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映娟
【摘要】聚焦教育領域內社會資源的持續(xù)投入趨勢,結合我國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可知隨著信息化硬件教學條件的持續(xù)改善,推動課堂教育完成信息化改革迫在眉睫?;诖?,本文選取高中階段語文學科情感教學內容為典型,介紹其在開展過程中融入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意義,分析了有效的整合方法并探討了正確的應用策略,以期能夠通過為相關教師提供方向索引,在推動高中語文教學水平提升的同時,為教育領域信息技術應用效果的增強貢獻力量。
【關鍵詞】情感教學;高中語文;信息技術;資源運用
立足全球視角分析,信息技術已然在教育領域內對課堂教學形成了深刻影響,并推動課堂教學實現了重大變革。以信息技術為基礎與支撐的多媒體教學課堂,分別能夠為師生在學習環(huán)境、學習手段、課堂結構、課堂體驗等方面帶來全新的感受。然而,教育領域信息化改革并不僅是停留在推動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簡單融合,其最終目的在于通過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的有機整合,建立完善且符合我國教育現狀的教學理論體系,從而推動并完成我國教育領域內的信息化改革。
一、現代信息技術融入高中語文情感教學的作用意義
1.創(chuàng)設豐富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多樣化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以激發(fā)學生的知識探究興趣,促使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探究意識的引導,在教學情境內主動完成語文知識的獲取,是高中語文情感教學工作開展的重點性目標。語文教師在對教材課本的課文進行教學時,往往會對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等關鍵信息進行簡要介紹,卻忽略了其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意義。通過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則能夠通過多樣化信息呈現形式的輔助,在拓展教師課程導入方式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知識探究熱情,進而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文章情感的掌握奠定基礎。
2.有效拓展教學空間,推動學生能力提升
課外拓展延伸作為語文教學課程的重要構成內容,信息技術的引入則能夠充分發(fā)揮網絡資源多樣化和廣泛性的優(yōu)勢,實現語文教學素材的豐富和充實。學生在課外拓展環(huán)節(jié)可以有效借助互聯網資源,自主解決教師在課程基礎上所布置的任務和提出的問題,教師則可以通過學生學習模式的改變,使學生通過自主制作教學課件等方式,在課堂中實現對于自身學習成果的講解和分享,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充分發(fā)揮信息化教育資源便攜性優(yōu)勢,為學生拷貝或傳送相關教學資源以供學生進行反復的深入學習。
不僅如此,開展多重教學任務,增強學生綜合素養(yǎng),以及發(fā)揮信息教學優(yōu)勢,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也是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融入高中語文情感教學的重要意義。
二、現代信息技術整合高中語文情感教學的有效方法
1.情境創(chuàng)設法
教師在開展新的課文教學過程中,針對課文的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時間背景展開介紹非常重要,但在傳統(tǒng)語文課程中,教師往往無法準確把握該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篇幅,過于簡短會無法發(fā)揮教學意義,過于冗長則會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預先完成新課教學情境的恰當創(chuàng)設,就能夠為課堂內容的導入提供多種途徑,且可以避免陷入學生學習興趣喪失的教學困境。
例如,在《紀念劉和珍君》課文教學的導入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資源的運用,為學生搜尋并展示作家魯迅以及文章主人公劉和珍的生平資料、兩個人之間的關系以及該篇文章寫作時所處的時代背景,引導學生在自主融入教學情景的基礎上更為深刻地理解特定時代下中國青年的民族精神和中華女子的勇毅品質。
2.問題索引法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尋找并發(fā)現課文內作者表達情感的語句,進而帶領學生開展歸納總結,以此為基礎,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問題,使學生通過思考,自主體會并掌握課程重點和學習方法。這是學生通過體會作者情感表達手法,實現自身閱讀寫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引入現代信息技術,教師則能夠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來展示或播放相關的圖片、音頻和視頻等信息,幫助學生更好地總結與升華課文中蘊含的情感。
例如,在《林黛玉進賈府》教學課程開展階段,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課文閱讀前,先為學生布置如:“找出文中描寫王熙鳳和林黛玉出場方式的語句并思考有何不同?”“重點關注文中人物語言描寫并體會所存在的身份和性格的差異?”等問題,并在課堂中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電視劇《紅樓夢》的相關片段,引導學生深刻體會小說片段中各個人物的鮮活形象,從而學習研究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現代信息技術依托的互聯網資源信息量巨大,極易導致語文教師難以進行有效甄別,進而導致部分課堂教學內容缺失。甚至部分教師由于信息甄別水平低以及受教學工作惰性的影響,直接使用視頻或圖片來代替課堂講授過程,進而導致語文課程文字特征的泯滅和引導效用的缺失。因此,語文教師在引入網絡資源輔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準確把握課堂知識量,課程內容范圍以及知識講解速度,保障學生能夠充分消化并吸收教師所授知識。
綜上所述,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內的廣泛普及和深入應用,將其引入教學課堂,已經成為當代教育工作者必須順應的社會趨勢,但聚焦于高中語文情感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資源尚處在摸索階段的教學融合策略,相關教師唯有始終占據資源利用的主動性地位,堅持明確的情感教學課程目標,并注意避免文本力量弱化而發(fā)生其它資源喧賓奪主的局面,以及始終保持高頻率、高水平的師生交流,才能夠為實現信息資源和語文課程的有機整合創(chuàng)造條件,為教育領域內信息化改革的根本目標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程新彪.高中語文情感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資源的運用研究[J].中小學電教(教學),2019(8):7-8.
[2]王彥鵬,行衛(wèi)龍.高中語文情感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資源的運用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總課題組秘書處.《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C].:《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總課題組,2017:5.
[3]李德勝.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情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