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嚴紅柱(通訊作者) 路會俠 段芃嫄
(1 大理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醫(yī)務部 云南 大理 671000)
(2 大理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骨密度室 云南 大理 671000)
(3 大理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科教科 云南 大理 671000)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代謝性疾病。T2DM 患者可能合并多種骨骼疾病,包括骨量低下、骨質(zhì)疏松(osteoporosis,OP)和骨折等,其中OP 是最重要的一種代謝性骨病。T2DM 患者的骨和礦物質(zhì)異??赡苁怯捎谝葝u素缺乏或/和抵抗、高血糖對骨骼微環(huán)境的直接影響、骨基質(zhì)蛋白糖基化終產(chǎn)物、細胞因子異常等因素對成骨細胞產(chǎn)生了有害影響[1]。隨著T2DM 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合并OP和伴發(fā)骨折病例也越來越多。為了預防OP 和骨折,提高T2DM 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早期有效地預防OP 是非常必要的。BPs 是治療OP 最常用的藥物,在使用BPs 治療3 ~5 年后可明顯降低骨折風險[2]??紤]到BPs 在治療OP 中的療效及其對成骨的有利作用,本研究對我院臨床證實的145 例T2DM 合并骨量低下患者進行了有關(guān)注射BPs 預防OP 的最佳時機的相關(guān)分析,報告如下。
本研究選取2018 年8 月—2019 年12 月間經(jīng)我院檢查證實的145 例T2DM 合并骨量低下患者,入組前給予測定骨密度,其t值均<-1,已將除胰腺外各內(nèi)分泌腺體原發(fā)性疾病予以排除,所有患者均未合并心、肺、肝、腎等臟器原發(fā)疾病,尚未達到OP 診斷標準,體重指數(shù)(BMI)18.5 ~30.0kg/m2之間。145 例患者按照T2DM 病程可分成3 組:甲組49 例,其中男23 例、女26 例;T2DM 病程1 ~5 年,平均(2.41±1.57)年;平均年齡(54.19±6.35)歲。乙組48 例,其中男21 例、女27 例;T2DM病程6 ~10 年,平均(7.82±2.16)年;平均年齡(54.84±6.73)歲。丙組48 例,其中男22 例、女26 例;T2DM 病程≥11 年,平均(13.16±4.43)年;平均年齡(55.06±7.29)歲。3 組患者除T2DM 病程外,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對于3 組病例,均在入組后及時使用X 線骨密度檢測儀測定Ward’s 三角、L1 ~3 椎體骨密度,并于測定骨密度后2d 之內(nèi),給予靜脈注射唑來膦酸注射液100ml/5mg(以輸液管勻速滴注,時間不少于15min),并于1 年后再次進行骨密度測定。
本研究對于骨量低下和OP 的診斷參考WHO 相關(guān)診斷標準,即t值>1.0SD 為骨量正常;有≥1 個受檢部位t值≤-2.5SD為OP;t值在-2.5SD ~-1.0SD 之間為骨量低下。
使用SPSS17.0 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各組間計量數(shù)據(jù)比較均采用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χ2檢驗進行,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乙組與丙組在靜脈注射BPs 后的骨密度變化值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甲組在靜脈注射BPs 后的骨密度變化值優(yōu)于乙組和丙組(P<0.01)。詳見表1。甲、乙、丙組在靜脈注射BPs后1 年達到OP 診斷標準人數(shù)分別為:甲組5 例(10.2%)、乙組13例(27.1%)、丙組15 例(31.3%),甲組與乙、丙組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乙組與丙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2。
表1 三組患者靜脈注射BPs 前后骨密度變化對比(±s,SD)
表1 三組患者靜脈注射BPs 前后骨密度變化對比(±s,SD)
注:各組間比較,①②t=3.4669,P=0.0008;①③t=4.5245,P=0.0000;②③t=1.2069,P=0.2305;④⑤t=3.1457,P=0.0022;④⑥t=4.0522,P=0.0001;⑤⑥t=0.6987,P=0.4865。
組別 例數(shù) Ward’s 三角 L1 ~3 椎體注射前平均骨密度 注射后1 年平均骨密度 t 值差 注射前平均骨密度 注射后1 年平均骨密度 t 值差甲組 49 -2.05±0.69 -1.04±0.64 1.01±0.36① -2.07±0.71 -1.07±0.69 1.00±0.35④乙組 48 -2.11±0.70 -1.35±0.72 0.76±0.35② -2.18±0.73 -1.41±0.71 0.77±0.37⑤丙組 48 -2.24±0.68 -1.57±0.70 0.67±0.38③ -2.23±0.62 -1.51±0.67 0.72±0.33⑥
表2 注射BPs 后1 年三組診斷OP 例數(shù)對比
糖尿病性骨質(zhì)疏松癥(diabetic osteoporosis,DO)是指糖尿病患者在除外其他病因下明確診斷患有OP 者,DM 以及DM所引起的代謝紊亂,可從多個方面影響到骨代謝,進而引起代謝性骨病。現(xiàn)已公認T2DM 可促進OP 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其影響原因包括:①T2DM 患者的嚴格控制飲食可使鈣攝入量大大減低,并且由于大量高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減少了鈣在腸道內(nèi)的吸收;②T2DM 的多種慢性并發(fā)癥可引起骨量的丟失,例如發(fā)生糖尿病腎病時腎小管對鈣和磷的重吸收減少,繼發(fā)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和1,25(OH)2D3 生成變少;神經(jīng)及微血管并發(fā)癥可影響局部組織灌注,加速骨轉(zhuǎn)換,加速骨量丟失;腦梗死等心腦血管并發(fā)癥導致活動能力下降,使骨骼應力作用減低,也加快了骨量丟失等。
國外流行病學調(diào)查[3]表明,1/5 以上的T2DM 患者伴有骨質(zhì)疏松性骨折,其危害巨大,是老年T2DM 患者致殘、致死的重要危險因素。例如在發(fā)生髖部骨折后1 年以內(nèi)的患者約有1/5 將死于骨折的各種并發(fā)癥,有近一半的患者致殘,其生活質(zhì)量受到明顯影響。在我國,約1/2 ~2/3 的T2DM 患者存在骨密度降低現(xiàn)象,其中的1/3 達到OP 診斷標準[4-5]。BPs 是目前臨床常用的抗OP 藥物之一,其特點是包含P-C-P 基團,對骨骼羥基磷灰石有很高的親和力,能特異性地與骨重建活躍的骨表面相結(jié)合,對破骨細胞產(chǎn)生抑制作用,減少骨的吸收,從而降低骨量丟失。當前,臨床用于預防和治療OP 的BPs 主要有唑來膦酸、依托膦酸鈉等等,而唑來膦酸一方面其安全性得到臨床廣泛認可,另一方面療效突出被廣泛應用,因此成為OP 的一線治療用藥。該藥作為T2DM 患者預防OP 的常規(guī)用藥,已被患者所廣泛接受。
本研究主通過觀察BPs(唑來膦酸)作為抗OP 藥物在不同病程T2DM 合并骨量減低患者中的療效,結(jié)果說明,早期(T2DM病程≤5 年)靜脈注射BPs 預防T2DM 合并OP 可取得較好的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