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健
【摘? ? 要】在倡導素質教育的大趨勢之下,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育,讓學生明白生命的重要性,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已經(jīng)成為當前許多教師關注的重點。本文首先研究了當前小學語文教育的現(xiàn)狀,并在新形勢下探討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語文生命教育中的進行滲透以及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陶行知;小學語文;生命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36-0171-02
Exploration of Chinese Life Educ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tar Bay School,China)SUN Jian
【Abstract】Under the general trend of advocating quality education, how to carry out primary school Chinese education, le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life, and carry out life education to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many teachers' attention. This article first studi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and explores the infiltration of Tao Xingzhi's educational thoughts in Chinese life education and the methods of educ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Keywords】Tao Xingzhi;Primary school Chinese; Life education
語文作為一項綜合性強、實踐性強,一切感悟及思想來自實際生活中的科目,在生活中處處都可以找到學習的機會。在不斷重視素質教育、不斷提出教育新需求的新形勢下,如何運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做好語文生命教育工作,讓學生明白生命的珍貴性、唯一性,是非常重要的。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講究“生活教育”,也就是說生活就是教育,在教育的過程當中需要做到教、學、做合一。語文本質便是一種實踐,一種生活,所有的課文素材都來源于生活,經(jīng)過一定的藝術形式美化而成。因此,在新形勢下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語文生命教育中的滲透,本質上就是一種語文實踐教育。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
認識來源于實踐。陶行知先生的一生都在努力的進行教育研究,他的核心教育理念思想為生活教育。該教育理念包括三大方面,第一是生活即教育,第二是社會即學校,最后便是教學做合一。他的教育思想理念,具有先進的時代特征,是基于實踐的教育,打破了傳統(tǒng)的理論跟實際想脫離的教育方式,不僅具有教育的創(chuàng)新性,同時還具有現(xiàn)代化的教育觀念。該思想主張教育一定要在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當中,不能僅僅在學校這個小環(huán)境當中實現(xiàn),要將理論跟生活實踐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識,才能確保教育的效果。新形勢的到來,使陶行知這套教思想的實施變得更加必不可少,使學習的過程與對生活認識的過程相一致,即“實踐,認識,再實踐”。
二、當前小學語文教育的現(xiàn)狀
首先,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浮于表面,并沒有真正地將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教師在課堂上將語文教材當中的內容講解給學生,然后讓學生讀課文,學習課文當中的生字,大部分的語文教學方式都是如此,并沒有創(chuàng)新,也沒有起到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解放學生思想的目的。在教師的聽課問題上,教師很多時候都是將聽課的內容教授一遍,然后學生按照教師教授的方法,通過固定模式作去學習,這種表演性質的教學方式,沒有辦法真正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其次,在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學生跟教師之間的互動比較少,教學方式并不是很多,教師沒有真正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在教授的過程當中也并沒有因材施教。
最后,教師教學時目的性強,應試性,教學中對于知識的側重點不以素質教育、思想品格教育為標準,而是考什么就教什么,這也就直接導致了應試性教學的泛濫。同時教師受到教學任務、教學指標、升學率、獎金工資等因素的影響,在教學中對會下意識關注成績好的學生,對學困生關懷不足,以成績定學生也就偏離了教育中“有教無類”的本義。在此氛圍下,學生為了考試得高分,會堆砌辭藻,將好的語句胡亂拼湊,只為符合考試要求,這就造成學生作文假大空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脫離了語文教學的本義。
三、新形勢下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語文生命教育中的滲透
(一)讓生活走進課堂
