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內容摘要:主題班會是學校德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是班主任必備的專業(yè)技能,是班主任組織、管理、教育學生的有效形式,是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徑。
關鍵詞:主題班會、 班級管理、 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質。
班會課是班主任教育學生的陣地,是班主任針對班級情況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同時也是與學生交流溝通的平臺。但近年來很多老師卻發(fā)出了“班會課難上,學生不感興趣”的感慨。有些老師覺得無話可說,干脆把班會課改成自習課或用來上課;有些老師雖然講得津津有味,滔滔不絕,學生卻是興趣索然;甚至有些老師把班會課上成了“說教課”“訓話課”,長此以往,引起學生反感,老師自身也會覺得沒有太大意義,也就達不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一、主題要明確有針對性
班會課的內容非常廣泛,可以是教育性班會,節(jié)日性班會,知識性班會,經驗交流性班會,也可以是問題解決性班會。因此,班會課主題的確立必須有很強的針對性,可操作性,教育的目的一定要明確。班主任要細心觀察,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把握他們思想的熱點和盲點,針對學生中近期存在的傾向性問題等,及時做出分析,并且能夠正確歸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找到教育的突破口。比如:開學之初,我的第一個主題班會是:“高中三年,讓我們一起走過”,目的就是開展目標教育,使學生有明確的奮斗目標。開學后的第三周,我的班會主題就是“時間管理技巧”,就是專門針對進入高中以來絕大部分學生遇到如時間分配不合理,學習效率低下等問題召開的。其次,班會課主題必須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征求全班學生的意見,聽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最感興趣、最關心、最想解決的問題。知道他們渴望得到什么?是學習方法的指導,還是交際方面的指導,或是關于人生目標的確立、如何為自己作好人生設計等方面的內容,老師都應有充分的了解。
二、做好班會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是教師的準備。教師對主題班會的準備要像準備一堂教學課一樣,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特別是思想狀況,對課堂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應予以考慮。然后針對主題收集大量材料。有時我對搜集的材料進行加工整理,制作成課件,結果班會課的教育效果非常明顯。其次是學生的準備。班會課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大好機會,應該讓更多的學生得到鍛煉。切忌老師全部包攬。因此需要學生準備的,就要提前布置,布置可以籠統(tǒng)一些,以防止念稿子等流于形式的發(fā)言。所以,我一般在周末上完課后就告訴學生,下周班會的主題是什么,然后要求學生做出相應的準備。有的班會則需要主持人,那么就應該有主持人的選拔、培訓等準備工作。
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無論什么內容,什么形式的主題班會,都要發(fā)動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老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大膽的放手讓學生去做事。老師在主題班會課中可以是一個幕后工作者。比如,在母親節(jié)前,我會有一個主題班會“我拿什么來報答你們,我的父母”。這時學生就是主角,老師的角色可以是一個編劇,一個導演。有時候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機會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臺。在這里,我想特別說明的是我們一定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一定要相信他們可以做好很多事情。這一點我有深切的體會。高二時的一個班會課,我本來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因為學校臨時開會,于是我就讓一個有主持班會課經驗的學生去代替老師的角色,并讓班長做好記錄,后來我了解到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班會課。
四、班會設計要入情入理
對學生的教育首先要“曉之以理”,而不是“施之以威”,把道理跟學生講清楚講透徹,要讓他們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為什么這樣做,為什么不這樣做,要讓他們不僅知其然,還要讓他們知其所以然。先讓他們明理,這樣他們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班會課更應該注重情感教育,以情感人。在觸及親情這樣的主題,我們就應該從“情”字入手,作好文章。
五、班會內容要有趣味性和創(chuàng)新性
班會環(huán)境要富有趣味性。比如在“如何保護動物”這個班隊會中,把教室布置成一個“動物世界”,黑板上貼上同學們收集的動物畫片,學生的課桌上擺上各種動物玩具、標本等,天花板下垂吊著幾只“飛禽”,錄音機里播放著此起彼伏的飛禽走獸鳴叫聲,仿佛置身于一個動物王國,這樣的活動效果自然比單純說教好很多。 班會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富有趣味性。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可以安排一些模擬活動、情境表演等。 班會課的形式應靈活多樣,可以教師講,也可以學生講,可以唱也可以演。對場地的選擇也不應僅僅局限于教室。比如我們班有一節(jié)班會課地點就在體育場。學生在特殊的場地里,特殊的氛圍之下,更能進行自我心靈的反思,更能敞開心扉,與別人交流。
總之,開展好主題班會是學校德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是班主任必備的專業(yè)技能,是班主任組織、管理、教育學生的有效形式,是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徑。一堂精彩、成功的主題班會,會直抵學生心靈深處,能引起班集體成員的觸動和共鳴,為他們的成長注入營養(yǎng)。
參考文獻:
[1]葉瀾著.“新基礎教育”——關于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M].2006
[2]葉瀾、卜玉華.教育理論與學校實踐[M].2000.5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