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雨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南寧 530022)
自“一帶一路”正式提出以來,東南亞藝術漸漸走入了人們的視野,泰國位于東南亞中心,其孔劇藝術擁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到今天依然活躍在舞臺上。中、泰兩國文化相近,都擁有歷史悠久的戲劇藝術,所以泰國在傳承與保護孔劇方面所取得的經驗 ,對我們發(fā)揚壯劇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孔劇是泰國的國粹,劇本取材于泰國史詩《拉瑪堅》,主要講述的是十面魔王搶走了拉瑪?shù)钠拮酉み_,拉瑪在兄弟和神猴的幫助下,擊斃惡魔,最終救回悉達的故事。在過去,所有演員都要佩戴不同顏色和圖案的面具表演,身上披金掛銀,以此來表明各自的身份,經過不斷地發(fā)展演變,拉瑪和悉達等角色漸漸丟棄了面具,目前只有雄性惡魔、猴子等動物佩戴面具表演,因此孔劇也叫“假面舞劇”。由于大多數(shù)演員佩戴面具,無法唱歌和道白,所以便由樂隊伴唱伴奏、解說劇情,舞臺上的演員則完全依靠程式化手勢和舞蹈動作傳情達意。
1.泰國王室大力支持孔劇
首先,歷代拉瑪國王都格外重視孔劇,他們在不同程度上修改孔劇的劇本、詩詞與韻白,并提高演員表演質量。國王拉瑪二世為戲劇版本重新創(chuàng)作了一些場景,使之更符合孔劇的表演;國王拉瑪六世執(zhí)政期間重寫了孔劇的很多章節(jié),并設立藝術部門,以此來提高孔劇的表演藝術水平。[1]其次,泰國王后大力推廣孔劇。例如,在歡迎其他國家元首、王室訪問時,就安排孔劇團體舉辦演出,提升了孔劇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2.政府強有力地實施
泰國文化部、泰國藝術廳等部門根據(jù)泰國王室的旨意,認真制定并實施相關方案,將孔劇的保護與傳承落到實處。國家劇院每年舉辦年度免費的孔劇演出,并免費提供表演場地;泰國藝術廳印發(fā)孔劇手冊,對民眾普及孔劇藝術的基本常識,以擴大孔劇影響。同時,還致力于孔劇人才培養(yǎng)與建設,真正落實“從娃娃抓起”的口號,在部分小學設立了孔劇培訓項目,并加大資金投入,支持藝術院??讋I(yè)的正規(guī)教育和孔劇表演的服飾購置,加強傳統(tǒng)藝術對年輕一代的熏陶和影響。
3.普通民眾對孔劇的熱愛
在泰國王室和政府的共同推廣下,民間孕育產生了一批忠實的孔劇追捧者,憑借他們對孔劇的熱愛,成立了孔劇團、俱樂部等藝術團體。他們不僅自行安排時間排練孔劇,而且還在部分城市進行巡演,主動地傳播孔劇,將孔劇藝術的種子灑向每一寸土地。
4.孔劇與現(xiàn)代化技術結合
一方面,采用先進技術復排,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例如,泰國王室和國家旅游局合作重新排練孔劇,巧妙運用現(xiàn)代化的燈光舞美,使舞臺背景看起來更加美觀,同時,在不失其藝術本色的基礎上,加快了孔劇的劇情發(fā)展,縮短表演時長,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需求和人民的審美觀念,令人交口稱贊。另一方面,將孔劇的元素植入影視作品之中。泰國電影《孔劇人生》就是一部講述“孔劇”興衰的故事片,影片中穿插了孔劇表演,既保存了孔劇的影視資料,又加深了年輕一代人對孔劇的認知。
5.海外傳播的新方向
泰國人旅居海外時,又將孔劇帶到異國他鄉(xiāng),通過人口遷徙讓孔劇藝術在國外的土地上生根發(fā)芽、源遠流長。
壯劇又稱“壯戲”,是壯族的傳統(tǒng)戲劇,融合了壯族民間文學、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具有濃郁的壯鄉(xiāng)色彩和人文情懷。按照地理位置、方言土語以及藝術風格又細分為不同的分支,各分支藝術特色各有不同,例如,北路壯劇的唱腔主要有正調、平調等,南路壯劇唱腔主要是平板、嘆調等,但無論唱腔有著怎樣的區(qū)別,其曲調都蘊含著壯族民歌特色。[2]壯劇擁有兩百多年的歷史,與我國京劇、昆曲、越劇等齊名,在壯族文化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深受壯鄉(xiāng)兒女的喜愛。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新文化、新藝術不斷涌進人民的視野,壯劇這項傳統(tǒng)藝術在發(fā)展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種種挑戰(zhàn):第一,壯劇團體數(shù)量不斷地減少,老一輩壯劇藝人相繼離世和隱退,使壯劇面臨后繼乏人的局面;第二,受到現(xiàn)代化的沖擊,觀眾更樂于接受現(xiàn)代音樂、民歌等藝術,對這項傳統(tǒng)藝術的熱情日益下降;第三,為了生存,部分劇團不得不減少壯劇演出,轉而以歌舞演出為主,縮小了壯劇的演出舞臺,削弱了壯劇的知名度和影響力。[3]
