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慶市巴南區(qū)人民醫(yī)院放射科(重慶 401320)
2.陸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放射科(重慶 400038)
劉 穎1 冉林浩1 黃學全2,*
胰腺癌一種常見且惡性程度極高的消化道惡性腫瘤[1]。在我國,胰腺癌已成為我國人口死亡的十大惡性腫瘤之一[2-3]。多好發(fā)于41~70歲的中老年人,女性的發(fā)病率低于男性,但絕經(jīng)后婦女的發(fā)病率與男性相仿[4]。胰腺癌的發(fā)生部位以胰頭部位最為多見,約占70%。該病的病因尚未十分明確,但是首要的危險因素為吸煙,此處還有喝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飲食、糖尿病、環(huán)境污染及遺傳因素[5]。胰腺癌患者早期無明顯癥狀,大多數(shù)患者就診時已是進展期或晚期?;颊咄砥谶M行手術效果不佳,在放療和化療上的治療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且預后較差[6]。目前對于胰腺癌的治療,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放射性粒子植入是近年來臨床醫(yī)學上治療惡性腫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在CT的引導下將放射性粒子直接放置在腫瘤內部,通過這些粒子在腫瘤內部發(fā)出的射線,達到殺死腫瘤細胞、截斷腫瘤細胞擴散途徑的目的。因此,本研究主要對CT引導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應用于胰腺癌治療的臨床價值進行了探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胰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經(jīng)手術病理檢查證實為胰腺癌。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40~80歲,平均年齡(50.48±9.08)歲。采用UICC腫瘤分期標準[7]進行分期,其中Ⅱ期20例,Ⅲ期21例,Ⅳ期19例。23例患者因腰腹部疼痛就診,19例患者因腹部包塊就診,18例患者因其他原因就診。
納入標準:無其他嚴重疾?。桓文I功能正常;體內未安裝心臟起搏器;無碘試劑過敏史;影像學資料和病理資料完整;無法手術切除或不愿意手術的患者;具有較好的依從性。
排除標準:有精神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患者未簽署知情同意書;拒絕檢查或未完成相關檢查的患者;患有嚴重糖尿病患者。
表1 患者術前術后KPS積分變化[%(n)]
1.2 方法 儀器選用西門子16排螺旋CT和Pinpoint 穿刺引導系統(tǒng)。首先對患者進行CT掃描,患者平躺于掃描床,選取仰臥位。掃描完成后將圖像傳送到放射性粒子計算機治療計劃系統(tǒng),進行三維立體數(shù)字化影像重組,勾畫靶區(qū)。術前叮囑患者前一天不要進食,術前12h口服導瀉藥。體表定位后,患者體位絕對要保持固定不變,保持自然呼吸狀態(tài),根據(jù)CT圖像確定穿刺點后用標記筆標識。常規(guī)消毒鋪巾,運用2%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用注射針頭再次CT掃描核實穿刺點位置和角度,根據(jù)注射針頭導向角度和進針長度運用15cm或20cm長的18G穿刺針逐層進針到達靶部位。穿刺針遠側段到達腫塊邊緣5mm左右,釋放第一粒粒子。按照治療計劃和布源設計路徑,退針8~12mm再植粒子。操作完成后再次進行CT掃描確定粒子的位置。若掃描后顯示粒子分布不均要及時補種。術后患者需要臥床休息且禁食不低于6h,并常規(guī)給予止血和抗生素治療,治療時間為2d。
1.3 觀察指標 腫瘤療效評估:患者術后3個月再進行CT復查,并采用WHO療效評估標準。臨床受益反應:采用KPS評分評價患者術前術后的生活質量,采用國際通用的數(shù)字分級法(NRS)評估患者術前術后的疼痛緩解程度。WHO療效評估標準:CR(完全緩解),所有病灶均消失;PR(部分緩解),各病灶最大徑之和減少50%以上;NC(無變化),各病灶最大兩直徑乘積之總和增大小于25%或減少小于50%;PD(進展),病灶最大徑之和超過25%或有新病灶出現(xiàn)。NRS:0~10代表不痛程度的疼痛,0為無痛,1~3級為輕度疼痛,4~6級為中度疼痛,7~10級為重度疼痛。
