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小青
三年前,工程技術專業(yè)出身的我,有幸成為審計團隊的一員,經歷了工作崗位的轉變、角色的轉換,在激動、好奇與無限憧憬中開啟了我的審計奮斗史。
一位資深審計專家前輩讓我體會到審計人的正直與執(zhí)著。平日的閑談中,他給我們講述自己競聘成功時,有朋友恭賀他“你這回輕松了,升職到了個好崗位,有事查查賬,沒事喝喝茶、聊聊天,還能經常出差,可以到處游覽祖國大好河?!边@話他從不認同,他清楚自己身上的責任。
他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將代表審計干部的形象,時刻提醒自己,要以身作則,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風,不斷加強學習,努力拓展知識面,堅定思想信念,在各種誘惑、威逼面前站穩(wěn)腳跟,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fā)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堅守一名審計人的本色。
一次,他帶隊審計一個工程項目時,通過深入調查、細致分析、艱難查證,發(fā)現(xiàn)該單位存在私設“小金庫”的問題。同事和部分領導輪番打電話向他說情,有領導打電話說:“人家馬上就要提拔為處級干部了,你把私設'小金庫'這個問題反映上去,就會耽誤人家的大好前程,人家會恨你一輩子的”。聽了這話,他并沒有遲疑,反而堅定地回答:“查不出問題是我沒本事,但問題查出來不反映就是我瀆職。我是審計人,我要對得起本職工作,對得起組織賦予我的權力和領導對我的期望”。最終,沒有讓該單位及其責任人逃脫相應懲處。
工作中他扮演著“鐵面包公”的角色,生活中,他是一位“不太稱職”的父親。
記得有2017年的一個晚上,遠在項目參加審計工作的他,剛剛結束一整天的工作回到賓館,接收到妻子轉給他的兒子寫給家長的一封信,看到信息內容時,他的眼角濕潤了。
“爸爸,我知道,因為工作忙,在我最需要陪伴的時候,您總是一次又一次不得不與我告別!明年,我將努力邁進大學這個更高學府,原諒我偶爾的任性、倔強和誤解……其實,我一直記著您煞費苦心的嘮叨和叮囑,雖然您不能天天陪著我,但我不怪您,請您放心工作吧!我會像您一樣,以不辭辛苦、任勞任怨的態(tài)度面對將來的學習、工作……”
“在兒子成長的關鍵歲月里,作為父親,我沒能給他像其他父親那樣的貼心陪伴……,這是我內心深重的愧疚……”
這是一個兒子寫給資深審計人父親的一封信,以及父親極少發(fā)自內心深處情感表露,也是審計人舍小家顧大家形象的最真實寫照。
一個精誠奉獻的審計團隊讓我領略了審計人的專業(yè)與敬業(yè)。與審計團隊在審計“戰(zhàn)場”戰(zhàn)斗的這段歲月中,我真切地體會到審計人是“多面手”、是“全才”。他們既具有高尚的職業(yè)操守,也掌握嫻熟的業(yè)務技能,既是溝通博弈的高手,又是政策法規(guī)的通才。
對于審計人來說,一年365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路上,在進點的路上,在翻閱資料的路上,在取證的路上,在延伸的路上,在寫材料的路上……多少個日日夜夜,審計人加班加點,“5+2”“白+黑”“雨+晴”。審計人不知疲倦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足跡踏遍大街小巷、田間地頭、被審單位、施工現(xiàn)場……。每一項審計任務,都浸透審計人的辛勤汗水;每一次審計經歷,都講述審計人的感人故事。
辦公室里長期備好旅行箱,時刻準備趕赴審計現(xiàn)場,只要工作需要,大家都會放下心中對家人的那份牽掛與不舍,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這股執(zhí)著向前的動力來自哪里?是審計人舍我其誰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是審計人舍小家顧大家的高尚情操,是審計人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的堅強定力。
多少年,無畏嚴寒、不懼酷暑,風里來、雨里去,看不到轟轟烈烈的場面,聽不到慷慨激昂的陳詞,只有默默無聞翻閱著堆積如山的資料的身影,只要工作需要,就義無反顧地沖上前去。這就是審計人,鐵肩擔道義,一生鐫刻著責任、忠誠、清廉、依法、獨立、奉獻。
審計人就是這樣一群在平凡的崗位上竭盡全力、無私奉獻的人,在經歷了工作中的喜悅與感慨之后,就是無限憧憬。面對已推行的全業(yè)務鏈、全覆蓋審計,任重而道遠,我們審計人員會一如既往堅守并發(fā)揮審計工作“最后一道防線、最后一道關卡”的作用,為實現(xiàn)審計“監(jiān)督與服務并重”的宗旨而不懈奮斗,履行審計人“為國而審、為民而計”的神圣使命!在砥礪前行的道路上默默譜寫敬業(yè)奉獻的篇章。
(作者單位: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審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