值得欣慰的是,近些年當?shù)卣驯Wo與傳承壯劇作為責無旁貸的使命,舉辦壯劇節(jié)、加大資金投入、提供硬件設施、加強壯劇藝術培訓,甚至舉辦了“壯劇藝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討會”,專門針對壯劇保護與傳承開展熱烈的研討,旨在共同推動壯劇的傳承與發(fā)展??梢哉f,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壯劇保護與傳承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盡管如此,為了進一步推進壯劇的振興與發(fā)展,從而讓壯劇立于世界藝術之林,我們可以借鑒泰國保護孔劇的有效措施,取之精華,為我所用。
孔劇的劇本、詩詞不斷地被修改完善,使這項傳統(tǒng)藝術日趨成熟、與時俱進,而壯劇大多停留在舊的模式上,主要演繹原有的傳統(tǒng)劇目。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革新是藝術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如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演繹著,勢必導致喪失原有的藝術活力。因此,壯劇藝人應該在保留地方特色的基礎上,融入合乎時代、被人民樂于接受的成分,以適應現(xiàn)代人的審美模式。首先,專家、藝人對壯劇進行全面的調查,在此基礎上不斷地修訂、完善壯劇的劇本,使劇本具有現(xiàn)代氣息,能夠反映現(xiàn)實生活,反映當下社會,滿足現(xiàn)代人的精神需求;其次,推陳出新改變不利于發(fā)展的元素,增加新的表演內容、曲目、曲調以及唱腔;最后,將先進的技術、現(xiàn)代化的燈光舞美融入壯劇表演之中,使舞臺效果更加美觀,實現(xiàn)傳統(tǒng)戲劇與現(xiàn)代技術的完美結合。
孔劇真正落實了“從娃娃抓起”的口號,不但開設孔劇專業(yè),還在小學成立孔劇項目,為孔劇培養(yǎng)更多后備軍。而壯劇受眾范圍小,表演團體逐漸萎縮。為此,我們不但要開展普及性教育,在中小學開設壯劇課程,定期邀請壯劇藝術家授課,增強學生對壯劇的認知,培養(yǎng)學生對孔劇的熱愛,還要嘗試在藝術院校開設壯劇專業(yè),提高表演藝術水平,注重培養(yǎng)專業(yè)的壯劇表演人才,為傳承與發(fā)揚壯劇注入新鮮血液,從根本上解決壯劇后繼乏人、高才難引的局面。
起初,孔劇只在泰國宮廷表演,但是經過泰國王室與政府的大力推廣,孔劇藝術真正地走入民間、走向國際,一時間大大地提高了孔劇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壯劇雖然源于民間,擁有得天獨厚的群眾優(yōu)勢,但是普通民眾對這項傳統(tǒng)藝術知之甚少,因此壯劇應該先被壯鄉(xiāng)人民所熟知,然后擴大范圍,在全國范圍內普及,最后傳播到國外,發(fā)展成具有影響力的戲劇文化。第一,政府為壯劇團提供免費的表演場地,定期舉行免費的義演活動,讓人們真正地認識這一古老的表演藝術,擴大壯劇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知名度;第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政府組織藝人收集具有代表性、人民喜聞樂見的壯劇傳統(tǒng)劇目,加以整理印發(fā)成冊,向壯鄉(xiāng)乃至全國人民普及壯劇基本知識與藝術特色,讓民眾通過文字和圖案認識壯劇民族文化與藝術內涵;第三,改變單一的傳播渠道,擴寬傳播路徑。幾百年來,壯劇藝術通過口頭相傳,然而,這種傳播方式相對單一,且受眾范圍小。運用現(xiàn)代化方式傳播,依托電視、網絡等數(shù)字化傳媒手段,讓人民不用進劇場就能欣賞到壯劇藝術;第四,壯劇藝術“走出去”,加大海外傳播力度。當前,中華文化需要進一步融入世界多元文化之中,“走出去”是發(fā)揚壯劇的必然選擇,憑借廣西獨特的區(qū)位優(yōu)勢,優(yōu)先實現(xiàn)與東盟國家的藝術交流,其次再擴展到世界各國,最終讓壯劇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作為中國的新一代青年,我們接過先輩的旗幟,讓壯劇藝術代代相傳!振興與發(fā)展壯劇,需要社會各界集思廣益、通力合作,以嚴謹?shù)淖藨B(tài)、敬畏的心去切實,不斷充實、壯大表演團體,共同投身到振興壯劇、發(fā)揚壯劇的文化事業(yè)之中!讓我們筑牢文化藝術的堤壩,讓我們的國家、我們的黨、我們的人民、我們的事業(yè)永遠挺拔蒼翠、蒸蒸日上!
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壯劇藝術,薪火相傳。壯劇的振興與發(fā)展,是我們這代人肩負的重任,需要擴大視野借鑒泰國孔劇行之有效的理念和措施,振興壯劇、發(fā)揚壯劇,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轉變成為一種民族力量,真正融入我們的血液、滲透到我們的細胞里,讓它成為我們走到任何地方,都無比堅強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