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
摘要:新《綱要》中的科學領域提出了以下目標:
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能從生活和游戲只能感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愛護植物,關心周圍環(huán)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那么如何設計和組織科學活動呢?
近些年來,隨著幼兒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不斷更新,教育行為不斷改善,尊重幼兒.熱愛幼兒的觀念在教育實踐中有了一定的落實,積極的師生關系在在形成之中,不少教師也開始有意識地通過積極的互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在科學活動中,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tài)知識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tài)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及環(huán)境的積極交流與和諧相處。那么如何設計與組織科學活動呢?
一、了解觀察孩子
幼兒天生愛探索,周圍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那么新奇神秘富有吸引力。我們發(fā)現越是禁止幼兒觸摸的東西他們越想探個究竟,如自由活動時許多孩子會在草叢里找螞蚱,折了小船會到水里玩等等。對幼兒這些好奇現象我們要用新的觀念方法認識對待,要了解孩子的發(fā)展水平,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的強弱來安排科技活動,同時要注意觀察幼兒的興趣點,利用幼兒感興趣的事情和現象來設計科技活動。
二、確定主題和活動方式
1.調查本園老師歷年來授課時使用的教材及幼兒接受情況,從各地通用教材中選擇適合各年齡班幼兒特點的部分常識內容。
2.采取擬定“調查題”問卷方式,家長選材老師加以修改取舍個更新綜合成活動內容。
3.以現代媒體中人們關心的熱門話題為內容體現大教育觀和大課程觀。
4.體現從古到今傳統(tǒng)文化特色??傊}材的確定既要保證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知識框架,又要保證充分重視孩子的主體地位,發(fā)揮能動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幼兒有動手動腦創(chuàng)新的機會。
5.活動方式的確定也是多種多樣的??墒覂瓤墒彝?可課堂可隨機;可集體可個別;可按科學項目的研究方式開展研究從而解決問提獲得新的經驗;可圍繞老師的命題進行開放式實驗發(fā)現現象找出新規(guī)律;還可以利用多種材料獨立設計并制作作品的方法。
三、備課
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孩子以及課前準備。而課前準備它包括物質材料的準備環(huán)境的準備教師幼兒知識能力的準備以及幼兒心理品質的準備。
教師課前必須充分熟悉教材以及與之相關知識和技能技巧。一方面為幼兒提供一個寬松和諧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如幼兒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幼兒相關知識的鋪墊;另一方面要根據幼兒特點和活動內容做好環(huán)境的準備,如精心設計自然角實驗角科學區(qū)操作區(qū)等物質環(huán)境,并廢舊利用為幼兒準備大量的實驗材料和操作材料。
四、組織活動
1.組織方法大致有五種
實驗操作法,自由選擇法,多維思考法,歸類分析發(fā)和觀察記錄法。不管用哪種方法最關鍵的是老師的語言啟發(fā)——提問。提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開放式的提問,有直奔主題的提問方式,還有開放式與可控式相結合的提問。
2.組織活動中幼兒的操作是整個活動的關鍵
操作活動的過程又是師幼互動的過程。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使幼兒“想”動。自愿的動,來自幼兒對操作活動的興趣,濃厚興趣是主動學習的動力機制。因此教師在組織操作活動是要善于根據活動特點,順應幼兒好奇、好動、好思考的天性,運用形象化的聲情畫意,設置場景,激發(fā)興趣,使幼兒產生渴望操作的內驅力;教師再以境引路,以趣導航,順其童心,投其所好,使幼兒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操作活動中來,并情不自禁地動起來。
幼兒對新生事物懷有好奇心和新鮮感,滿腔熱情,但遇到困難又有畏懼不前的現象,缺乏自信心。因此教師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融洽的活動氛圍,打消幼兒心中的各種顧慮,使他們充滿信心地動手操作,同時注重操作過程淡化結果評價,不管成功和失敗,教師應正確的激勵性的評價、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激發(fā)幼兒的上進心和自尊心。如:在一次“變色”操作活動中,讓幼兒調草地的顏色,在操作中調出的顏色是五花八門。有的幼兒調的是“黃+藍”,成功的幼兒興高采烈,失敗的幼兒悶悶不樂。教師這時候讓幼兒想象一年四季草地的顏色,啊!每個人調的顏色都不錯,失敗者也笑了。其實此次操作活動的目的,是要讓幼兒知道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顏色調起來變成另一種顏色,所以教師對于幼兒操作結果以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巧妙的方法加以評價,讓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保持良好的情緒,為幼兒下次操作活動,奠定積極的情緒基礎。形成良好的師幼互動。操作的方式主要有自由探索式操作,它是通過與同伴自由摸索發(fā)現規(guī)律找到答案,這注重的是探索的過程。無論哪一種操作必須是面相全體,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從而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要準許失敗,沒有一次次的失敗也就沒有成功的勝利。
3.組織活動的總結必不可少的
有了以上的經驗和信息儲備之后,老師可與幼兒一同總結規(guī)律,并給予每個幼兒以激勵性評價,尤其是要鼓勵那些表面上失敗的幼兒;還可以讓孩子總結自己發(fā)現的規(guī)律,將自己的成果告訴大家,讓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增強自信心。
4.每次活動結束時孩子們都余興未了,活動后可將材料延伸到區(qū)角中
這樣可以讓孩子盡情地去想象去創(chuàng)造。活動的延伸它不是一種形式,而是為下一階段的活動做準備。
總之,設計和組織好科技活動是順利完成教育目標的根本保證,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給孩子提供多元化的空間,并且真正做到幼兒是活動的主體,老師是幼兒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激發(fā)者,輔導者,培養(yǎng)者,才能使幼兒知識和技能獲得和諧發(fā)展,才能體驗到科技活動的樂趣,才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