陶行知提出,生活就是教育,從教育內容上來講,就是把生活當作教育的一部分,之所以進行教育,是為了能更好地生活。陶行知認為:“生活的變化就是教育的根本意義。生活時刻變化著,那么生活時刻都具備教育的意義?!弊詈玫恼Z文課堂并不是來自課本,而是來自現(xiàn)實生活。2020年是極其特殊的一年,從我們的身邊,到媒體的聚光燈下,涌現(xiàn)出一批批感動人物,他們的出現(xiàn)也為小學語文教育帶來了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與素材。例如在習作教學的過程當中,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最可愛的人”“最感動我的ta”作為作文主題,讓學生在課下去搜集相關的人物素材和感人事例,體悟生命的脆弱與頑強,這樣學生的思想就得到了解放,不再拘泥于課本,避免在寫作的過程當中,只是天馬行空、不切實際、干巴巴的想象,并且還能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一二年級的學生習作能力有限,那么語文教師完全可以選擇圖文的寫作形式,讓學生將“可愛的人”用畫筆畫出來,再加上一些簡單的文字介紹,不但能讓學生了解那些英雄人物的事跡,并且也能教育他們養(yǎng)成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讓社會成為教育環(huán)境載體
陶行知講究社會就是學校,也就是說社會本身就是學生學習知識,進行實踐的重要教育載體。一部分改良者提出自己的觀點,將社會當中一部分有用的東西用在學校當中,就是所謂的“學校社會化”。語文教育本質上就是一種生活教育,因此不管是街道、商店還是其他地方,只要是人類所居住的地方,都能成為教育的場所。2020年,有很長一段時間許多學校都沒有辦法正常開學,教學從傳統(tǒng)的教室轉變成線上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更加強調的是學生在學習生活當中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同時由于是在線教育,學生所處的教學環(huán)境是在家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就可以借助當前的大社會環(huán)境,擺脫課本的限制,對學生進行社會教育。面對這一特殊時期,由于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他們會產(chǎn)生好奇、害怕等不同的心理,給他們講授復雜的醫(yī)學知識,他們理解起來比較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教授的過程當中,需要使用有情節(jié)性的故事、簡單生動的圖畫,將這些知識以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教師也可以去設計微課視頻,增加教學的趣味性,這樣學生被聲音刺激,就會被吸引,學生才能真正地建立自我保護意識。社會性的教學,遠遠比單一的課堂教學效果來得好。
(三)創(chuàng)設語文生命教育實踐環(huán)境
小學語文教育,本質上就是對學生的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明確提出教學做要合一,因此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命教育實踐環(huán)境,這樣才能真正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傳統(tǒng)的語文課程總是以單一的課本教學為主,只有擺脫課本,才能真正地達成教育的意義。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選擇組織學生參觀愛國人士的故居、打掃烈士墓、采訪先進人物等,讓學生通過特定的人物環(huán)境去感受他們的精神世界,從而從小樹立愛國主義精神,具備一定的責任感。教師還可以和學生一同觀看相關的紀錄片,讓學生看到生命是脆弱的,同時也是珍貴的,讓學生能學會尊重生命、敬畏生命。除此之外,在進行語文教育的過程當中,教師還需要在班級當中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例如設計黑板報、在墻上張貼圖文,讓學生能在教育環(huán)境當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文化的熏陶。
四、結語
在新形勢新背景下,教師應以陶行知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基礎,探討在小學語文教育工作怎樣才可以做好學生的語文生命教育。在教育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重視“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教育理念,保持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tài),同時還需要去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教學課堂環(huán)境以及教育環(huán)境,使學生能在不知不覺當中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陸思佳.探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中的滲透[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8(01).
[2]叁吉.淺論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滲透[J].讀書文摘,2017(25).
[3]邱芳琴.生命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19).
[4]張楊.讓生命之花悠然綻放——在語文教學中貫穿生命教育[J].中學教學參考,2014(09).
[5]朱敏娟.讓生命教育之花在語文課堂中綻放[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2(04).
[6]王正文.語文教學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靈性[J].課外語文,2013(04).
[7]張海艷.激起浪花一朵朵——關于語文課堂教學的美學淺析[J].語文學刊,2011(12).
[8]鄭霄云.讓生命之花在大語文的土壤里盛開——淺談語文教學中生命意識的培養(yǎng)[J].語文學刊,2008(14).
[9]張楊.讓生命之花悠然綻放——在語文教學中貫穿生命教育[J].中學教學參考,2014(09).
[10]王培培.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綻放生命之花[J].考試周刊,2016(23).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