計思路
初中地理校本課程的編制應以選修課與活動課兩大性質為前提,對編制內容進行合理的設計。在此環(huán)節(jié)中,需要全面落實新課標理念,在此基礎上,選取合適的教材提供參考,以便擁有更多的參考依據(jù)。不過,從以往教材內容的規(guī)劃上來看,理論知識的描述占據(jù)大部分內容,在學生能力的培訓方面,比較欠缺,通常以應試為主展開活動。如今,新課標理念的宣傳,校本教材的編寫有了明顯的轉變,新課標的精神實質及課堂特色表現(xiàn)得更加突出,教材編寫思路也相繼發(fā)生變化。為此,在校本課程教材進行設計環(huán)節(jié)中,應將重點放在活動思路設計方案的探討上,轉變以往傳統(tǒng)的設計思路,促使開放式教學觀念的形成,將學科綜合特點充分地進行展現(xiàn),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一)內容的選擇
在初中地理校本課程的編制中,內容的選擇十分重要。一方面,為保證教材內容的完整性,可選用統(tǒng)編教材作為參考的腳本,針對教材中未涉及的內容進行補充,還可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增加活動內容,將知識進行拓展,豐富教材內容。此外,也可以不用參考統(tǒng)編教材,將目標轉移到學生身上,對學生展開深入的調查,了解學生的心理想法,根據(jù)實際情況,有選擇性的對教材內容進行編寫。另一方面,在教本課程教材內容的選擇上,除了要注意以上事宜外,還需考慮到內容的編制是否符合實際教學的要求,尤其是在各版塊的排布上,應獨立存在,在每一模塊知識的教學中,能夠擁有充足的時間來完成,避免出現(xiàn)教學時間緊張的情況。
(二)教材的形式
在地理校本課程教材編制中,活動思路設計方案的規(guī)劃固然重要,但在實際教學工作展開中,教師不能完全按照教材中所描述的活動過程進行教學,否則會使得學習內容變得繁重,并且枯燥乏味,無法實現(xiàn)趣味性課堂的設計目標。為此,教師需要以教材內容作為參考,結合自己的想法,制定出新的教學活動方案,既能彰顯出教學活動的新穎性,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此,在教材編寫設計過程中,還需考慮到學生學習活動習慣的養(yǎng)成與能力訓練兩大方面,既要對重點理論知識明確標注,也要重視學習活動設計形式上的多樣化,留給教師更多的發(fā)揮空間,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去探索更多新的發(fā)現(xiàn),自主完成學習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分析,在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中,產(chǎn)生更多新的認知,既能夠感受到學習所帶來的快樂,又能很好的掌握更多新的知識。
五、 校本課程開發(fā)設計中的基本原則
在初中地理校本課程開發(fā)設計中,需要遵循多個原則,包括趣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等,使得校本課程編制的教材更加具體、全面,還不失生動、有趣。
(一)科學性原則
在選修活動課開展過程中,校本課程是重要的參考教材。不過,任何選修活動課的開展,必須擁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具備科學性的知識,這對活動的開展起著很好的指導性作用,既是基礎也是必備條件。因此,活動課的展開需要對知識內容進行合理的選擇,確保其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采用這種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擴充自身的知識量。
(二)趣味性原則
目前,在初中地理學科的教學中,許多學校教師及領導層仍未對該科目產(chǎn)生應有的重視,與其他基礎科目相比較,初中學生的地理課程較少,教學時間比較緊張,這對初中地理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與此同時,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出發(fā),因地理課程不被重視,學生的積極性也相對較低,導致學習效率不高。針對這種情況,在教材編寫中,要加強內容的趣味性,運用巧妙的設計方法,將知識以多種形式展現(xiàn),使其更加生動、有趣。
(三)可操作性原則
對于初中選修活動課程的開展,擁有合理的教材編寫方案,能夠為教師提供較大的幫助,起著重要的參考作用。在學生拓展學習中,能夠提供一定的指導性方向。為彰顯出教材中活動內容設計的實用性特征,教師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活動課程進行組織與開展,確保其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以便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 結語
初中地理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校本課程內容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是課程教學工作開展的基本前提。為此,在校本課程建設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問題,力求設計出完善的校本課程體系,為初中地理教學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唐錦秀.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校本課程資源研發(fā)策略分析:以高中地理學科為例[J].考試周刊,2019(82):115-116,150.
[2]羅彩虹,郭勇榮.地域文化的校本課程培養(yǎng)學生地理學科素養(yǎng)的探究:以“漳州農(nóng)業(yè)地域”為例[J].考試周刊,2019(77):128-129.
[3]程華,金玉玲.中學校本課程開設過程中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以蘭州五十八中為例中地理校本課程為例[J].中文信息,2019(5):142.
[4]黃雷.基于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特色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以地理學科為例[J].創(chuàng)新人才教育,2018(3):65-68.
作者簡介:
汪伍洲,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附城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