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憶
摘要:針對“議論文寫作教學中過程指導缺位,學生寫作處于暗中操作,所遇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的問題,教師可通過介入“寫作支架”的方式來改變這一現(xiàn)狀,即在學生寫作的各個階段設置具體的任務,為學生設立寫作支架,提供寫作“抓手”,使學生的寫作思維過程化、顯性化,從而便于教師和學生發(fā)現(xiàn)寫作過程中的問題,針對性的解決問題,以提升教學效率。
關鍵詞:寫作支架;議論文寫作;情境支架;程序支架;元認知支架
新課標要求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逐漸成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在教學中怎樣才能將抽象的思維培養(yǎng)目標具化為可操作的教學方式?議論文寫作就是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有效途徑。但議論文寫作現(xiàn)狀不容樂觀,以下幾種問題最為突出:一: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表現(xiàn)為“不愿寫”或者是“應付作業(yè)”;二:學生的寫作思維混亂,無法自圓其說;三:僅僅用觀點加事例的方式來行文,不能圍繞論點進行深度分析,亦或者是堆砌辭藻,看似文采飛揚,實則偏離主題,不知所云。正如王榮生先生所說:“在教學中長期存在、大規(guī)模出現(xiàn)的問題一定是課程與教學設計的問題?!盵1]學生多年來寫不好議論文,那說明議論文教學必定存在不足。反觀我們的寫作教學,重視寫作結果而忽視寫作過程是寫作教學的一大通病。只重視學生的作文是否合乎主題,卻沒有分析其思維過程,致使學生寫作一直處于暗中操作。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得不到引導,在寫作中遇到的問題也無法解決,就造成了上面談到的后果。對此,教師可在學生現(xiàn)有寫作水平與潛在發(fā)展寫作水平之間搭建 “寫作支架”,在學生寫作的不同環(huán)節(jié)布置具體的任務作為“支架”,學生可以就著“支架”,進行模仿-練習-內(nèi)化,[2]以有效提升寫作水平和思維能力。
一、“情境支架”助力寫什么
傳統(tǒng)的作文往往以“拼搏造就成功”、“理想與現(xiàn)實”“知難而進,永不退縮”等道德指向式的話題為命題方向,對此,學生則通過觀點加事例或者堆砌詞藻的形式來說明這個觀點的正確性。所以,死記硬背辭藻華麗的句子和千篇一律的例子成為學生備考作文的“法寶”。在作文過程中生編硬套、空話連篇。現(xiàn)在我們認識到,這樣的教學缺乏真實的寫作情境指導,窄化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不能激發(fā)寫作興趣,更無法實現(xiàn)其思維的“辯證”發(fā)展。所以,我們應將語文的學習空間擴大,將寫作導向轉向生活,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時代和社會。于漪老師曾說:“學生的生活是很豐富的。每個人都是一個活的資料庫,教師就好比管理員,要善于給他們找好頭,搭好線,做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啟發(fā)他們找自己最了解、最有感慨的東西來寫”[3]給學生搭建一個“情境支架”就是“給他們找好頭,搭好線”的有效途徑。
比如,可以將“要不要將手機帶入學校”作為學生寫作討論的話題,因為身邊的真實事件更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在寫作教學中,引導學生從“我?guī)謾C是因為我想帶”到“我?guī)謾C有以下三個原因:我會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使用手機,首先用手機可以查學習資料;其次用手機方便與父母聯(lián)系,最后當面臨危險時,手機可以作為求助方式?!弊寣W生做到能用原因來支撐其觀點,即用論據(jù)來支撐其論點。這類真實的例子可以拉近學生和寫作的距離,做到想說、能說、會說,有利于學生寫出富含真情實感的作文。
在激發(fā)起學生的寫作興趣以后,教學應進一步提升學生深度分析的辯證思維能力。將學生的目光引向更大的空間,注重引導學生關注具體的社會熱點和現(xiàn)實現(xiàn)象,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思考,在具體的讀寫任務中表達自己的觀點。比如“11個姐姐湊錢幫弟娶妻”、“高鐵‘霸座男’”、“外賣小哥奪得‘中國詩詞大會冠軍’”等社會熱點話題。在教學中,對公共事件的解讀要注意應尊重現(xiàn)實,要符合社會價值觀。從社會熱點切入,涉及發(fā)展變革、道德建設、觀念認知、民主法治等各項內(nèi)容。對社會公共事件的閱讀、討論、分析,是扭轉“舉證文”之風,提升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的有效途徑。
真實的情境可以有效的避免道德指向式的話題所帶來的空談、泛談等弊端,讓學生能夠提出真問題,展開真思考,進行真寫作。從而達到在表達交流中認識社會、理解生活、表現(xiàn)自我觀點的寫作目的。
二、“程序支架”協(xié)助怎么寫
從審題立意到撰寫成文,學生的思維過程是抽象的、隱性化的,而在一般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根據(jù)材料提煉觀點,自行寫作,教師只在最后對文章進行審閱,這樣的教學方法嚴重忽略了學生的思維過程,也就無法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認知和指導。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則表現(xiàn)出論述無力甚至是思維混亂等現(xiàn)象。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程序支架”作為教學方法,程序支架主要為寫作學習者引導學習道路,是學生圍繞既定寫作任務展開各種活動的行為指南。這就可以將學生的寫作過程顯現(xiàn)出來,教師便能夠清楚地掌握學生的思維過程,對出現(xiàn)的問題其進行針對性指導、訓練,有效提升寫作教學效率。
