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蕊芳
教學目的:
拿破侖曾說過“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绷私庾陨淼那榫w特點,掌握情緒調適的方法,自主調控情緒,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對于處理生活中各種方方面面的事是十分重要的。
主要內容:
1、情緒的概念及構成
2、情緒的功能及特點
3、大學生的情緒困擾
4、情緒管理模型
一、情緒的概念及構成
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存在這樣一種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使你精神煥發(fā),也可以使你萎靡不振;它可以使你冷靜理智,也可以使你暴躁易怒;它可以使你安詳從容的生活,也可以使你惶惶不可終日。這種能使我們的感受產生變化的神奇力量,就是情緒。
(一)情緒的概念
1.它是一種軀體和精神上的復雜的變化模式。
比如向大家提一個問題:大家認為是因為悲傷而哭泣,還是因為哭泣而悲傷?無論是內心的悲傷感在先,還是眼睛里的眼淚先流出,都說明了情緒的產生和變化是反應我們的生理與心理交互相關的過程。
2.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主觀需要而產生的心理體驗,是伴隨特定生理反應與外部表現的一種心理過程。
比如:各類工作坊的功效;相親等等。
(二)情緒的構成
分為三個部分:主觀體驗、生理喚醒、外部表現形式。簡單說,情緒分為負性情緒和積極情緒,從生理的角度來說,引起人產生積極情緒的生理元素是因為受到外界的積極刺激促使副交感神經活躍,使大腦中產生多巴胺,而多巴胺就會使人才生快樂。引起人產生消極情緒的生理元素也是因為受到負性刺激促使交感神經活躍,使人產生消極情緒。
二、情緒的功能及特點
(一)情緒的功能
(1)自我防御功能。比如:當人受到威脅時,人會產生恐懼,因為恐懼會想到要逃離危險,使自己安全。這種情緒反應表現出非常明顯的自我保護性傾向。
(2)社會適應功能。情緒具有調控群體間的互動功能。比如:羞怯感可以加強個體與社會規(guī)則的一致性。
(3)動力功能。達爾文認為,人類祖先在捕獵和搏斗時,產生憤怒的情緒反應,有助于增強體力,戰(zhàn)勝獵物或敵人。
(4)強化功能。大量研究表明,當出現緊急情況時,消極的情緒(如憤怒和恐懼)能夠喚起大腦的警覺水平;積極的情緒(如高興、放松),能使人的感覺、知覺變得敏銳、記憶獲得增強、思維更加靈活,有助于一個人內在潛能的充分展示。
(5)信號功能。比如表情就是情緒的一種表現方式,中國有“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的俗語,意思是說通過別人的情緒反饋信息,領悟到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
(二)情緒的特點
1.情景性:在身處不同的環(huán)境和情景下時,我們會有不同的感受和內心體驗,這些感受、體驗都會引發(fā)我們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比如王志芳的工作與家庭的故事。
2.不穩(wěn)定性:常言說六月天、娃娃臉,小孩的表情多變,女人更是善變,這都說明了情緒的多變特點,時而開心、時而悲傷。
3.短暫性:大多時候,情緒的持續(xù)性不長,比如由于環(huán)境改變、內在需要的滿足、注意力的轉移,采取適度宣泄、自我安慰等方式之后,情緒就會有所變化。
4.傳染性:情緒的傳染性在心理學理論中有個十分著名的效應叫“踢貓效應”。
三、大學生的情緒困擾
(一)壓抑。適合大學生調適壓抑的幾點建議:
1.多運動
運動使人的大腦得到休息,新鮮的空氣,路旁美麗的花朵都能讓心情變得輕松愉快。
2.向他人傾訴
通過溝通,可以緩解壓力,釋放內在能量。
3.拓寬自己的興趣范圍
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可以開啟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4.努力和同學家人建立良好的關系
家人和朋友是大學生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精力旺盛又充滿希望的人交往,可以激發(fā)自己的理想和生活熱情。
(二)焦慮
焦慮是由緊張、害怕、擔憂等幾種情緒混合而成的負性情緒體驗,指一種個體對未來某種可能發(fā)生的威脅性情境或某種不良后果而產生的緊張不安的情緒。
大學生的焦慮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心理表現為緊張、惶恐、心煩意亂、易激怒、思維遲鈍、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以集中。2、生理上表現為肌肉緊張、頭痛、震顫、坐立不安、來回走動、經常變換姿勢;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功能亢進,如頭暈、心跳加速、呼吸變短。
(三)冷漠與悲傷
冷漠同樣是一種情緒反應強度不足的表現,表現為對人對事漠不關心的消極狀態(tài)。處于冷漠情緒的大學生,在行為上常表現為對生活沒有熱情和興趣;對周圍的同學冷漠無情,甚至對他人的冷暖無動于衷。日本心理學家松原達哉教授形容此情緒狀態(tài)的學生是無欲望、無關心、無氣力的“三無”學生。
悲傷也是情緒體驗,更是一種療愈手段,以此去重新獲得同情與愛。悲傷的盡頭是接納。
(四)憤怒
憤怒是由于外界干擾,愿望實現受到壓抑,目的受到阻礙,從而逐漸積累緊張而產生的情緒體驗。程度上可分為不滿、氣惱、憤怒、暴怒、狂怒等。憤怒包含著力量和自尊自重,但過度的憤怒不利于身心健康。
(五)嫉妒
嫉妒是指他人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面勝過自己而產生的一種由羞恥、焦慮、怨恨、敵意等組成的復合情緒。
(六)自卑
自卑又稱為“自我否定”,主要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學識、品質等自身因素評價過低,輕視自己或對自己不滿意,害怕得不到別人的尊重。自卑來源于動物的攻擊性,但這種攻擊性基本在內心完成,面對強大的對手,攻擊便朝向自己。這是人格發(fā)展到較高水平的標志。
四、大學生情緒管理模型
情緒管理模型又叫合理情緒療法,也可簡稱為“ABC情緒管理模型”。這個模型是由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提出來的,它的基本假設是“引發(fā)人的情緒和行為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的信念系統(tǒng),是人對事情的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