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川嵐
(四川省宜賓衛(wèi)生學校,四川 宜賓 644000)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的教育教學事業(yè)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已逐漸由以前的教師“教教材”到教師自主開發(fā)教材,用“教材教”。作為教師,我們深知要上好課的前提是必須備好課,而備好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備教材,即教材處理。在衛(wèi)校化學教學中如何處理教材呢,筆者做了簡單的探討。
我國教育事業(yè)飛速發(fā)展,教材的需求量不斷增大,各出版社組織相關人員編寫了各具特色的教材,這些教材中有些編寫時間倉促,有些為通過相關審核特意改變各種知識的呈現方式,有些編者編寫教材的理念與學生實際情況不相符等等,這些原因造成編寫出的教材難免有些不足。我們在教學中可通過適當的教材處理,彌補這些不足。
化學鍵、化學平衡移動等許多化學知識抽象、深奧,學生不易理解;如物質的量等,化學知識繁雜,既涉及宏觀物質又涉及微觀粒子,學生難以應對;如同系物、同位素、同分異構體等化學知識看似相似,其實不然,學生分辨不清,容易搞混淆;如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既有普遍規(guī)律,又有無氣體參加的反應和對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相等的反應沒有影響的特例等,使學生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錯誤。這些特點使學生覺得學習化學困難。[1]通過對教材適當的處理,可克服某些困難,降低學習化學的難度。
衛(wèi)校學生大多數化學基礎較差,而且參差不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差。通過適當的教材處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有些教材編寫的時候某些較難或較易的內容過于集中,較容易的內容過于集中對教學倒是沒有什么明顯的不利影響,但較難的內容過于集中,對化學基礎差的衛(wèi)校學生來說勢必使她們較長時期處于焦慮狀態(tài),擾亂她們的情緒,打擊他們學習的信心。教材處理曲折化是指將較難或較易的教學內容過于集中的地方做適當地調整,使教學內容呈易難、易難或難易、難易地曲折變化。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教材處理曲折化能使學生的心理隨著教學內容的難易曲折的變化,較大地提高教學效果。如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基礎化學》(石寶鈺、宋守正主編)(以下簡稱人衛(wèi)版《基礎化學》)的第二章溶液中包含如下四節(jié)內容:第一節(jié)物質的量;第二節(jié)溶液的濃度;第三節(jié)溶液的滲透壓;第四節(jié)分散系和膠體溶液。物質的量對高中生來說都屬于難點,溶液的濃度包含了數個公式及其計算,也是難點,兩難點過于集中。溶液的滲透壓、分散系和膠體溶液則相對容易些,因此教材處理時如果按物質的量、分散系和膠體溶液、溶液的濃度、溶液的滲透壓的順序講授,學生學習起來可能更輕松些。
有些教材編寫的時候某些內容缺失,教師在備課時把這些內容補充完整,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就是教材處理完善化。教材處理完善化,使教材內容更加完整、系統(tǒng),講授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降低學生學習化學的難度。如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化學》(醫(yī)藥衛(wèi)生類)第二版(綦旭良主編)(以下簡稱科學版《化學》)第2章第3節(jié)第二部分共價鍵沒有學習目標,須補充目標。再如人衛(wèi)版《基礎化學》的第四章第二節(jié)溶液的酸堿性及其pH有下表:
表1 溶液酸堿度與[H+]和[OH-]的對應關系
教材處理時除補充氫離子濃度單位外主要補充了氫氧根濃度和酸堿性變化,見下表。
表2 溶液酸堿度與[H+]和[OH-]的對應關系
這樣處理既和本節(jié)上部分內容(溶液的酸堿性,即溶液酸堿性與[H+]和[OH-]的關系)緊密聯系起來,使得[H+]和[OH-]的關系明確,既容易看出溶液的酸堿性及其變化趨勢,又更清晰地突出溶液酸堿性與pH的關系,推陳出新,學生更易理解掌握。
編寫教材的時候要遵循其原理和方式方法,所以在呈現內容時的邏輯順序不一定很明顯,而衛(wèi)校學生在學習時由于其自身的原因,不容易發(fā)現這點從而造成學習困難。教材處理條理化就是教師采取適當的方式方法使教學內容顯得邏輯清楚,條理清晰,從而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如科學版《化學》第7章第6節(jié)苯及其同系物中講授苯的化學性質時其邏輯思路為結構決定性質,具體講授可這樣進行:苯環(huán)中的鍵是介于單鍵和雙鍵之間獨特的鍵,所以苯既具有單鍵(烷烴)的化學性質即穩(wěn)定、氧化燃燒、取代反應,又具有雙鍵(烯烴)的化學性質即加成反應,苯中的鍵獨特,所以化學性質又與單鍵、雙鍵不同,取代反須加催化劑,加成反應更困難。這樣處理不僅使講授苯的化學性質邏輯思路清晰,而且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到苯的化學性質,學生更容易接受。
