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圍繞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展開探析,分析探討此方面名著導讀教學模式構建的相關問題。名著是文化的傳承,是知識的結晶,對學生學習和成長能夠產生積極影響。初中階段,教材中設計一定量的名著內容,而且,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初中生應閱讀的名著,可見,名著對初中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文章對名著導讀的問題作以簡單分析,指出師生、教學、閱讀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問題,并圍繞閱讀習慣、興趣、情境教學以及名著價值等四個方面闡述具體的優(yōu)化策略,力求構建科學高效的名著導讀教學模式。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文教學;名著導讀;教學策略
一、 引言
近幾年,國家對傳統(tǒng)文化高度重視,提倡鼓勵各行各業(yè)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名著,作為我國文學領域的重要瑰寶,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深邃而厚重,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底蘊與藝術價值。在初中階段,學生或多或少的會接觸一定量的名著,這些名著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名著導讀工作得不到重視,學生和教師對其均存在錯誤的認知,對此,應采取一定的措施去應對,優(yōu)化名著導讀工作。文章就初中階段的名著導讀工作展開探析。
二、 名著導讀問題分析
(一)師生對名著閱讀重視不夠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名著導讀工作僅僅停留于淺層次的了解,其在考試中占比較小,學生與教師均對此不夠重視。另外,名著種類繁多,部分教師對其也是一知半解,僅僅只是停留在教材給出的局部內容。缺乏足夠的信息支撐,難以有效開展名著導讀工作。況且,如今教輔資料盛行,教師在備課時多圍繞教輔資料進行,缺乏對原著的細致品讀,僅僅只是對作品淺層次的了解,無法深入體會作品的內涵,這無法滿足名著導讀的要求。部分教師還將名著導讀簡化處理為名著推薦,在教學時僅僅只是對相應的名著作以簡單說明,讓學生下去試著閱讀,對如何閱讀、怎樣閱讀、閱讀方式等并不作以詳細表述,在巨大的學習任務面前,名著閱讀也只能是“紙上談兵”,真正付出行動的學生少之又少。總而言之,這就是師生對名著重視程度不足所致。
(二)名著閱讀缺乏連貫性,學生興趣低下
初中學生熟知的名著就是四大名著,其中最為熟知的無非是吳承恩所著的《西游記》,其余三個也只是大致了解而已。初中教材中也涉及這些內容,教材中會截取部分內容,多是考試的??疾糠?,其由于缺乏連貫性,學生不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側重于記憶式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師的名著導讀工作也僅僅停留在教材部分,這一方面是受教學時間與教學任務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學觀念的問題。學生需要加強課外閱讀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名著就是很好的閱讀對象之一。但是教師對于名著的導讀相對片面,絕大多數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講解,對其進行記憶,他們普遍知道名著的深邃與厚重,卻也就停留在這一階段。這主要是教師教學方式的問題,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阻礙學生名著閱讀的順利進行。
(三)閱讀環(huán)境不佳,學生缺乏閱讀的時間
初中的學習還算是比較緊張的,學生需要經歷許多大大小小的考試,應試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學生學習壓力大,多數的時間耗費在題目的解答與記憶方面。學校內創(chuàng)設的讀書角、圖書館也形同虛設,學生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閱讀。在家中,亦是如此,可能書桌前擺著大量的名著作品,但學生總是“沉浸”在題海中無法自拔。長此以往,學生漸漸喪失閱讀的欲望,在這一關鍵時期未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一切都是缺乏閱讀環(huán)境,閱讀氛圍不足。學校重視應試,忽視閱讀活動的組織,家長重視成績,忽視孩子知識文化的學習。于是,學生的名著閱讀也就只能止步不前,缺乏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低下。近些年,隨著世界讀書日的普及,學生的閱讀環(huán)境有所改善。
(四)閱讀功利性較強,缺乏理解
名著是文化的傳承,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但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多以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去接觸名著,將其納入日??荚囍R點的記憶類別之中。忽視名著作品的人文底蘊,在導讀教學中也只是對名著中的考點作以圈畫,并不在意其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思想、思維、認知的影響,再加上課堂中教師主體地位,學生被動接受,將名著閱讀化為名著背誦,處于一種被動閱讀、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學生閱讀名著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完成教師安排的任務,應對考試。有的教師甚至會將初中階段??嫉拿R點總結,讓學生打印或記錄,進行背誦,完全忽視名著作品的真正價值。學生對名著缺乏理解,何談傳承與發(fā)揚?這種教學與當下的素質教育背道而馳,教師應有一個正確認識,優(yōu)化導讀教學工作。
三、 名著導讀優(yōu)化策略
(一)全面細致導讀,培養(yǎng)其良好的閱讀習慣
