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記得高三剛剛開學一個星期,高三學生小T的母親又急又氣地找到我,跟我講她兒子的情況。小T每天放學回家后開始玩手機,幾乎是人機不分"/>
>>>王麗娜
記得高三剛剛開學一個星期,高三學生小T的母親又急又氣地找到我,跟我講她兒子的情況。
小T每天放學回家后開始玩手機,幾乎是人機不分離,吃飯、走路、上廁所,甚至寫作業(yè)時兜里都揣著手機。寫作業(yè)時也心不在焉,應付了事,寫完作業(yè)就繼續(xù)玩,有時候玩到半夜一兩點,我一氣之下把他的手機沒收了。沒想到,小T竟然偷偷用壓歲錢給自己買了一部新手機,他隱藏得很好,一直沒有被發(fā)現(xiàn),我一開始以為他沒有手機就知道學習了,還很欣慰。有一天,我給他收拾房間的時候,在衣柜的最里面發(fā)現(xiàn)了手機,里面有很多下載的游戲。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么辦呢?小T的母親非常著急。我讓小T的母親先平復下激動的心情,然后和她一起探討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對手機的依賴和迷戀。
首先,要關注和了解孩子玩手機背后真正的心理需求是什么,給予孩子更多的賞識。通常,孩子越是手機不離身,就越是缺少愛和快樂,因為手機不會教訓自己,不會傷害自己,甚至還給了自己更多感官上的快樂,而且在游戲里可以宣泄自己的情緒,當打通一款游戲時,還有很多豐厚的獎勵,孩子需要這些肯定,所以會依賴。
另外,特別愛玩手機的孩子,往往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或者孩子的成績還可以,但父母的期望太高,孩子感覺自己永遠都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所以他會失望,就把精神寄托在了手機上。虛擬的世界能滿足孩子的需求,那現(xiàn)實的生活里是不是缺少這些呢?
當我把這些內容分享給小T的母親聽后,小T的母親也開始反思自己以前對待孩子的一些做法,她發(fā)現(xiàn)以前孩子也只是偶爾用手機看看電影和玩玩游戲,只是每次看到孩子看手機,就會數落:“學習怎么這么不用心,就知道看這些沒用的,怪不得學習一直沒什么起色,還不趕緊做題去……”一開始孩子還能放下手機趕緊去寫作業(yè),隨著年齡增長,孩子似乎也越來越叛逆,不管家長怎么數落,孩子就跟沒聽見似的,玩得更起勁了。
如果是這種情況,我建議家長改變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平時生活學習中多給孩子一些陪伴和賞識,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關懷和支持。因為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成功的體驗極其重要。孩子有了成功的體驗,會把尋求這種愉悅感內化為自己的習慣,所以父母要創(chuàng)造機會給予孩子學習方面的鼓勵和肯定,讓孩子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就像孩子玩手機游戲,完成闖關后得到獎勵一樣。比如可以在孩子主動去學習時給予夸獎和鼓勵,賞識孩子的每一點進步。當孩子完成作業(yè),也進行預習或復習后,給予積極的肯定,孩子在家長的贊賞中會更加主動地學習。
其次,制定規(guī)則,訓練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和自控力。當今是信息化的社會,讓孩子與世隔絕,不碰手機或網絡并不現(xiàn)實,那就想辦法合理控制。很多孩子平衡不好學習和游戲的關系,是因為不擅于安排自己的時間,做著作業(yè)想著玩,玩的時候又被父母催著學習,學習和生活一團糟。其實,即便有一定自制力的成年人,也未必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使用手機的時間,刷起微博、抖音也會停不下來,更何況是沒有自制力的孩子呢?所以,家長需要理性安排孩子的學習和娛樂,制定規(guī)則,約定時間,并堅持執(zhí)行。父母切記,給孩子的安排中,不要只有學習沒有娛樂,即使高三也是一樣,如果這樣安排,孩子內心會拒絕,也不會積極執(zhí)行,最終回到原點,玩不好,也學不好。當家長的安排中有孩子的娛樂時間,孩子一般不會抗拒。
我給小T母親的建議是:和小T正式溝通他使用手機的問題,按約定時間、約定內容使用手機,如果能按約定使用,定期獎勵他喜歡的東西或者是陪他去做一件他喜歡的事情;如果沒有按約定執(zhí)行,懲罰少用一天手機等等,最好讓孩子自己制定規(guī)則,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相信他會在執(zhí)行約定的時候提升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和自控力。
最后,轉移注意力,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孩子的學習動力。有時候孩子之所以愛玩手機,是因為他們獲得快樂的途徑太少了。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已經對手機依賴上癮了,作為家長要有相應的手段進行制止,但是強行制止,往往換來的是孩子更激烈的反抗。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孩子去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情。這時候家長不妨帶孩子外出走走,逛逛公園、打打球、跑跑步等。讓孩子明白,除了手機以外,其實還有很多其他有趣的事情。像小T這個年齡的孩子,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周末去參加一些研學營或者生涯體驗營,既能開闊孩子的視野,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如果家長能夠一起和孩子參加一些興趣體驗營,那就再好不過了。因為陪伴是最好的良藥,可以治愈孩子無聊狀態(tài)下的各種叛逆。
提到興趣這個詞,有的同學說玩手機就是自己的興趣,這里就需要我們家長分辨,哪些是孩子的真興趣,哪些是孩子的假興趣,有的孩子喜歡玩手機只是為了得到感官上的快樂,這往往就是假興趣,或者叫做感官興趣;而有的孩子喜歡玩手機,是想研究手機的性能,或者尋找游戲bug,從而積累更多手機研發(fā)或游戲開發(fā)的經驗,并且以后想考相關專業(yè),進一步研究和學習,如果是這種,玩手機更多的是一種樂趣或志趣,好學之不如樂學之,這樣的喜歡是孩子學習的動力。
經過那次交談之后,再見到小T的母親是三個月后,這次她是眉開眼笑的,她說現(xiàn)在每個星期日晚上是自己家的“家庭游戲日”,她、小T爸爸和小T有一個小時的手機游戲PK時間,孩子制定的手機使用約定也在正常執(zhí)行,而且他們趁國慶節(jié)假期剛陪孩子去參加了一個生涯體驗營,孩子特別感興趣,就和孩子一起上網查了開設相關專業(yè)的大學,了解了近三年這些大學的錄取分數線,現(xiàn)在小T已經確定了自己的大學目標,正為高考努力奮斗呢。
當孩子玩心太重、沉迷手機時,家長不要太過慌張,要積極關注和了解孩子玩手機背后真正的心理需求是什么,給與孩子更多家庭的關懷和支持,同時要合理管控手機的使用時間,制定規(guī)則,訓練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和自控力,并且要學會轉移注意力,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激發(fā)孩子的學習動力。
如果遇到這樣的孩子,只要我們積極查找原因,陪孩子一起面對,他們的前途將無限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