衛(wèi)校采用的化學教材基本上是醫(yī)藥衛(wèi)生類,雖然在編寫教材時編者已經盡可能和醫(yī)藥衛(wèi)生方面聯系,但編者大多是師范專業(yè)畢業(yè)的化學教師,而非醫(yī)藥衛(wèi)生專業(yè)教師,所以在化學和醫(yī)藥衛(wèi)生的聯系點把握得難免有疏忽,而且醫(yī)藥衛(wèi)生的具體專業(yè)也較多,同一本教材不可能和所有醫(yī)藥衛(wèi)生專業(yè)結合得很好。我們在處理教材時,使內容更好地和具體專業(yè)結合,更好地體現出專業(yè)特點,這就是教材處理專業(yè)化。如科學版《化學》第3章第3節(jié)膠體高分子溶液中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對膠體的保護作用補充血液中的蛋白質等高分子對碳酸鹽、磷酸鹽等微溶性無機鹽膠體起保護作用、鋇餐造影檢查等,既體現了衛(wèi)生專業(yè)特點,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編寫教材時,出版商要求壓縮成本,編者在編寫某些具體化學知識時有時會壓縮該知識在生活方面的應用。新的教育教學理論認為,化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實際,從身邊事物入手,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讓教學走進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踐之中,這就是教材處理生活化。如人衛(wèi)版《基礎化學》第二章第四節(jié)膠體的聚沉補充三角洲的形成、不同牌子的墨水不要混用、利用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加入大量無機鹽要鹽析點豆花;第四章第四節(jié)鹽的水解補充利用明礬的水解凈水、利用碳酸氫鈉和硫酸鋁相互促進水解生成二氧化碳滅火等。這樣拉近了化學和生活的距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材是以文字或圖片的形式呈現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化學知識本身也具有抽象性,這就加大了學習化學的難度。將教材上抽象的知識以具體的情景展示出來,就叫教材處理情景化。教材處理情景化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把抽象的化學知識以具體、直觀形象的情景展現出來,大大地降低了學習化學的難度。如講授緩沖溶液的緩沖作用時制作出“鹽酸加入乙酸-乙酸鈉緩沖溶液,鹽酸和乙酸鈉消失,出現乙酸,體現乙酸鈉具有抗酸的作用;氫氧化鈉加入乙酸-乙酸鈉緩沖溶液,氫氧化鈉和乙酸消失,出現乙酸鈉,體現乙酸具有抗堿作用”的動畫,展示了緩沖作用原理。
教材處理科學化是指教材經過處理后更加符合教育教學理念、學生認知特點等,或者更加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即更加科學。有些學校選用的教材滯后,有些教材編寫的時候由于時間倉促編者考慮不周,或者編者關注的方向不同,或者編者水平有限等等,難免使得教材內容在某些方面有不科學之處,教材處理科學化可以避免這一弊端。如人衛(wèi)版《基礎化學》實訓八的實訓內容依次包括“移液管的操作”“容量瓶的操作”“滴定管的操作”三部分,在教材處理時可將以上內容次序調整為“滴定管的操作”“移液管的操作”“容量瓶的操作”。這樣處理更加科學之處在于:(1)“滴定管的操”作教師先講授、學生先操作更加突出這一重點;(2)“滴定管的操作”教師先講授、學生先操作,效果會好;(3)更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本實訓課時緊,學生按照這個順序操作,“容量瓶的操作”最后練習,可能練習不到,即使練習到了,效果不會太好。這一內容在無機化學部分我們已經講授和練習,后續(xù)實驗基本上沒有這一操作,屬于非重點;(4)防止學生“間接”注入滴定液。如果按照書中順序練習,在練習“移液管的操作”中有在小燒杯內加入適量氫氧化鈉的練習,而且用小燒杯把氫氧化鈉加注到堿式滴定管中容易操作,學生可能就會這樣操作。教材處理,改變操作順序后,減小了這種可能。
化學教材中既有直觀具體的宏觀物質、某些概念等,又有模糊抽象微觀物質、理論知識等,形式多樣,種類很多,處理教材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處理教材有時就會難以兼顧。如科學版《化學》第1章第2節(jié)化學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質的量,如果按照教材編寫順序教學,勢必給還沒有適應中專教學的學生當頭一棒,極大地打擊他們學習的信心。若把第二章原子結構 化學鍵提前講,使學生先適應中專化學教學,再講第1章第2節(jié),這樣教學效果應該會更好些。但這樣處理又會把它與第3章第1節(jié)溶液的濃度兩個難點集中在一起,對教學不利,即教材處理難以兼顧各方面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充分考慮教學的各方面情況,做適當的取舍。
化學教材處理中的生活化、專業(yè)化能很好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但這些措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是為教學服務的,教學是主,這時教材處理是輔。若在授課過程中生活、專業(yè)實例過多、或講授過深,勢必造成嘩眾取寵,喧賓奪主。
化學教材多種多樣,化學知識形式各異,對于化學教材的處理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只要我們依據有效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心理特征[3],在深入理解和把握化學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恰當的處理,必能降低學生學習化學的難度,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