名著的閱讀與閱讀教學有異曲同工之妙,二者均需要科學的方法做基礎,而名著則更像是語文課外閱讀的具體實踐,需要教師做好導讀工作,為學生名著閱讀指明方向的同時引導其運用正確的方式高效閱讀。在進行導讀工作時,要注意“導”的力度,側重于引導,不能過分干涉學生的主觀思維,這是新教改的要求。同時,導讀工作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要對整個名著進行細致導讀,這是考慮到初中階段學生的個人能力,全面導讀能夠促進其名著閱讀的進行。在具體的導讀教學中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其一,閱讀方法的“導”。閱讀教學中早已提出閱讀方法這一概念,閱讀方法呈現多樣性,不同的閱讀方法有著不同的高效,合理擇取是高效閱讀的基礎,是提升閱讀效果與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其二,閱讀習慣的“導”。名著閱讀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積累學習,豐富語言知識,這需要在閱讀的過程中主動收集、整理。對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閱讀進行圈畫、記錄的良好習慣,在日常閱讀教學中就要培養(yǎng),通過長時間的糾正與引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況且,動筆圈畫、記錄還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和記憶名著,化名著語言為自己的語言經驗。
(二)深挖名著趣味性,借此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名著中蘊含的內涵豐富而深刻,對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具有積極作用,其中,還包含大量有趣的內容,這些都可作為導讀教學的重要內容。通常情況下,名著的篇幅都是比較長的,內容也比較深,如若缺乏興趣做支撐,在脫離教師與課堂的束縛后,學生很難長時間投入其中,更談不上理解內涵、積累知識。對此,在進行名著導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深挖名著內涵,對名著中的趣味性內容進行趣味化處理,將其融入至導讀教學工作中,借此培養(yǎng)學生對名著的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在進行名著閱讀中更加主動、積極,而且能夠長時間地投入其中,有效解決學生脫離教師與課堂束縛之后自制力不足的問題。
(三)借助情境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語言審美能力
名著中的美感是名著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審美能力的途徑之一。語言審美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積極作用。對此,教師在導讀教學中應重視作品美感的發(fā)掘,借此吸引學生的同時,培養(yǎng)其語言審美能力。這就需要運用情境教學法,其主要是運用相應的教學資源將原本文字性抽象的內容表述轉化為形象的具體的情景,彌補學生思維能力的缺陷,讓學生更直觀地審視,能夠更深層次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想象力,對培養(yǎng)其語言審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名著導讀《紅星照耀中國》為例,其屬于一部紀實性作品,這部作品真實而客觀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以及工農紅軍的相關情況,將革命時期的種種事實記錄于此,而現如今這些內容有的已被改編為電視劇,教師可借助這些影視資料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結合具體的情景來進行導學,這不僅能夠吸引學生,還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更清晰地認識。
(四)深挖名著價值,學習繼承名著文化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不僅僅是因為其內容、形式,而是因為其包含一定的價值,是文學知識的一種傳承,是文學作者知識的結晶,千百年來被世人所推崇,流傳至今。因此,對待名著要秉持敬畏之心,要將其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而不是學習任務的完成。在應試教學的體制下,名著閱讀成了一種任務型閱讀,由于考試考到,所以,教師就將其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任務之中,閱讀多以記憶為主,缺乏理解,更談不上作品的內涵,這種觀念應用于名著導讀教學是不可行的。由于應試教育影響較深,雖已推行素質教育多年,但這一觀念仍存在于教師和學生的內心之中。教師導學名著是為了學生順利完成考試,學生閱讀名著是為了獲得一個好成績,目的性太強。對此,教師應意識到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優(yōu)化名著導讀教學工作,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名著,糾正學生對名著的錯誤認知。以敬畏之心去了解、學習、導讀名著,傳承文化而非機械式的記憶學習,要深挖名著內涵,借此影響學生、感染學生,促進其正確“三觀”的塑造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四、 結束語
名著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結晶,對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針對此方面師生重視不夠,名著閱讀缺乏連貫性,學生興趣低下、閱讀環(huán)境不佳,學生缺乏閱讀的時間、閱讀功利性較強,缺乏理解等一系列問題,教師要正視并積極應對。通過全面細致地導讀,培養(yǎng)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深挖名著趣味性,借此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為其名著閱讀奠定基礎。另外,借助情境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語言審美能力,深挖名著價值,引導學生學習繼承名著文化,借助名著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善麗.構建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名著主題閱讀課程[J].語文建設,2020(11):73-75.
[2]周宏雁.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初中名著導讀教學策略[J].求知導刊,2020(10):25-26.
[3]葛海燕.新課改背景下語文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分析[J].文學教育:下,2019(12):82-83.
[4]林竹英.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2):133-134.
[5]趙福樓.名著導讀怎么“導”:關于分享式閱讀教學的探索[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8,19(1):28-32.
[6]鄭建忠.教師在名著導讀過程中的角色定位與實現路徑[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7(12):126-129.
作者簡介:
李聞紅,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廣西南寧市賓陽縣賓州鎮(zhèn)第一初級中學。