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冬梅,萬學龍
(泰州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兒科,江蘇泰州 225300)
感染性腹瀉病因是病原體侵襲,如病毒、寄生蟲、細菌和真菌感染[1]。臨床上治療腹瀉的原則在于尋找病因、對癥治療,針對細菌感染性腹瀉,常給予患兒雙歧三聯活菌、蒙脫石散和氟喹諾酮類等抗菌藥物治療。感染性腹瀉患兒典型的臨床癥狀表現為嘔吐、腹痛、排便次數超過正常水平、糞便稀薄等,一般病情發(fā)展快,病情較重,若未得到及時治療,可出現脫水、休克等并發(fā)癥[2]。以往研究多針對感染性腹瀉患兒感染病原菌后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性,但是由于患兒年紀較小,對抗生素的代謝能力較弱,且世衛(wèi)組織也提出在腹瀉尚未查出明確病因時,不應該對患兒單純使用抗生素治療[3]。此外還有研究顯示,家長對感染性腹瀉知識的知曉程度直接影響兒童感染性腹瀉的防治效果[4],而目前對患兒家屬文化程度及便后洗手習慣的研究報道也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兒童發(fā)生感染性腹瀉的相關危險因素,現將研究結果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57例在泰州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接受醫(yī)治的感染性腹瀉患兒作為試驗組研究對象,選例時間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對其臨床基本資料進行分析與整理。診斷標準:以《中國兒童急性感染性腹瀉病臨床實踐指南》[5]中關于感染性腹瀉的相關診斷標準作為參照。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②糞便檢查發(fā)現病菌者;③血液檢查白細胞計數>12.0×109/L者。排除標準:①X線檢查有其他胃腸道疾病者;②CT檢查顯示存在腸道腫瘤者;③伴隨嚴重免疫系統(tǒng)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此外,選取同時期體檢健康兒童30例作為對照組研究對象。兩組兒童具體一般資料見表1。
1.2 研究方法 回顧性分析兩組兒童的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戶籍、居住環(huán)境、兒童是否飯前洗手、父母是否便后洗手、兒童是否便后洗手、餐具是否消毒、是否及時處理剩飯、父母文化程度、手指甲衛(wèi)生、餐廳是否有蒼蠅和蟑螂。
1.3 觀察指標 ①導致兒童發(fā)生感染性腹瀉的單因素分析。統(tǒng)計并比較兩組兒童的一般資料。②采用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導致兒童發(fā)生感染性腹瀉的危險因素。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取χ2檢驗,危險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影響兒童發(fā)生感染性腹瀉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兒童飯前是否洗手、餐具是否消毒、是否及時處理剩飯、手指甲衛(wèi)生狀況、餐廳是否有蒼蠅和蟑螂的差異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影響兒童發(fā)生感染性腹瀉的單因素分析[例(%)]
2.2 影響兒童發(fā)生感染性腹瀉的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以兒童發(fā)生感染性腹瀉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納入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兒童飯前不洗手、餐具不消毒、不及時處理剩飯、手指甲衛(wèi)生差、餐廳有蒼蠅和蟑螂均為兒童發(fā)生感染性腹瀉的危險因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 1.575、1.908、2.426、1.997、2.235,均P<0.05),見表2。
表2 影響兒童發(fā)生感染性腹瀉的多因素非條 件Logistic回歸分析
感染性腹瀉是一種胃腸黏膜急性炎癥反應,感染病原直接侵入胃腸道黏膜,可導致患兒胃腸道處于高度應激狀態(tài),導致促炎因子大量產生,誘發(fā)炎癥反應。在全世界范圍,病毒感染性腹瀉在14歲以下兒童中的發(fā)病率處于較高水平[6]。因此,確定兒童發(fā)生感染性腹瀉的相關危險因素,從而給予有效的預防、干預措施已成為醫(yī)院及兒童家屬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
本研究中,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兒童飯前不洗手、餐具不消毒、不及時處理剩飯、手指甲衛(wèi)生差、餐廳有蒼蠅和蟑螂均為兒童發(fā)生感染性腹瀉的危險因素,與殷躍文[7]的研究結果吻合。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兒童年紀較小,習慣直接用手觸摸陌生物品。當兒童用手觸摸公共物件,之后再觸摸眼睛、口、鼻,就會將接觸過的公共物品上的細菌、寄生蟲卵等帶入體內,而手作為病菌傳播的媒介之一,當飯前兒童未將手上細菌、病毒或寄生蟲清洗就直接進食,可明顯增加細菌感染的可能;很多胃腸疾病的發(fā)生都是由于餐具未消毒導致的,由于大多數家庭餐具都是共用的,單純地清洗很難殺滅餐具上的病菌;剩菜中含有過量的亞硝酸鹽,會和蛋白質結合形成致癌物質,誘發(fā)腹瀉癥狀;手指甲縫內極易滋生細菌,也是病菌進入胃腸道的可能之一;蒼蠅和蟑螂能傳播的疾病種類較多,當其接觸食物后,可將分泌物和病原菌寄生在食物上,同時兒童在接觸被蟑螂污染的食物后可并發(fā)感染腸胃炎、食物中毒等嚴重疾病[8]。本研究未對兒童發(fā)生感染性腹瀉的病原菌特點進行探究,還需進行多中心、更深入的研究。
綜上所述,兒童飯前不洗手、餐具不消毒、不及時處理剩飯、手指甲衛(wèi)生差、餐廳有蒼蠅和蟑螂均為兒童發(fā)生感染性腹瀉的危險因素,臨床中可以通過對危險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治,避免兒童發(fā)生感染性腹瀉,進而提高兒童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