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環(huán)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滲透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對教材中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素材進行系統(tǒng)的整合處理,在傳授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使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充分發(fā)揮教師本身對學生的教育影響作用。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語文教學;有效策略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個人、社會、國家層面價值取向于一體,是做人之本、穩(wěn)定之根、立國之魂。如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愛國、誠信、敬業(yè)、和諧等優(yōu)秀品質,是教師首先要考慮的。小學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在語文課堂中要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再以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對學生進行熏陶教育,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感染。
一、挖掘教材內容,充分發(fā)揮課文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功能
小學語文課文涉及的內容廣泛,文章體裁多樣,任何知識的教學,教師都可以在適當?shù)姆秶鷥葼I造出一個師生情感交融的氛圍。聲情并茂的散文,教師可通過朗讀把優(yōu)美的意境形象地呈現(xiàn)于學生面前;平淡如水的說明文,可借助形象風趣的話語解說其中的事理;說理性文章,可用通俗的哲理把學生引入嚴密的邏輯世界。教材是教師進行思想教育的憑證。因此,教師應充分、全面、深入地探討教材,準確把握教材中蘊含的教育因素,注重思想內容和語言文字的內在聯(lián)系,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適時、適度地進行思想教育,把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的訓練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一)課前深入備課,挖掘品德教育素材
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鉆研,挖掘每篇課文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素,確定每一課的教育點,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胸有成竹,確保教書育人工作的開展。
(二)提供寫作背景,感受作者創(chuàng)作心態(tài)
要使作者的情感內化為學生的情感體驗,首先要拉近學生和作者的心理差距,要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和創(chuàng)作背景,使他們置身于作者所處的時代之中,感受作者寫作時的特殊心態(tài)。
(三)抓住關鍵詞句、深化學生情感體驗
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如果我們抓住課文中關鍵的字、詞、句深入剖析品味,就容易領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內容,使學生迸發(fā)感情火花。
二、使用互聯(lián)網技術,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
教師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應該積極使用互聯(lián)網技術,充分使用互聯(lián)網的相關資料,提高學生的認知學習水平。比如在教學《詹天佑》這一課時,教師需要通過互聯(lián)網技術,收集有關與詹天佑的視頻資料、圖片資料等相關資料,將詹天佑的形象立體化,讓學生對詹天佑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
課堂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的主要場所,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往往較為活潑好動,自我控制能力不強,注意力易分散。如果在課堂上對他們進行說教,不僅無法起到道德洗禮、價值觀培育的作用,還會令學生反感,產生排斥心理。這就要求教師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設計新穎的教學結構,采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只有學生愛學,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高尚情操。教材是進行語文教學、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載體,這就要求教師以獨特視角,挖掘出教材中體現(xiàn)價值觀的教育資源,結合教學實際,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
以教材中的光輝形象為例,進行人格教育。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眼中的世界是美好的。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在教學中讓他們發(fā)現(xiàn)教材中所蘊含的美的人、事、物,再加以引導教育,使學生領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惡。這就要求教師對課文中出現(xiàn)的人物形象進行深度挖掘。在教學《橋》一文時,筆者就對這位村黨支部書記的形象進行了充分分析。首先抓住對這個人物的細節(jié)描寫,從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細致分析,再現(xiàn)當時洪災突然襲來時書記為了村民的生命安全奮不顧身的光輝形象,體現(xiàn)了書記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的高尚品質。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思想獲得了啟迪。
充分利用教材中真善美教育因素,進行情感教育。其實,教材中能充分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素材不勝枚舉,這就要求教師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用心挖掘、細心整理,從而成為能夠感染學生、打動學生、教育學生的資源,達到對學生進行教育的目的。在學習《金錢的魔力》一文時,教師就要在讓學生對人性弱點有所認識的基礎上,加大對學生人性優(yōu)點的認識和體驗,使學生遠離人性的丑惡。
四、充分利用拓展活動,積極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
巴甫洛夫曾說:“在學習活動中,如果有多種器官參與,可以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促進更好地建立暫時的神經聯(lián)系?!苯虒W拓展,就是要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到語文實踐中來,從而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使人性的善更加入腦、入心。
推薦閱讀。課外閱讀是語文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同類題材的拓展閱讀,可以豐富學生對同一人性優(yōu)點的認知,獲得更多感動,從而得到更多啟發(fā)。比如,《橋》的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同步閱讀》讀本中的同類文章——《手術臺就是陣地》《草地夜行》《一個蘋果》等。
開展專題活動。專題活動可以使學生多感官地感知人性的真善美。在教學中,可以開展做一件好事或觀察、記錄一件好事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助人的快樂。
五、把握作文教學,觸發(fā)學生的思想感情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不僅僅是閱讀教學中的任務,作為語文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課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素不可忽視,作文教學中的中心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認識事物的習慣和能力,訓練學生運用或書面語言及一定的章法技巧等編織再現(xiàn)事物,達到一定的寫作技能。學生在觀察、感悟、分析事物進而寫作文章的一系列過程中,必然會觸發(fā)種種思想情感,對所寫事物產生并表達出一定的見解或評價。可見作文教學也應承擔著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責任。
開展實踐活動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fā)寫作。學生非常喜愛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而不注重觀察活動過程,了解人類和生態(tài)平衡的關系,這時教師就要注意引導學生有序觀察,發(fā)現(xiàn)事物的特點,寫出感人的文章。學生不愛參加家務勞動,因此要培養(yǎng)他們的勞動觀念和生活自理能力,學會理解別人、體諒別人、尊重別人,可以以寫作訓練有計劃開展一系列活動。故在班上組織學生包餃子等活動,首先要引導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學會和別人合作,通過活動既能親身體驗做家務的困難和樂趣,又能理解和體諒父母的辛苦,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念。還可組織學生到野外,觀察一年四季景物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然后把自己看到的景觀結合自己的感受寫出來,還可組織學生表演熱愛大自然的童話故事,以此達到育人目的。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教授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不斷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豐富營養(yǎng),變換教學方式,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在做到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同時,結合時代特點,發(fā)揚光大。小學作為學生接受教育認知的起始階段,教師更應該積極地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要求的社會基本素質,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深刻體會社會主義事業(yè)來之不易,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僅能掌握熟練的語言技巧,更重要的是具備較高的認知能力。
■參考文獻
[1]林婧影.語文教學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舉隅[J].福建教育(小學版),2011(12).
[2]郭繼平.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4).
[3]陳衛(wèi)東.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滲透價值觀教育課改在線[J].新教育,2014(11).
[4]郭藝玲.淺析語文課堂教學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滲透[J].考試周刊,20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