圖1 典型胰腺癌患者CT掃描圖。1A:胰腺癌發(fā)生部位位于體尾部;1B:通過CT引導下穿刺針準確到達胰腺體尾部腫瘤內;1C患者術后CT增強掃描顯示腫塊明顯變小,粒子聚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或構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術前術后KPS積分變化 由表1可知,術后患者在營養(yǎng)、精神狀態(tài)、睡眠時間等方面與術前相比明顯改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與術前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患者術前術后疼痛緩解情況 術后患者頑固性疼痛癥狀緩解明顯,平均術后2~5d疼痛開始緩解。由表2可知,術前重度疼痛患者有29例,術后重度疼痛患者只有11例,與術前相比明顯減少且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患者術前術后疼痛緩解情況[%(n)]
2.3 治療腫瘤效果 所有病例中完全緩解有11例,部分緩解有26例,無變化有15例,進展有8例??傆行蕿?1.66%,其中有7例患者因病情惡化死亡,4例患者因病灶全身多處轉移死亡。典型病例患者,男性,72歲,粒子植入后3個月進行CT復查。
胰腺癌作為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5年來生存率不超過1%,是預后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8]。胰腺癌早期無明顯癥狀,出現(xiàn)以上臨床表現(xiàn)時大多數(shù)已經(jīng)屬于晚期,晚期患者通過手術切除得到根治的幾率很低,治療效果不佳[9]。近年來,CT引導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療腫瘤的方法得到廣泛應用。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腫瘤是指通過影像學引導技術將具有放射性的核素直接植入到腫瘤靶體積內或腫瘤周圍,包括惡性腫瘤沿淋巴途徑擴散的組織,通過放射性粒子源發(fā)出持續(xù)低能量的γ射線,使腫瘤組織遭受最大程度的輻射損傷和破壞,而正常組織不受損傷或僅受輕微損傷,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125I放射性粒子持續(xù)低劑量率輻射,對周圍正常組織沒有損害,幅射距離短,對醫(yī)生和家屬也沒有損害[10]。125I持續(xù)24h不停地殺滅腫瘤細胞,粒子作用時間長,可以長達180d。放射性粒子是一種微型粒子且是鈦合金封裝的,不會產(chǎn)生放射泄漏及治療路徑的污染,局部控制率高[11-12]。放射誘使腫瘤縮小,125I粒子密集,局部劑量自然增加,持續(xù)低劑量放療,可改進腫瘤局部乏氧[13]。
近年來,有不少臨床研究表明,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是一種安全且有效的治療方法,對周圍正常組織和臟器無明顯損傷、患者全身也無明顯不適反應等優(yōu)點,是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方法之一[14]。本研究中,60例胰腺癌患者,全部在CT引導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近期總有效率為61.66%,疼痛緩解的有效率達80.00%,且術后未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此外,在CT引導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的治療需要注意:患者術前一天就要開始禁食,且術前12h要口服導瀉藥;術前對患者進行呼吸訓練,在植入過程中保持自然呼吸狀態(tài),避免穿刺點出現(xiàn)差錯;術前24h服用適量生長抑素,抑制胰液分泌,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5];在穿刺位置方面,原則上是不能穿過結腸,其中穿刺經(jīng)胃是比經(jīng)結腸安全的,經(jīng)小腸穿刺也比經(jīng)結腸安全;當出現(xiàn)黃疸時,首先要通過相應方法緩解黃疸癥狀,再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進行治療;利用CT檢查明確胰腺腫塊的正確位置、大小及其與周圍血管的關系,確定進針的方向和深度;粒子植入后再馬上進行CT掃描驗證粒子分布是否均勻,必要時補充粒子,盡可能地減少靶面積的缺失。
綜上所述,CT引導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療胰腺癌是安全可靠、有效、可重復的治療,能夠有效抑制腫瘤的生長和緩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