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雪艷
摘要: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持續(xù)深入發(fā)展,初中地理教學改革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是初中地理教學改革的重點。因此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積極改變策略,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將課本知識與課堂實踐相聯系,有效促進學生對于地理知識掌握能力的提升,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問題;對策
引言
新課改下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地理知識的思考練習,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實現學生地理學習效率的提升。本文通過對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初中地理教學的對策,希望對促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做出積極貢獻。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缺乏初中地理教學實踐
目前地理教學實踐比較少,沒有真正做到充分發(fā)揮地理的優(yōu)勢,對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提升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一方面是由于學校和教師對于地理實踐教學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趨勢。因此必須要提高認知。另一方面由于教師對于實踐課程的理論和操作還不夠熟練,不能夠充分利用實踐教學進行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不利于學生整體能力的提高。
2.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容易在地理中忽略了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這是當前初中地理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主要表現在課程設置中,教師轉變了師生角色,錯誤地將自己置于更高的層次。從地理學科內容的選擇,到發(fā)展方法的定義和最終結果的呈現等,都必須由自己來決定。
3.過分注重地理課程的成績,沒有進行科學的課程評價
在初中地理中,存在過分重視地理的成績,沒有進行科學的課程評價,也是當前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嚴重問題。其主要表現是,當教學完成后,教師會更加關注學生地理的成績。如果學生取得的成績符合自己的心理預期,就會得到驗證。相反,當學生達到的效果與教師內心的期望背離時,教師往往會持消極的看法,卻忘記了學生的成長進步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在處理學生學習問題時,不能只看最后的成績,更重要的是要制定一套科學、合理、客觀的課程評價體系。
二、初中地理教學的對策
1.加強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地理學習積極性
初中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自我滿足的欲望,因此在初中地理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用地理知識來解釋現實生活中的這些現象。通過與生活現象的聯系,使學生改變地理課枯燥的認識,有效喚醒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引導他們一步步投入到地理課程的學習中。例如,風是如何產生的?為什么會產生高氣壓?通過這種現象,有效喚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會積極投入學習,并尋求相關現象的解釋。因此,簡單的生活現象可以促使學生對地理相關知識的獲得效率,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合理布置地理實踐練習,培養(yǎng)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
在進行初中地理教學時,教師應注意對學生地理知識的課外實踐訓練。例如,在講解等高線課程時,學生最初并不清楚山脊和山谷的位置。在地理課堂上,教師要善于運用實物演示,進行實踐練習。通過“切”山,讓學生分別繪制每個切面,通過圖像相加得到每個部分的等高線示意圖。由于地圖剖面中相鄰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一般相同,因此地形的坡度與等高線之間的水平距離成反比。相鄰等高線之間的水平距離越小,等高線排列得越近。地面坡度越大,相鄰等高線之間的水平距離越大,等高線排列稀疏,地面坡度越低,以此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1]。
3.加強思維導圖的應用,提高教學效率
思維導圖是人們意識中對清晰的抽象事物形成的框架,由于地理學科涉及廣泛,有些概念過于抽象,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理解。新的課程改革目標包含有關地理素養(yǎng)的明確規(guī)定,需要注意思維方式的鍛煉。教師應將宏觀和微觀方面結合起來,在學生積累了豐富的感知經驗并進行理性和邏輯思考之后,利用思維導圖建立一個完整的抽象的地理知識系統(tǒng),這對于他們進行日后的學習提供了有效的支撐和幫助。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能夠使學生進行獨立分析和探索,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和探索學習的能力。
4.積極進行教學評價,改善教學效果
隨著學生知識的積累,初中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學習地理的能力,但是大多數學生的思維不活躍,總是遵循教師的思維方式。首先是評價教學目標。教師應確定初中的地理課堂教學目標是否滿足新課改改革的需要,是否滿足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是否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其次是對教學內容的評價。教師應確定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內容是否滿足重點難點要求,滿足課程教學的合理要求,促進學生逐步理解知識的特點和需求。同時教師不僅應詳細說明教學重點,還應認真講解和說明學習過程中的教學困難,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再次是評價教學方法。教師應確定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實現學習目標。課程結束后,教師應評價學生的自主性、熱情和積極性。教學效果的評價主要涉及是否通過學習活動實現了地理學習目標。例如,在講解完課程之后,教師應該積極地評價學習效果,即了解學生是否掌握了學習內容,以提高評價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確保能夠有效優(yōu)化初中地理教學[2]。
結論
綜上所述,面對新課程教學改革,教師要有效針對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進而提出有效的改善策略,實現學生地理學習效率的提高。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采取加強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地理學習積極性、合理布置地理實踐練習,培養(yǎng)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加強思維導圖的應用,提高教學效率、積極進行教學評價,改善教學效果等策略,促進初中地理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劉瑩莉.尋找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力量:淺談地理實施問題及對策[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8(2).
[2]吳麗翠.初中地理實施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7(2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