具體可表現(xiàn)在寫作之前的整體構思環(huán)節(jié)中。如果進行毫無準備的寫作,在寫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想到哪寫到哪的問題,與之對應的寫作結果也就表現(xiàn)為觀點不清、論證無力甚至是邏輯混亂。針對這一現(xiàn)象,有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提出了相應策略,即讓學生先進行口頭表達,隨后將思維過程以書面表達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通過“程序支架”引導學生將寫作步驟化。學生先在頭腦中思考自己要表達的觀點(“想一想”),再與同伴分享構思框架(“說一說”),隨后再進行更細致的思維過程,做更為完整的書面表達(“寫一寫”)。這種口頭表達的方式是訓練思維的有效途徑。我們想問題必須依傍語言材料,所以思維活動的過程同時就是語言形成的過程。作文教學要幫助學生實現(xiàn)思維與語言的同步,就有必要進行從思維到寫作的過渡性訓練——“說”,即口頭作文訓練。再把“說”和“寫”結合起來,先說后寫,這樣思維的同步性就得到了落實。[4]
但學生在“想一想”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還存在想得太淺的問題。比如學生在面對名人名言,警句格言一類的觀點時,往往將其當作真理,不去思考這一觀點成立的條件性,而是尋找相應例子以印證這一觀點的絕對正確性。所以面對這類問題,教師可以搭建一個問題表現(xiàn)式的程序支架,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
例如:真的嗎?為什么(觀點成立的條件);
是否存在特殊情況(觀點在什么條件下不成立);
我的觀點是什么?我的觀點是否完善?
只有通過這樣的層層剖析,學生才能進行深度思考,驗證材料觀點是否完善,文章的層次才更為豐富,思辨能力才有機會得到提升。
“程序式支架”可以為學生提供完成這次任務的步驟,不僅可以降低寫作的難度,還可以將學生的隱性思維過程化、可視化。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三、“元認知支架”助推怎么評
完整的寫作教學不僅包括情境的預設、過程的引導,還應包括寫后的評改。寫作評價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通過評改,學生可以進行“元認知”過程,即認識到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反思,總結經(jīng)驗,最后將知識內(nèi)化為能力。但在實踐中批量存在“出題目——打分數(shù)”這種不完整的寫作教學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沒有參與評改,自然不重視作文批語。除此之外,教學中還存在批改流于形式的現(xiàn)象。教師僅以一“閱”字為作文批閱的評語,不對作文進行精讀細改,面對這種情況學生不清楚哪里有問題,更無法進行調(diào)整。這兩類作文批改方式都忽略了“批改”這一重要的教學步驟。所以在寫作評改中教師可以介入“元認知支架”,讓學生對自己或者他人的文章有清晰的認知。由于提問式的支架更具啟發(fā)性,所以其表現(xiàn)形式往往以問題提示為主,以修改建議為輔。
比如:文章觀點是否切題?思路是否清晰(是否能自圓其說);
思考是否深刻(是否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論述);
基于問題提出修改建議。
這類評價項目,可以協(xié)助學生多角度、多方面的去認識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參考修改建議并做出相應調(diào)整。反復訓練這一過程,學生就可以對經(jīng)驗教訓進行借鑒總結,將寫作規(guī)律內(nèi)化,真正提升寫作水平和思維能力。
“寫作課程是一門能力型的課程,強調(diào)策略支架的支持作用。學生寫作水平提高的過程,是策略支架不斷內(nèi)化的過程”。[5] “支架式”教學能將寫作過程顯示出來,便于教師、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訓練,達到學生獨立學習所達不到的任務,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但在具體的運用中,也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知道學生的難點是什么,在此基礎上設立支架;二:“支架”是輔助性的,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自己學會搭建支架,經(jīng)過一定的訓練后再逐步擺脫支架,全面提升邏輯思考能力和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偉華.關鍵知識:敘事寫作教學的有效支架[J].中學語文教學,2013(11):34-36.
[2]鄭可菜.基于“策略支架”的論述文寫作教學(上)[J].語文教學通訊,2019(4):62-64.
[3]于漪.于漪談語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頁.
[4]楊祥明.基于思維訓練的作文教學策略[J].中學語文教學,2013(8):30-33.
[5]周子房.寫作學習支架的設計[J].語文教學通訊,2015(7-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