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縣實驗中學,福建 閩侯 350199)
福建省教育廳于2018 年5 月下發(fā)的《關于印發(fā)福建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教學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閩教體〔2018〕14 號)文件,規(guī)定7-9 年級(水平四)三大球類單位課時占學年總課時的30%,足球教學在總體教學中占有比較大的比重,這需要體育教師加強足球教學關注和重視。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闡述過:“學習最好的激勵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1]而開啟足球教學選擇游戲式趣味教學,可確保學生在學習及掌握足球技能基礎上,更好地收獲快樂和健康體魄。
教師以中考足球測試項目為主進行教學,過分強調動作技術完整性,學生重復練習。這種教學雖在短時間內有利于提高學生成績,但從長遠發(fā)展角度看,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足球的興趣與愛好。
這里的“常態(tài)化”教學指的是僵硬化教學,就是為了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以課標為準繩按部就班進行教學,教學方式比較傳統(tǒng),這種教學不能說不對,但學生體會不到運動的快樂。
教師為了達到足球課的運動負荷、練習次數,對學生進行分組練習,讓小組長指導練習等,通過追求練習數量達到目的。這樣就導致學生主動投入少,運動的質量不高。
在初中階段的足球教學中貫徹及實施游戲教學法,可以改善堪憂的教學現(xiàn)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游戲本身就帶有娛樂化性質,能夠讓人身心感受到輕松和愉悅,運用于足球教學課堂,使氛圍變得融洽、愉快,為學生塑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游戲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對人類都具有極強的吸引力,更何況是14-17 歲的初中生。加上日常課業(yè)的繁多,學生的厭煩感很重,愉快的游戲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欲望,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比那些漠不關心、隨波逐流學習足球的學生,具有濃郁學習興趣的學生更容易調動主觀能動性和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也就會學得更快、更好。
游戲教學法實施于足球教學中,本身的性質就是為課堂教學效勞的,它與足球教學息息相關,在游戲中體現(xiàn)足球教學的影子。讓學生在足球教學中充分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并推動學生在游戲中逐步提升足球技能。
游戲教學法的廣泛應用,可降低學生學習的難處、理解的困難和教師教學的難度,從而保護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讓學生真正愛上足球并產生學習信心,在游戲中形成小組凝聚力,促成團隊合作,確保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在初中體育足球教學中運用游戲教學法需講究方法,教師制定出來的模塊化教學方案,要突出游戲教學法的娛樂化功效、實用性功效、簡單性功效及初中生身心發(fā)展特點,使得學生享受更為豐富與魅力的課堂,并提高教學質量。
以往足球教學中的熱身環(huán)節(jié),教師常常是單一指令學生環(huán)繞操場跑步。這種熱身方式雖說合理但枯燥乏味,學生甚至會產生抵觸情緒。再者,跑步時間若控制不當,容易讓學生在足球教學準備階段喪失大量體力,不利于后續(xù)的足球練習。因此,可采用游戲教學法展開教學前的準備,在準備階段,可根據場地等因素將學生劃分為人數相等的若干小組,采用“你追我趕”“激情闖關”等游戲熱身。游戲具體內容可結合課的目標制定,以抓到的學生較多的人或小組為獲勝方,確保學生真正達成熱身目的。又或者為“聽口令做動作”“帶球過桿”等游戲,只要是能激發(fā)學生的熱身興趣并達成舒展肌肉和關節(jié)的目的,皆可采用。值得一提的是,熱身環(huán)節(jié)的游戲開展力度可精準拿捏,確保學生體力不會在熱身環(huán)節(jié)中損耗更多,只需將各個關節(jié)活動開即可。
足球教學階段是整個足球課堂的核心區(qū)域,以掌握足球技能、知識為主,需教師精心設計階段性的游戲要求和游戲步驟。若要在該階段取得更好的教學目標,就需要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和權利,更多地激發(fā)學生參與游戲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善于融入更多游戲元素形成練習場景,方可達成邊玩邊學的目的。通常來說,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足球基本技術練習,可采用“火車過隧道”“穿過球門接球比賽”“東風導彈”規(guī)定區(qū)域內的“二搶二”或“三搶三”等游戲,戰(zhàn)術練習可展開“1vs1”“2vs1”“2vs2”“3vs2”“5vs5”等游戲。在實際運用中,據情況可將學生分為若干組。練習踢球過程中,一組學生進行踢球門練習時,另一組學生進行配合或監(jiān)督,最終評選出射門最厲害的小組和個人,又或者戰(zhàn)術練習中,一組進攻,一組防守,哪一組堅持的時間最長即為勝利方。通過這種緊張、歡樂的氛圍讓學生進行學習,方可不斷提高學生技能,積累更多踢足球經驗。
足球教學課堂末尾5-10 分鐘的階段,為足球教學的放松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由于參與了足球專項訓練,身心皆處于疲憊狀態(tài),因此,還需在這個階段打造和提供輕松、消耗量小且簡單的游戲,讓學生在剩下的時間里鞏固所學、放松肌肉、放松身心[2]。如采用“精準打擊”游戲,游戲由若干人自行結合,進行精準傳接球、拋墊球、頭球等動作,讓學生思維發(fā)散之余幫助學生緩解亢奮情緒,為下一堂課程學習做準備。
為了保證游戲教學法能夠在初中生足球學習中得以科學、合理及充分運用,筆者提出幾點思考與建議。
游戲的創(chuàng)編需要契合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實際,切不可盲目設計成繁雜、高難度和脫離實際,也不可將游戲設計脫離學生年齡層面、趣味層面、體力層面,要讓學生更易接受和喜愛。設定教學任務時,需要圍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對象、人數、場地等展開,切實為達成這些教學目的服務。
足球運動總會伴有一些風險,在足球游戲制定和實施過程中,要考慮各類風險并做到全面防范這些風險,為學生足球技能的鞏固和提升提供助力。如遇一些突發(fā)事故,如學生擦傷、磕碰,應及時了解并處理傷口,如果傷口過于嚴重,還需立即抬到學校醫(yī)務室,要善解決這些突發(fā)事故是最重要的,以免給學生留下學習足球的陰影。
在足球游戲教學中有意識的融合自主發(fā)揮的內容和德育內容,保證學生在收獲快樂、知識、技能之余,還能夠逐漸培養(yǎng)和提升個人影響力、團隊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并通過游戲中的一些挫敗來逐漸強化抗壓能力,確保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